教育研究院 冉甜
本文节选自第44期《幼教评论》
过去,乃至现在,提及幼儿园戏剧表演活动,相信许多人脑海中首先闪现出的画面就是:几个孩子戴着脸谱,穿着专业的服装,在舞台上唱戏;或者几个孩子随着音乐跳舞,进行歌舞表演……幼儿园戏剧表演活动就是如此吗?它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之一
反思之一:
误区之二
戏剧表演活动对幼儿来说太难了,幼儿自己很难进行,只能依靠教师 “教”和“训练”
戏剧表演活动虽然是幼儿园活动的一种,但是,因引入“戏剧”元素后,幼儿自身很难进行。若要有比较好的戏剧表演效果,就需要依靠教师的“教”和“训练”。
反思之二:
戏剧表演活动包括故事、角色、情节、对话、规则等,这决定了它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和规则性,幼儿自身不能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发展过程,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但是,这种“引导”不是一遍遍地“教”台词、“训练”动作,而是在尊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提出建议与引导,共同促进推动活动。
例如:
小班幼儿角色意识弱,目的性不强,对此,教师可采用“平行游戏”的方式传递教师对幼儿戏剧表演关注的态度,同时教师的行为本身能为幼儿的戏剧表演活动提供参考的范例或榜样,增强幼儿的游戏技能。
中班幼儿可以自行分配角色但角色更换的意识不强,游戏目的性不强,对此,在游戏开展之初,教师要帮助幼儿做好分组工作,讲解角色更换原则,同时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幼儿的游戏,不要急于示范,要耐心等待幼儿协商、讨论,提醒幼儿坚持游戏主题,在角色开展阶段,教师应提高幼儿的角色表现意识,采取“参与游戏”的方式,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示范。
大班幼儿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并有很强的角色更换意识;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能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但表现水平尚待提高。在游戏开展之初,教师应采用“旁观游戏”的方式,尽可能地少干预,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对幼儿游戏的反馈侧重点应在如何丰富游戏情节与塑造角色上。(刘焱,2008)
戏剧表演活动需要教师观察幼儿戏剧表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幼儿的表演行为与教育目标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又怎样在两者之间建立必要的支架,让幼儿能更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戏剧表演活动。而这个支架和观察分析的工作是幼儿无法独立完成的,这也正是需要教师引导的地方。
我们鼓励教师在观察幼儿戏剧表演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指导,这种指导不是教师直接导演戏剧表演活动,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戏剧表演活动的发展路径等,确定是否干预以及如何干预,然后通过有效的提问、恰当的参与,实适介入,指导幼儿游戏,同时通过经验铺垫与整合、深入讨论、反思、总结、梳理等方式,促进幼儿戏剧表演活动向更高水平发展。
误区之三
反思之三:
戏剧表演活动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戏剧表演活动包括偶戏、音乐戏剧、故事戏剧等。戏剧表演活动绝不是幼儿园常出现的幼儿随着音乐随意舞蹈或者让幼儿集演唱一首歌、表演一段舞的“歌舞表演”。
戏剧表演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幼儿根据故事、角色、情节,运用动作、对话、表情等进行感知、表达、表演的艺术活动,它鼓励幼儿随着故事情节、角色,或是音乐旋律,运用肢体动作自由地进行想象与表现。
误区之四
长期以来,戏剧表演活动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常常被当作帮助幼儿复述和记忆故事的辅助手段,如将戏剧表演活动作为故事教学的开端、末端或用在提问环节上,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帮助幼儿模仿角色对话、记忆故事。
反思之四:
误区之五
将戏剧表演活动的过程局限于排戏、演戏,追求“逼真的”表演效果
利用区域游戏时间,让全体或部分幼儿一遍遍地排戏,模仿教师说固定台词、练准确动作等,这是幼儿园节假日(如“六一”“元旦”)前最为突出的现象。当幼儿园进行节日汇演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穿着华美的服装、拿着精致的道具,在舞台上念台词或机械地做一些动作,如随着音乐走猫步、模仿模特儿的时装表演等。评价幼儿的表现主要以“演得像不像”为衡量指标。
反思之五:
误区之六
将某些幼儿教师培养成专门的“排戏”人才
反思之六:
目前许多教师对“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基本范畴、开展程序、幼儿戏剧表演行为特征等也都不是很了解,又如何开展戏剧表演活动呢?因此,教师需要了解这些基本的知识,但不是要成为专门会“排戏”的人。那么,如何培养师资呢?
从职前教育来说,学前教育开设有专门的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领域教学法课程,但是,却没有开设专门的戏剧教育课程。因此,职前教育开设专门的戏剧教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台湾地区职前教育开设了专门的戏剧教育课程:戏剧专业部分,幼教系通常都会开设至少一门课的创造性戏剧类的课程,有的学校比如台南大学,会开两门课,一个是入门的课,一个是进阶的课。入门的就是谈儿童的肢体声音的开发,着手开发肢体声音的游戏,那下学期的进阶课程就会以绘本、故事来进行一个比较完整的戏剧课。
另外,台湾地区九所师范大学的幼教系学生毕业的时候通常都会做戏剧公演,在幼儿园巡回表演给儿童看。所以,为了配合戏剧公演,学校会设置儿童戏剧课程,或者叫幼儿戏剧的创作课程,编创课程,有的学校会开实习的课程,有的学校会称作儿童戏剧实作。不同的学校都会为这样的巡回公演开设一到两门儿童戏剧的课程。(林玫君,2015)
从台湾地区学前教育职前开设的戏剧教育课程可以看出,它不是培养戏剧方面的特长生,而主要是让学生(未来的幼儿教师)掌握戏剧表演活动的开展程序、开展相关游戏的方法、幼儿在戏剧表演活动中的行为特征等。大陆地区某些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幼儿教育系也开设专门的戏剧教育课程,然后逐步扩散到其他师范院校。
从职后教育来说,可以以戏剧教育领域的专家为引领,培养种子教师,在幼儿园开展实验和教研,促进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了解,提高其组织戏剧表演活动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焱著.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约翰逊编著,华爱华、郭力平译校.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张金梅著.学前儿童戏剧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林玫君著.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关注“教育”了解更多学前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