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SUNGLORY
教育研究院结合2017年第十三届“阅读启迪童心?创意引领未来”全国大赛以及4月23日的世界阅读日,将精心推出“书香校园建设解析”“自制图画书分龄指导”“教师论文写作精析”“阅读与积木搭建的融合”等一系列专业、精彩的内容,与大家分享一些创作要点和思路,希望帮助各位教师、幼儿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共同感受阅读与创意的魅力。
文:广东省佛山市梁銶琚夫人幼儿园 吴基懂
评:教育专业服务事业部 罗瑞霞
把读本中的知识经验内化为幼儿的知识经验,是由师生的授与学来实现的。为了更好地把握读本要点,需要通过与幼儿互动式的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形成幼儿的知识经验等过程来实现。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回答对象的“公平性”及教学的“时效性”问题。回答对象的“公平性”是指每个幼儿都有平等地回答问题、表达自己见解、想法的机会;教学的“时效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题,回答对象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互动学习后收到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平等的发展机会,让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如何把握提问过程中回答对象的“公平性”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的“时效性”与回答对象的“公平性”是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的关系。
把握提问过程中教学的
“时效性”和回答对象的“公平性” 的认识误区
(一)一味地追求提问过程中回答对象的“公平性”,容易出现教学时间过长的现象,教学的“时效性”不好。如:分享阅读大班下学期读本《老鼠和蝙蝠》第2页的教学: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谁?它们有什么表情?在很多时候,教师为了一味追求尽可能多的让幼儿自由表达的机会,每个问题都会多请几个幼儿回答。这个读本一共有12页,每一页的画面内容都比较丰富,在进行提问与回答时,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教学时间就会被拉长。过长的教学时间,容易使幼儿降低学习兴趣,教学也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提问对象的“公平性”实现了,但教学的“时效性”却倒退了。
(二)不重视回答对象的“公平性”,忽略一部分幼儿平等的学习机会,教学的“时效性”不好。还是以《老鼠和蝙蝠》第2页为例,教师想在短时间内把画面信息传达给幼儿,如果提问一个高水平的幼儿,这个幼儿基本能很好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再提问一个高水平幼儿,同样能完整地表达画面的内容,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看来,课堂教学比较顺利,幼儿也能理解内容。但不能排除的情况是,所有的幼儿都能理解读本内容吗?由此看来,回答对象的“公平性”没有实现,教学的“时效性”也不好。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不仅打击了许多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也消磨了他们观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把握提问过程中教学的
“时效性”和回答对象的“公平性” 的实施要点
(一)要和谐地处理好提问过程中回答对象的“公平性”和教学的“时效性”问题,提问时,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请不同水平的幼儿回答。这样不仅可以照顾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同样也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例如,读本《老鼠和蝙蝠》第2页问题: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谁?它们是什么表情?其中的第1、2个问题“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而画面中有一轮明月,远处的黑暗显示是晚上,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对大班的幼儿来说没有难度,教师只需要提问一两个较低水平的幼儿,目的是让全体幼儿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第4个问题“老鼠和蝙蝠的表情是什么样的?”问题的目的是让幼儿观察人物的表情,但重点是由表及里,让幼儿通过表情,进而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有关表情的问题我们可以提问低水平的幼儿,而揣摩内心活动的问题相对较难,可以提问中高水平的幼儿,以引领幼儿去体会老鼠的洋洋得意、骄傲自大及蝙蝠的胆怯和不自信的人物特征。这样,不仅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了“公平性”的机会,也在合理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和谐地处理好提问过程中回答对象的“公平性”和教学的“时效性”问题,要做到提问时问题形式的多样性。有些问题可以对集体提问,也可以对小组提问,当然更多的还是对个人进行提问。如:《老鼠和蝙蝠》第2页: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读本凸显的黑夜及野外的草地画面,除了针对较低水平的幼儿进行提问外,也可以向全班幼儿进行提问。因为这些问题对大班幼儿来说是比较简单又不能忽略的问题,是为了让幼儿明白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故事中人物的生活习性等,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关于小组提问,例如该书第8页,老鼠没有看到大蟒蛇,而蝙蝠看到了,并跳了起来。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集体讨论,由小组代表发言,让组内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其中。这样做既可以增加全体幼儿表达自己对知识经验理解的机会,也减少了师生在问答上花费的时间,对大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同时,通过幼幼互动,提高了幼儿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也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这几种形式的结合,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回答对象的单一性问题。把回答对象的单一性和普遍性结合起来,比较好地实现了回答对象的“公平性”,也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三)要和谐地处理好提问过程中回答对象的“公平性”和教学的“时效性”问题,可以采用互换提问、回答问题的位置方式,提升回答对象的主导地位。提问不但可以是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形式,也可以是幼儿提问、师幼共同回答或其他幼儿回答的形式。让幼儿学会提问不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图画阅读能力,也发展了幼儿主动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自主学习能力。如读本《老鼠和蝙蝠》第9页,幼儿提问:“老鼠怎么突然被大蟒蛇咬在嘴里?蝙蝠为什么没有被咬到?”通过师幼角色的互换,幼儿就会主动地寻找答案,减少教师的提问引导,如果教师的问题引导过多,比如这样:在夜深人静的黑夜里,老鼠骄傲自大地大声炫耀自己,会招引什么危险,谁会来?结果是谁发现了危险,谁没有发现危险?发现危险的蝙蝠会怎样做?没有发现危险的老鼠怎样了……容易让幼儿处于被动状态。反之,幼儿自发提的问题虽少,但能反映出幼儿对画面中内容的理解情况。
提问与回答角色交换,很大程度上再现了师幼良好互动的平等关系,也发挥了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功能。
最后,在提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避免问题形式过于单一;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让幼儿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同时避免问题过多、过密,问题随口而来、杂乱无序。把握提问过程中教学的“时效性”和回答对象的“公平性”,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师除学习专业技能外,还要学会不断地总结提问的策略,把握提问的纵向和横向的度。
(文章节选自2012年“阅读启迪童心·创意引领未来”大赛参赛作品)
评析:
选题是写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时需要注意文章内容的价值性,即理论性价值和实践性价值。就理论价值来说,一般来源于作者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推衍,而实践价值主要来自一线教学工作中的观察与反思,教育论文若缺失了实践价值,则很容易变为华而不实的空谈。
本文选题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理论依据,指出教师应给予幼儿平等的发展机会,把握提问过程中回答对象的“公平性”和教学的“时效性”问题。同时,本选题立足于作者自身的教学实际工作需要和实践感受,针对分享阅读读本《老鼠与蝙蝠》教学中提问环节的设置进行举例说明,让读者明晰提问过程中要实现回答对象的“公平性”和教学的“时效性”的具体实施方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文章中的举例并非单纯罗列,作者不仅指出问题,同时也总结出问题背后存在的症结和相应的解决策略。例如关于提问过程中“公平性”和“时效性”的认识误区,作者不仅指出该教学策略的应用过程,也分析了运用此策略的优缺点所在,让读者一目了然。作为一线教师,备课中的重难点、教研中的争论点、对教材教法的看法、来自其他老师的启发等方面的思考都可以作为教学论文选题的起点。
完成选题后,需要进行文章的整体结构构思,确定论述的层次顺序。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晰、详略是否得当,决定了该论文是否能清晰地围绕主题展开有效的探讨。
对于一篇教育论文来说,基本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三种。(1)并列式结构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总—分—总”模式,由开头的引论和结尾的结论呼应,中间部分由分论点说明引论部分的总论点。(2)递进式结构的特点是整篇文章层层递进,后文在前文的基础上逐渐深入,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部分展开论述,且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3)对比式结构是提出论点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旨在突出其中一方面,而另一方面作为对比与印证。
从本篇论文的行文结构来看,文章一开始即提出问题:把握提问过程中回答对象的“公平性”和教学的“时效性”;然后结合理论依据和真实的教学案例分析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并进行总结梳理,即分析问题;最后基于总结梳理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三条改进策略,即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此文是递进式结构,虽然结构相对简单,但环环相扣,详略得当。
总体来看,整篇文章从理论角度入手,作者结合自身教学案例进行论述,有理有据,对教学实践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从文章结构来看,该文详略得当,层次清晰,基于理论进行论述,并深入到具体的课例中进行一一分析,容易让读者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如何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教育2017年第十三届“阅读启迪童心·创意引领未来”全国大赛通知
版权声明
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