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两会时,会上看承诺,会后看落实。
去年两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成为亮相2018两会“部长通道”第一人,回应大家关注的课后三点半现象和校外机构补课乱象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一年过去了,陈宝生部长在两会“部长通道”上的承诺,实现多少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现场回放:
谈到小学生“3点半放学”引发的父母无法照看的难题时,陈宝生表示,各地都开始探索、制定政策,教育部将密切关注,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关心这个问题的年轻父母们,他们正处在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正处于宝贝抚慰的关键阶段,同时这个现象更多的表现在大中城市,他们没有时间校后去接孩子,但是孩子到3点半就得放学。由于分工、作息时间的不匹配,他们没有办法去接孩子,所以就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陈宝生说。
陈宝生介绍,目前已有25个省下发了通知,制定了符合各省实际的政策措施,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摸索了一些比较可行的,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比如上海规定中小学校后服务要做到100%全覆盖,这个服务的时间是3点半到5点,参与这项服务的老师在效益工资方面给予倾斜。北京规定3点到5点,这个期间是校后服务的时间,主要内容是开展课外活动,同时每个学生每年补助700-900元。”陈宝生介绍。
陈宝生表示,将密切跟踪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探索依靠社会力量解决问题。同时,他也表示,对于现在存在的乱象需要进行治理,如学校周围野蛮生长的托管机构等。“我相信经过不懈努力,这个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陈宝生说。
会后跟踪:
去年八月,《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发布,明确规定,全面推行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托管,采取政府给予经费补助,学校无偿提供场地,第三方公益普惠收费,家长部分承担,教师合理取酬等方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校内课后服务机制,减少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被动需求。
《意见》从6个方面提出治理任务和整改要求,力度堪称“史上最严”,其中包括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超纲教学”等措施。这是首个国家层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系统文件。
现场回放: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上谈到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话题时表示,要把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师待遇保障落实到教师的心里面去,“让他们脸上充满笑容。”
陈宝生表示,完成这个任务主要做6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提高待遇,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落实贫困地区教师的补贴政策。
“另外就是要加强督导,确保这些政策真正落实,落实到教师的心里面去,让他们脸上充满笑容,这就叫提高待遇。”陈宝生说。要改革教师编制配备制度,按照合理科学的比例配备教师队伍,改革教师入职、准入和离职的制度,提高教师入职的学历等等。同时,要振兴师范教育,培育未来的教师,培训现有的教师,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适应进行现代化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教师队伍。
会后跟踪: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一年来,教育部把“落实”作为教师工作的关键词和主旋律,研究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和政策举措。
教育部聚焦教师队伍建设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紧扣广大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推动实施10个“一”行动,画出改革的详细施工图:启动一项振兴计划,全面振兴教师教育;实施一个引领工程,启动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开展一项关键工作,开展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工作;完成一项底部攻坚,打好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攻坚战;补上一个薄弱短板,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一项创新行动,启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动一项法律修订,尽快完成《教师法》修订等。
在一系列努力下,目前,一套“中央统领、地方支撑、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制度体系已经初步构建完成。
具体有哪些,一起来看要点:
201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推出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升级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在继承免费师范生制度优点的基础上,公费师范生制度将学生毕业后的服务期限从10年调整为6年,允许符合条件的公费师范生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进一步明确了违约责任,更利于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2018年9月,教育部还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通过全面开展师德养成教育、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信息技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等8方面举措,升级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动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以期加快形成高水平师范人才培养体系。
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3个文件,分类提出教师职业行为倡导标准和禁行底线。
与上述3项《准则》相呼应,教育部还出台了《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对违反师德行为的认定、查处等作出具体规定,明确学校的主体责任以及师德师风建设失职失责情形,建立违规行为的受理处理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明确提出对教师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
除了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师德问题划定“红线”,2018年教育部还组织各地各校开展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贯彻落实专项督查。在各地自查整改基础上,教育部组成督查组对北京、上海、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广西、海南等8个省份进行实地抽查,有力推动了各地各校切实将师德建设主体责任扛在肩上。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特别强调,要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为推动这一要求尽快落实到位,国务院进一步作出制度规定,明确要求各省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大保障力度,落实不到位的加快整改,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
2018年,教育部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为主要抓手,努力补齐短板弱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在2018年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45.1亿元,比2017年增加6.6亿元,惠及8万多所学校127万名教师,补助最高的每月超过2000元;北京、广东、福建等省份已实现为所有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最高达4000元。
“银龄讲学计划”于2018年7月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发布,吸引了大批退休教师前往教育薄弱地区发挥余热,一大批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参与其中。2018年,“银龄讲学计划”首批在河北、江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8个省份实施,招募了1800名优秀退休教师。
2019两会揭幕,今年还将有哪些教育热点难点被提及,被解决,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教育在线综合整理)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