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峰影幼儿园 张皎红
“教育回归儿童生活”已经成为教育界这几年来最为热切的呼声。《纲要》在艺术领域中也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生活材料制作是指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日用品或水果、蔬菜等自然物,通过联想,“因材施艺”地进行建构,制作出立体形象的活动。它对于学前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利用生活材料来制作,也可以培养他们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我们自确立幼儿生活材料制作活动的研究课题后,对其进行了以下四“化”的创新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材料多样化
材料是影响制作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只有根据制作内容精心选择材料才能支持幼儿获得成功。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随处可见,只要留心,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可能成为幼儿手工的材料。我们善于发动幼儿去寻找材料,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收集周边生活中的自然物和熟悉的材料,如不起眼的碎布片、被丢弃的废旧纸张、纸盒、零碎的棉花、海绵、家中没用的瓶瓶罐罐,甚至泥石、种子、植物等。然后我们将材料分类摆放,集中于美工区的材料架上,幼儿可根据活动内容,自主选择所需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另外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不仅支持幼儿实现自己的想法,而且材料还能开阔幼儿的想象空间。由于学前儿童的思维是知觉半逻辑思维,他们的手工制作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例如:他们会把雪碧瓶想象成一只胖胖的小猪。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通过提供多样的材料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我们还注意到提供的材料应该是安全、无毒、卫生,且有一定的潜在制作价值;是经过实践验证的、筛选的,主体材料比较丰富,孩子们有更换、选择的余地;材料的结构、难度符合制作物体的特点和幼儿能力的需求。如:“化装面具”的手工活动,我们主要选用纸袋作为面具的主体,然后在活动室的四周摆放了许多的材料架,提供装饰面具的材料,有碎布、毛线、果冻盒、胶卷筒、挂历纸等等。孩子们有的用塑料袋剪成卷曲的头发;有的用卷筒纸芯做成长长的鼻子;有的用果冻盒贴出突出的眼睛……孩子们快乐地参加化装舞会。我们知道丰富多样的装饰材料在本次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种支持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意愿,从而对幼儿的制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技法综合化
在制作过程中,制作技艺至关重要,由于材料的性质与形态、创作的意图、审美观点的不同,手工制作的技法也多种多样。生活材料的造型技法是综合的,主要有加法、减法或加减法并用。
点状材料的制作多为加法成型。例如,运用串联、粘接、拼贴、镶嵌、排列、垒积、焊接等技法,如豆子造型,幼儿将各种豆子串成项链、门帘,接成毛毛虫等。
线状材料的制作,常用盘绕、编织、排列、拼接、垒积、插接、焊接等技法,也属于加法。如用旧毛线盘绕蜘蛛网、叶编蚱蜢等。
面状材料的制作,既有加法,也有减法。常用的技法有剪、刻、切折、折叠、卷曲、插接、层面排列、粘贴、缝、锯、削、刨、钉、凿、压印等。如:盘绣、纸筒玩偶、元宵彩灯等。
块状材料制作的技法主要有锯、削、刮、剪、组合、拼接、串联、焊接等,既有加法、减法,也有变形不变量法。如:捏面人、粘贴石乌龟、木块装饰等。
我们还引导幼儿巧妙利用自然形状塑造形象,它指的是不需要工具切割造型,省略了像布、纸、泥等材科用工具剪裁、塑造基本形体的步骤。对于幼儿来说,利用自然形状塑造形象更为简单和安全,所用时间短、见效快,有利于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如:瓜果鸭子造型、水果娃娃等。同时我们注意为幼儿准备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组装。
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习制作的基本方法,使幼儿在宽松的气氛中,愉快地掌握其基本特点,提高手工制作方面的能力。幼儿通过纸张、橡皮泥、绒线、贝壳、蛋壳、树叶等多种材料,熟练运用工具,经过简单的剪贴、折叠、捏塑、粘贴、印染等方法,即可完成一定平面、立体或可活动的玩具。
三、过程自主化
教师除了教给儿童必要的造型技法外,应把指导的重点放在引导儿童进行想象上,要启发儿童思考:这些材料可以制作什么形象,即“因材施艺”;或者是就自己的设想来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制作,即“因意选材”。让儿童在这样的探索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因此我们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制作过程,引发了幼儿的造型兴趣。主要采取意愿小制作的方式,充分让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作,突破了以往幼儿跟着老师依葫芦画瓢的传统教学方式。这对幼儿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很大发展,从而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注意研究适宜的有效的指导幼儿制作的方法、策略。在制作中,孩子一定会遇到一些影响成功的技术性问题,我们通过观察、判断出孩子的困难,并适时地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对比、观察,帮助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问题。对于孩子成功的经验,则及时引导大家分享。失败的地方,大家一起帮着找出原因。幼儿既能体验合作创作的乐趣,又能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对身心发展十分有益。
例如:我班家长在医院工作的较多,她们为我班提供了很多消毒好的小瓶子,我们就这些瓶子启发幼儿想象制作:装饰瓶子,包括粘沙、贴树叶、彩绘、泥塑等;瓶子造型:昆虫篇、人物篇、建筑篇等……在一次集体小制作“瓶娃娃”中,教师没有提供任何范例,鼓励幼儿根据内容,结合瓶子的外型,自主选择材料架上的材料,制作出了形态各异的瓶娃娃,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并给予一些技术指导和帮助,如细微处的粘合、打结等。孩子们在宽松的气氛中,创作积极性很高,每件作品都有独到之处。我们还将瓶娃娃组串成风铃,一个个可爱的瓶娃娃随风摆动,叮当声充分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憧憬。
四、作品实用化
我们注重联系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来从事生活材料制作活动,选择的制作内容多成为生活中的实用品。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看看、摸摸、听听,感知经常接触的事物,丰富了生活经验;我们将环境创设还给幼儿,通过自己的劳动创设的环境,不仅能展示幼儿的作品,而且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更大;我们注重将生活材料制作渗透进一日活动,并优化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使其成为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如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立了各个活动区域,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布置,使幼儿处处感到美的存在;还开展了一些生态环保教育活动,进行环保小制作,如塑料袋服装、一次性饭盒玩具等。
生活材料制作活动,它集操作性、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于一体,作品是对幼儿动手能力和制作过程的肯定,我们将原先单个的手工活动串联起来,使幼儿的作品体现一个系列。如:“植物变变变”手工活动,豆子、叶片、稻草、山花等被幼儿用多种方法制作出多种造型,利用植物的自然形状、颜色和纹理图案通过巧妙构思,可以制作成各种生动可爱、色泽自然而富有情趣的人物、动物形象和插花小品。这种系列创意制作,能让人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感受到运用材料的灵活性和多样化,它较之于一般性的手工制作选择面更广,制作方法更为简单快捷,艺术效果独具特色,更加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创造表现欲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在富有趣味的制作中提高审美、选材的能力和手工制作技能。从幼儿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来看,它们有的稚拙、简洁,有的怪异、夸张,有的细腻、精巧,显示出幼儿天真、活泼、乐观向上的天性。展示台上的幼儿作品引起了教师、幼儿、家长的关注,孩子们充分体验了获得成功的快乐,分享了同伴的经验,而且在此基础上自然地引出了孩子们的新关注点,如“水果乐”、“石头记”等,将制作活动引向深入。
如今我班精致的小制作,为班级增添了温馨的美丽;新颖轻巧的纸玩具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经过孩子们的构思,创作,变成了美丽的艺术品和有趣的玩具。
生活材料制作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创造美的途径,给孩子们亲近自然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初步接触了多元文化,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了审美的情趣,树立起环保意识。它不仅可以丰富教育教学活动内容,有利于创设优美丰富的环境,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艺术创造中,孩子们不仅享受到生活、自然、艺术的美,更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
【让生活材料焕发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