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
微信ID:youthMBA
作为领先的国际素质教育平台,少年商学院通过世界名校通识课帮助6-15岁孩子发现兴趣并树立目标。
2020年的这个春节假期漫长到令人窒息,没有庆祝,只有静默。对家长朋友来说,没有人再讨论学区房与“起跑线”。所有人都回到原点,关注生命,关心健康。
我们为逝去的生命致哀,为患病的人们祈福;我们停下来复盘自己的人生——特别是过去狂奔的岁月里,那些弥足珍贵但却疏忽了的东西。我们的观念正在潜移默化发生诸多改变,或主动或被动。
这位普通的医生忠于自己内心,从一而终。他为诚实付出了代价。当诚实成为这个世界的英雄主义,他的死亡愈显悲壮。钟南山老先生提及李文亮医生时,亦是难掩泪眼与伤心。
对李文亮最好的悼念,是将诚实的品格传递传承下去。从小给孩子种下一颗种子,告诉他,今天不仅要在学校和生活的日常诚实,未来更要视正直与诚实为第一原则,无论何时何地,不畏强权,不惧黑暗。
我们也要警醒自己,永远不要变成自己憎恶的那种人——一边在网上悼念或感恩着李文亮们,一边把孩子拉到一边告诉他要学会“明哲保身”。
当疫情风暴来到移动互联世界,和扑朔迷离的政治话语体系时,消息与数字满天飞,真假难辨,是非难分。
与其把我们可能是二手三手的消息转述给孩子,不如和孩子一起提升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与科学素养,不盲从、不人云亦云,学会提问,勤于质疑,分清事实与观点,并追根溯源,去辨识、推演、论证你所看到的一切。
思辨教育,是中国家长必须更加重视的一道命题,它比孩子考100分或买学区房要重要100倍——尤其在复杂的世界里,很多时候它更是一种生存本领。
万千医生在一线奋战,且不断有牺牲。他们的底层思维简单而坚固——医学存在的理由是生命第一,说白了就是——让病人活着。他们大都有着坚定的使命感与价值观,令人敬佩。
有人说疫情让更多的家长未来不敢让孩子学医,我对这句话不以为然。一来,想操控孩子未来的家长可能最后是双输;二来,此类家风的家庭,本就不是学医这块料。
真正有医学志向的家庭,敢让孩子做自己,且可能恰因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和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而更坚定自己的选择与信仰。
当孩子走过来,问从早到晚都捧着手机的你——到底发生了什么而让你或悲愤或焦虑或偶尔欣慰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用一句“你还小,不懂”来打发或搪塞他。我们的孩子都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他们更有权利了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
让孩子和你一起利用电子设备,来高效查询信息——譬如每日新增确诊人数的图表;
来思辨和评价信息——譬如红十字会的行为;
来灵活使用信息——譬如为微博上或朋友圈一些求救者提供匹配的帮助信息与资源吧,孩子的表现将超出你的预期。
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想表达自己观点,且观点新颖大胆,甚至触及某种不可明言的禁区,亦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出于安全保护,你未必会把孩子的观点现在就传播出去。但是要谨记不能因噎废食。创造性表达是信息素养较高的层次。
你如何和孩子讨论湖北成百上千人因新冠肺炎而死亡?你如何给孩子解释“封城”和家家户户闭门而不出?若你我也不幸感染病毒且危重,现在想写封遗书给家人与孩子,你会写些什么?
死亡教育一直是中国人的禁忌。过去只有在每年清明节的时候,互联网与自媒体才会多一些讨论。但今天这种因恶性病毒而死与自然死亡又是不同的,一切都是猝不及防,就像人们常说的“不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个先来”。
所以,未来抛开禁忌,多和孩子聊聊死亡吧。教育的本质说到底就是生命教育——培养完整的人,尊重生命,尊重个体,而死亡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没有合作,湖北独靠自身医疗系统难以收治如此多患者;没有合作,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所谓奇迹就是天方夜谭;没有合作,瞒报自己行程与病情的人将可能导致疫情防控功亏一篑。
我们常说要提高孩子的智商(IQ)、情商(EQ)、财商(FQ)、逆商(AQ)等,在我看来,“合作商”(WeQ)被忽略了,它极为重要。世界名校录取新生时,非常重视学生的领导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但由于中国现代社会信任成本的高昂,致使许多人各自都是一条龙,但合作起来可能变成了一条虫。
然而愈是如此,我们愈要告诉孩子合作的重要性。或许我们需要多走一步,教引导孩子辨识谁是值得合作的对象,但是却一定不能阻止他迈出合作的第一步。
我们从小被告知的“善良”,一般指的是助人为乐、尊重他人。但是到了今天,如疫情风暴的复杂世界里,我们和孩子谈善良,需要向下坚守它的底线,向上突破自我设限。
所谓向下坚守底线,正如谷歌的价值观一样,告诉孩子,不作恶(Do not be evil),也是一种善良。看看那些借机卖假口罩的人,看看那些为捐赠的救援物资设障的官员,让人心寒。
要让孩子认识到,以后无论在什么样的处境下,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跟底线。每个人都可以怀揣成为超级英雄的梦想,但是“改变世界”可以有多个维度,“不作恶、保持善良”也是其中的一种。
所谓向上突破自我设限,就是不要一味教孩子隐忍。中国人喜欢称赞一个人“给人留面子”“不捅破”,并把之称之为善良的一种。我们不应当把这种观念传承给孩子。
真正的善良是不冒犯别人,但也不委屈自己。什么叫委屈自己?对某个观点明明不认同,却又点头;对某件事情明明有意见,却还要执行。委曲求全,压抑了自己,同时也没解决问题,既不利己也不利人。
中国人历来是内敛的,不善于表达爱的——特别是亲人之间。但是现在,从被刷屏的豆瓣上一个武汉女孩的真实日记,到许许多多新冠肺炎家庭成员的口述或媒体报道,我们更加理解了什么叫做“生死相依”。
这种时刻,没有什么东西比亲情更珍贵,没有什么力量更亲情更强大。
现在的疫情没有特效药,所谓“治愈”,大抵是自我修复。医疗的作用其实是创造条件,赢取时间,支持生命的自我修复。在这个过程中,亲情与鼓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今天开始,大胆表达对家人的爱吧。大多数人这段时间都是闭门不出,是否已经太久没有和父母打过这么久的牌了,太久没有吃过这么多顿家乡饭了,太久没有和另一半及孩子如此形影不离了(其实很多人不是“太久没有”而是“第一次”)。
和不善于表达爱一样,中国人还羞于谈钱——尤其是和孩子谈钱。很多父母把财商教育狭义地理解为“教孩子赚钱”,担心他太早沾上“铜臭味”,诸如此类。
财商是一种思维方式,不仅关乎理财技能,更与独立决策力、延迟满足与社交力的培养有关。在物质丰盈的年代,孩子如何远离盲目攀比,朋友向你借钱该如何处理?要跟着同学一起“炒鞋”吗?
而疫情的发生,又翻开了财商教育之“硬币的另一面”:那就是,当许多行业受到巨大冲击,我们可能需要做好过一段“苦日子”(其实是正常日子)的心理准备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呢?
到底什么叫做节俭?人为什么要工作?我们还要继续捐赠和回馈社会吗?这些话题,你会如何讲给孩子听?是的,当你没财或少财可理的时候,其实是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绝佳机会,我们也可称之为“新财商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在推动全球公民教育(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GCED),《中国教育报》也曾于2016年做过《将“全球公民教育”作为课程主流》的报道。它强调的是跟当地社区、城市、国家以及全球人类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依存和关联。
疫情让更多的家长,或主动或被动地引导孩子从认知层面,了解正在发生的历史并进行思辨;从社会情感方面,譬如对待武汉人事宜上更富同理心;从行为层面,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采取一些有效且负责的行动。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独立与未来公民的品格是必需的。此次疫情,让更多的家长在和孩子讨论宏观话题的时候,摒弃“大国综合症”,而首先从一个普通的、大写的“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搭建相关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
最后,希望疫情早一些结束,希望不幸家庭的数量再少一些,希望救援的队伍里不再有伤亡;也希望每个家长引导孩子,以合适的方式让他了解多一些疫情的种种,从共同写成一篇日记开始,一起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刘凌名园长工作室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