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园长向闺蜜吐槽,说自己从早上起床一直忙到晚上熄灯,当终于可以躺下来时,却又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回想自己一天感觉忙忙碌碌做了很多价值不大的事,但有件特别重要的事白天却没来得及做,为此江园长非常苦恼。
记录时间
故事一
江西某幼教集团常总园长经常保持这样的一份时间记录,每月定期拿出来检讨。
常园长往往以连续三四个星期为一个时段,每天记录,一年内记录两三个时段。有了时间耗用的详细记录,就很方便自行检讨了。
刚开始时,记录半年之后,常园长发现自己的时间耗用很乱,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一些无谓的小事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她在时间的利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她不仅工作上更高效、更轻松,而且还有了更多属于家人的休闲时光。
诊断,是要找出什么事情是根本不必去做的,这些事情做了也完全是浪费时间,无助于成果。
故事二
某公司总经理在审视自己的时间时,发现两年来他除了春节以外,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应酬。
凡是宴会都是“公事”,每次都得花几个小时,他又非参加不可。不管是欢送服务满50年的老同事退休,还是宴请与公司有往来的重要客人,总经理都得出席,这是他的一项任务。
这位总经理也知道这种饭局其实对公司发展意义不大,而他本人也并不是很感兴趣,但他仍然必须出席,而且要高兴地出席。
后来,他在经过一番检讨后,发现其中至少三分之一的宴请根本没有参加的必要。另外有三分之一只要有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到场即可,并非每次都要他亲自参加。
故事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总统的机要顾问霍普金斯先生已体衰力竭,举步维艰,那时他不能每天工作,而是每隔一天只能办公几个小时。
因此,他不得不把大部分事务都撇开,仅处理真正重要的工作。但这丝毫无损于他的有效性。
当时,丘吉尔对他钦佩有加,赞美他是一位“盖世奇”。即便是在那样糟糕的身体状况下,当年他完成的任务,美国政府仍然无人能出其右。
故事四
某革命老区幼儿园在园所层面和教师层面分别设定了课程目标。
园所层面的目标为:以红色教育为切入点,形成富有当地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
教师层面的目标为:围绕红色教育的园本课程体系,建立个人课程专项研究领域,争取每年一个突破,3年一个台阶。
两个层面的目标一旦确立,每个人都朝这个目标努力。
这样不仅幼儿园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教职工的工作也有了强大的动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以前那种拖泥带水的工作作风悄然变成了雷厉风行,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作状态。
故事五
江苏某集团园的王园长引导教职工采用“6件事法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即1天中选择6件重要、紧急的事情,把它们列入“每日工作清单”中。然后,再从这6件事件中选出1件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放在首位,并把剩下的5件事按照紧急而重要的原则依次排序,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采用“6件事法则”不仅能保证每日如期完成重要的工作,还能有序地安排好其他事务,仿佛一天的时间多出了许多。更重要的是,每位教职工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都能够收获成就感。
故事六
朝阳某幼儿园孙园长在时间管理上做了一些改变,原来园里一些工作的汇报和研究,经常是园级管理者研究和拍板的。
通过记录和分析时间,孙园长把这项任务直接交给了年级组长,由年级组长独立解决;
原来有些外部关系调适的工作,都是由孙园长自己去协调的,后来,她果断交给了副园长,由副园长自主决定,不需要再向园长汇报。
这样一来,不仅把工作环节缩减在最优范围内,而且大大提升了副园长和年级组长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点击图片立即获取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园长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