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山东一所幼儿园前些日子成了网红幼儿园。
原因是在放假前,该幼儿园晒出了园里做的幼儿成长档案。这些成长档案就像一本本五彩斑斓的故事书,不仅内容丰富,反映出幼儿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而且由于记录方法的灵活多样,给幼教界同行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这些成长档案中我们发现,该园教师和家长配合默契,沟通顺畅,共同创造出灵活多样的记录方法,在幼儿成长档案中全面展示了幼儿的成长面貌,同时,也显示出幼儿园在管理工作和家园共育工作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
这家幼儿园的成长档案记录方法有很多,其中最能打动人的就是以实事来记录幼儿的成长档案。这是该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将幼儿随机的自然表现和言谈举止进行原始的、真实的记录,并进行分析和反思。
从这类档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和家长都非常细心地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一旦有所触动就敏锐地捕捉孩子的成长足迹。
这类档案又分为两种:教师记录实事和家长记录实事。
这是基于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情况,随机观察,随机记录,在有的幼儿园被称为教师教育笔记或者教师观察日记。
但是这些事进入到幼儿成长档案之后,需要增加家园互动内容,鼓励家长通过实事了解孩子,与教师进行对话。
比如有位小班幼儿特别腼腆,早上来园一直不敢向老师问好,有一天突然怯生生跟老师说了一句:“老师早!”老师及时把这件事记录到了孩子的成长档案里,一方面使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被老师关注到了,并给了孩子很大的鼓励,同时老师在记录中还表达了孩子的进步是家长努力的结果。
原来,之前孩子的妈妈因为孩子内向爱哭,送幼儿园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导致孩子哭闹和来园不说话的主要原因。这次孩子主动问好的事老师详细记录下来,还在后面写上了这样一句话:“感谢家长对我们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你们辛苦了!”家长看到这样的记录,也在下面回应老师:“谢谢老师的安慰和鼓励,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亲眼见证了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感谢老师跟我们的数次恳谈!今后我们一定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支持老师的工作。”
这份实事记录反映出教师以儿童为中心的思维角度与视角。
其实,“老师好”是教师每天都会接收到的来自孩子的问候,但她并没有因此失去“新鮮感”,而是敏锐地抓住了孩子生命历程中一件有意义的小事,因为她是从一个孩子成长的角度来感受孩子的变化,并为此感动,让自己的心跳与孩子的成长保持同一步调。
家园互动的内容也真实地反映了老师和家长为孩子付出的关爱,展现了事件发生的背景,为成长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和美好的回忆。
家长记录幼儿成长档案时,由于个人基础不同,有时难免记成流水账。
这时,幼儿园可以通过优秀档案展示、家长专题会议等方式,引导家长把每次的成长档案记录分为成长故事、家教措施、家园互动三个模块。
成长故事模块客观记录发生的事情,家教措施模块写出家长当时的客观反应,以及在这个事件中家长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家园互动模块是请孩子的老师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一些反馈或者建议。
通过这种引导,家长在记录幼儿成长档案时有一定的模板和格式,记录时基本不会偏离大方向,而在家教措施一栏,有的家长家庭教育经验丰富,个人学习能力强、总结能力强的,还会写出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能够帮助班里老师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
有的家长把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写下来传递给老师,主动向教师寻求专业的支持,教师在看到事情经过之后的解答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达到了家园共育的目的。
??点击“”,
成为优师教研,获取更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