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育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在尝试着充分利用和有目的整合幼儿园的自然资源来构建园本课程,为孩子们创设温馨、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尝到了甜头。
一、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开展教育活动。
儿童的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日常生活是文化的浮现。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在幼儿熟悉的地方特色文化中获取教育的资源,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利于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构建新的经验。
1、结合教育基地,开展教学活动。
《纲要》十分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地处市级农村城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独特。有秀丽的山,清澈的河,有特有的抗日教育基地——高耸入云的巍山屏抗日英雄教育纪念碑。
为了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所隐藏的富有教育价值的教育资源,我特地设计了主题教育活动:“可爱的家乡。”首先,我选择清明时节,带幼儿去抗日教育基地——巍山屏参观。让他们观看就在这座家乡的山上日本鬼子修了碉堡,挖了壕沟,杀我们的人,烧我们的房,抢我们的东西。我们的长辈就是在这儿勇敢地和他们开展斗争的,有的长辈就在这里英勇地牺牲了。我们修碑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还告诉幼儿,其实日本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小国,我们中国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大国,为什么以前小国敢来打大国呢?就是因为我们的科学技术太落后了,武器太差了,他们才敢来欺负我们。从而让幼儿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同时还有选择地让幼儿观看影视片《小兵张嘎》,讲故事《小英雄雨来》、《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从小树立起爱国情操,激发起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结合家乡名特产多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家乡的人民勤劳勇敢,家乡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家乡的人民更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许多特产、名产。“索面”是东阳农村特有的名优“面产品”之一。它养胃,营养成分易消化吸收,是产妇坐月子首选的主食。随着交通业的便利发达,越来越多的“索面”变成一种响当当的绿色食品流向社会,家喻户晓。
为了让幼儿了解家乡这一特产,了解家乡人民制作“索面”的技术,拉近他们与劳动人民的感情,我特地设计了科学活动——“曙光索面的制作”。我联系了一户索面加工户,让幼儿去观看索面加工的整个过程:“拌面——拉面——晒面——收面”。通过实地观察,让幼儿获得了真正的知识经验。拌面:要放点盐,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拉面:这可是个技术活,手必须好象有轻功,手用力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否则要拉断或粗细不匀;晒面:晒得时间也要适当,晒得太干,面就很容易断;收面:也必须轻手轻脚,还要把它盘得美观、整齐。热心的加工户还让每位幼儿都拉了一次面,让他们都感受了一会;原来要拉成一条面是那么的不容易。使他们对“曙光索面”这一东阳特产的制作有了一定的情感体念。看着加工户拌面时满脸汗珠的情形,使幼儿也真正地理解了我们常挂在嘴边教育幼儿爱惜粮食的那句古诗“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二、将自然“资源”带进“教室”,开展教学活动。
《纲要》要求为每一位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的,丰富的操作材料能给幼儿提供应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与事物不断互动的条件。所以,为了给幼儿创造主动探究和更多的学习机会,我特地创设了“自然角”,自然实物的投放根据季节特点,如:春天,饲养小蝌蚪、蚕宝宝,让幼儿通过不断观察,真正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卵——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没有了;蚕宝宝睡四次,脱四次皮变成蚕茧的全过程;夏天,养螺蛳、螃蟹,让他们知道螺蛳与水草共养的话,螺蛳与水草可以在水中活很久,各自单养的马上就会死去。这说明自然界植物、动物是互相依赖着生存的。螃蟹吐气泡泡是它们在离开水后用腮在呼吸;秋天就把大量的农作物(如:植物和果实)带进教室,如:稻子、高粱、大豆、玉米、棉花、绿豆、红白萝卜、芹菜、青菜……,让他们知道金色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许多农作物与水果都在这个季节成熟的,真正了解秋天季节的特征。
为让幼儿真正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几个基本要素,我还设计了“科学角”,将各种各样的种子:玉米、绿豆、蚕豆、小麦、稻谷等等,许多种子带进教室,开展了一次“种子的秘密”的主题活动,同样通过做以下实验:
第一个瓶子种子不发芽——因为没有水
(种子干放着)
第二个瓶子种子不发芽——因为没有空气
(种子全浸没在水中)
第三个瓶子种子发芽了——因为有水也有空气
(种子一半浸在水里,一半露在空气中)
通过让幼儿亲手做以上实验,让幼儿自己得出结论:水份、空气是种子发芽绝对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要使幼儿成为自主的探索者,教师应学会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要素。
三、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幼儿来自各家各户,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和家庭可以把它看作是一车两轮,只有两轮同步互动,才能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不同家长不同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把家长请进班级,让家长作为一分子参与到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中,对幼儿课程目标的落实有着不可估量的收益。
那么,家长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该如何做到去“有效”地“利用”呢?我的做法是让家长参与到“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来。如:去年我班准备用艺术形式以班为单位搞一次庆祝“六一”的活动,主题就叫“快乐的六一”。那么这次活动到底怎么搞呢?安排哪些项目呢?于是,我就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间,主动与家长商量,这下群策群力,方法可多了。有的说:我家的胖小子跳舞不行,但我可以叫他表演一个扭屁股舞,这个不用老师操心,我自己教;有的说:我的孩子“六一”那天可以叫他到台上侧滚翻给大家看;有的说:我的孩子那天可以到台上去走模特步进行时装表演。刚好,这个班有一个幼儿的奶奶过去是个演员,又很热心。她提出根据我班女孩子居多的情况,可以排一个8人集体舞,的内容确定以后,从人选的落实、的编排、服装的设计,她都自始至终参与全过程。我了解部分家长也能唱会跳,有的会吹笛子,拉二胡,有些爷爷奶奶年青时演过革命样板戏,担任过“李玉和”“阿庆嫂”的表演。于是我邀请她们在“六一”节那天也能给小朋友表演节目。结果,家长们都欣然应允,并且,自己和配班老师也有表演节目参加。
“六一”节那天,不仅小朋友一个也不缺,家长也到的十分齐。因为家长直接参与了这次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改变了过去班上“庆六一”幼儿多数是观众,少数是“演员”的现象,使得“六一”这一天每个幼儿脸上都涂脂抹粉,人人都是“演员”,个个都有节目上台去表演一番:有唱歌的、扭秧歌的、跳集体舞的、武术表演的、唱越剧的、唱婺剧的,还加上家长的“李玉和”与“阿庆嫂”,老师的“孔雀舞”。节目五花八门,热热闹闹,每一个幼儿都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能,每一个幼儿都是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谁也没有被冷落在一角,每一个幼儿都笑得那么开心,脸上都是“快”与“乐”。真正做到了《纲要》所提倡的精神:“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总之,我们只要以《纲要》精神为指南,充分利用周边环境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结合本土文化,带幼儿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有目的地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就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利用周边环境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