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518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广州一土工作坊现场
作者:晓非
感谢广州一土的三位语文老师(王老师、李老师和巩老师)以及二年级春璇老师对本文的贡献,以及来到现场投入地参与讨论的每位家长。文中还有家长的精彩记录,千万不要错过!
为什么要做语文素养的
家长工作坊?
WHY?
广州一土之前的家长工作坊都是关于儿童行为、情绪、自我认知与亲子关系的,是最常见的一土家长教育的主题。一个以项目制教学与社会情感课程为教学亮点的创新学校,来搞语文单学科的家长工作坊,不免让人有些心生疑虑,难道一土的孩子要开始刷题了?一土的项目课还是游离在主课之外的?
细究起来,这里有两个我在探校的答疑环节常常碰到的困惑——一土的单学科学术竞争力与项目课的培养目标/成果。
恰好,这次以语文阅读为主题的广州一土家长工作坊巧妙地将“语文”与“PBL”揉合在了一起,带着大土豆们上了一堂“项目制的语文课”,让家长们、意向家长们半真实地看到了一土语文课堂的样子。将“语文”与“PBL”结合,其实并非工作坊作秀的奇招,反倒是每日语文课堂上教学方法最顺理成章的选择。来了现场的家长,也都能看出老师那熟练的启发流程、引导方法不像是各种加急彩排的结果,而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工作坊的策划是在三位老师平时语文课和项目课的繁重备课压力下、琐碎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之余,抽空头脑风暴出来的,没有任何时间演练,就是老师们最熟悉、最擅长的教学形式。
之所以在一土,单学科教学也在持续创新迭代,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与对低阶能力(应用、理解、记忆 )的高比例关注,而是通过大量的信息资源刺激,运用PBL的讨论工具带领课堂,在单学科教学中注重高阶能力(创造、评价、分析)的培养,原因很简单,一土希望构建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那么一定会将思考、表达、方案选择、实操、练习,更多地交还给学生,毕竟今后,无论是坐在考场里答卷的,还是站在职场做presentation的,以及过出自己精彩人生的,是他们自己,不是老师。对教育的敬畏,让老师时时警醒于教育的机会成本,力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更早地带领学生习得自我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吸收的效率与转化率,需要帮助他们面对未来人生更长时段的挑战,而非仅仅着眼于一些阶段性考核而错失最宝贵的掌握学习方法真谛的时间。
从教学理论上讲,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构建“学习共同体”,在教室中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当综合学习中创造的学习与学科学习的改革结合起来时,综合学习实践就有可能导致教育课程的整体改革。反过来说,综合学习不管开展得多么好,但如果不能推动学科学习的改革的话,则可以说课程改革就没有成果。日常的学科学习的改革才是中心课题”。(参见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这可能是语文工作坊希望传递的最核心的价值——单学科学习的教学改革的意义,也是希望改变家长们一直以来将一土的学科教学与PBL项目制教学分开讨论的思路,不是仅在项目课上追求综合素养、学科课堂追求学术能力,其实二者是水乳交融的。
工作坊是什么样子的?
HOW?
任务与自主选择
——兼顾目标导向与兴趣驱动
单学科也应该有驱动问题。单学科教学的课堂,不太可能像项目课一样,由学生生发的真实问题驱动,毕竟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是需要在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首要考虑的。即使如此,单学科教学里的Driving Question依旧是每个一土老师上课前绞尽脑汁去尝试引出的,引得好,学生的探究兴趣就浓,小组合作讨论的效果就好,真实学习发生的概率就高。
在这次语文工作坊中,驱动问题是如何提高亲子伴读技巧,一屋子家长,想坐在一起讨论,如何通过更有效、更有趣、更有创意的方法,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效率,爱上阅读、学会阅读。那么,就坐在那里聊聊而已吗?
有了问题,就要头脑风暴方案。口头讨论没有实际操作,既无趣也保证不了可行性。所以,讨论——构思——反馈——迭代——呈现,构建了这节课堂的主线。
现场的家长们需要就一本绘本展开分组合作、讨论。而这个绘本对象,是可以自主选择的,这是有限的集体目标内部宝贵的自主空间,以兼顾目标导向与兴趣驱动。每组头发最短的朋友,被老师叫上台,在一、二十本经典绘本中挑选本组的研究对象。最后,《环游世界做苹果派》《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爱心树》《大脚丫学芭蕾》和《100层的房子》被大家各自抱回了本组桌上。
基于学习单的分组讨论
——兼顾有效引导与创意保护
有了驱动问题,不代表每个学生可以自己构建思维体系,有逻辑地推演出最终产品构思。学习单/任务单是一土各学科课堂上常见的教学工具,提供脚手架,统领基本逻辑,让学生有引导地创新,而不至于迷茫与受挫。
虽说是由老师设计好的学习单,但上面更多都是开放性问题与挑战性任务,以免圈住学生们的宝贵创意,同时也让学生们在面对适度挑战时进一步激发自己。当然,也不要怕完成度的压力,因为你有同伴。
小组的合作讨论,成为每位学生第一步外部求助的资源,彼此进一步碰撞、刺激,推进讨论的成果。
画廊漫步/冷热反馈
——兼顾多方交流与观点沉淀
产品迭代、制作、展示与评估
——兼顾真诚表达与公众表达训练
基于讨论、反馈,小组成员们已经被彻底点燃,产品制作的时长不断地被要求延长,作品愈发复杂,做桌游的、做围裙的、做鞋的……小小房间里的每个人都感觉像是打了鸡血一样,走路像风、说话像机关枪、下笔像缝纫机。
在一土的课堂,也常常是这种情况,下课铃响,孩子们依旧在喊着“还没搞完呢”“老师,再给我们点时间”。
但是一土老师时时警惕的是,在纷杂的活动背后,热闹过后,学生们沉淀下来、吸收内化的真实经验是否浅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是否低下,教育有没有被表面化?
这就要回到评估。除去过程性评估与综合评估的部分,广州一土的单学科课程,需要经过天河区期末书面答卷统考、单学科一对一口试、MAP测试等专项评估,也就是说孩子们不仅要答对题,还要解释出为什么选择这种解题方法、还有什么方法是可以运用于这道题的。由理念到课程,由课程到评估,形成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闭环。
在这次工作坊,最后的产品呈现也就是评估环节。也因为前期两小时的良好氛围基础,大家都很放松,像是给老朋友分享。所以哪怕雨轩老师如平时课堂一样严卡时间,闹钟声频频响起,但台上的人各种撒娇求Encore也是情商极高。各组基于分类标准互相评分,众望所归的彩虹组赢得了满堂掌声。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感受现场惊艳的创意 >>
广州一土的项目展示也是一学期的高潮活动,我们也始终在平衡,既要让孩子与真实社会链接、打磨自己面对公众表达的信心,又切忌不要沦为形式主义作秀,让孩子们真正享受整个过程,不要因为过多压力忘记我们为什么要出发。
梳理总结,回顾思路
——兼顾创意与思维收敛
热闹过后,老师又通过PPT将一土平日语文课上阅读的教学案例与家长们分享。这回,大家嘴也动了手也动了,再来看语文课堂的教学实例,也大概能理解教学中对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写作技巧培养的辅助工具之功能等,并不需要老师过度阐释即可明晓。“莫监工,请陪伴;莫功利,请享受”,也是老师们送给家庭阅读的最终建议。
滑动图片详细了解部分广州一土语文课堂的教学案例
谁会真正地受益于
家长工作坊?
WHO?
本篇文章的重头戏来了!先请大家仔细读读下面两篇记录。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群里问了句有没有人愿意从参与者、家长的角度记录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真的有两位妈妈好热心地答应了。这些文字可能更为真实,更从家长视角去看一土、去看自己。我只能说,在一土不仅有充盈的学生与教师,还有充盈的家长!
△上下滑动查看阅读
老师们看到这些文字,心里也很充实,还非常兴奋地把家长们做的导读海报偷偷扛回学校,捡到宝一样打算用在语文课上。
一个学生爱学、老师爱教、家长爱成长的学校,渐渐在接近它想成为的样子。如同大小土豆的项目课,广州一土也在持续思考、迭代,期待大家更多的冷热反馈!
– END –
推荐阅读
↙点击“”,走进一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