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124 篇文章,来自一土家长学校“小月面对面”系列直播第17期精华整理。
本期嘉宾:赵昱鲲,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负责人、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驻华代表;整理人:Jing。
“小月面对面”第18期预告:
#把一土带回家#
几招教你如何构建和谐积极的亲子关系
在前两期的“小月面对面”中,前清华附小执行副校长、清华附小CBD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傅雪松老师和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主任赵昱鲲老师分别就如何让家长更好的放下焦虑、让孩子学会更好地管理情绪、实现自主教养分享了大咖观点。
本周三我们将邀请一土学校的 Kimberly Luorong 老师做客小月面对面,聊聊如何通过情绪学习,让孩子更好地认知自我;同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又如何在积极正面的引导和对话中,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绝对独家,不容错过!
请扫以下二维码,根据提示操作即可观看讲座。
北大精神科医生徐凯文博士做过一个调研,北大新生中有40%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媒体给这样的年轻人一个新称呼 — “空心人”。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成功的养育不在于把孩子送进了哪所名牌大学,而是他到底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赵昱鲲认为,一个孩子长大后知道自己是谁,拥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凭着自己内心的动机去做事情,这就是很好的人生。换句话说,让孩子成为TA自己,这样的养育就是成功。
正确认识焦虑,享受做父母的过程
现在的父母是被焦虑裹挟的。
一是因为不确定。过去的社会不确定性很少,日子一眼可以望到头。现在不一样,不确定的未来让大家更敢于追求梦想,但也带来了恐惧,万一被不确定性给击中,孩子落到了现有阶层之下该怎么办。
二是因为刺激频率增加。从幼儿园起的各种群里里的各种晒会让家长的神经紧绷,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那么优秀,为什么我家的孩子什么都不行?!
消除焦虑首先要意识到这里存在认知偏差。那些某些方面突出的“别人家的孩子”不是同一个人。如果硬要拿来和自己的孩子比较,无异于把自己的孩子和跳舞最好的孩子、画画最好的孩子和弹钢琴最好的孩子同时去比较。
如果把做父母看成是一个过程,不要用结果来衡量,焦虑就会减少很多。因为一旦要有结果,就会担心结果不能实现,但是如果把它看作是一个过程,观察孩子成长,看他产生了什么兴趣,让兴趣驱动学习,同时在过程中享受和孩子的之间的互动,收获爱,不确定性也因此少了很多。
放手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他在未来更不确定的时代可以成为更好。
让孩子成为TA自己,发展孩子的自主性
发现孩子的兴趣,帮他坚持
我们成长的环境虽然变了,但孩子的天性和我们小时候一样,一是喜欢自己做主,一是喜欢争强好胜。在操作层面,家长要做到的不是单纯的宽松,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利用孩子的天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动机,帮助孩子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并在这个方向走的更加精进。
心理学中有个理论叫做自我决定理论,要想发展出自主动机,需要满足三个基本心理需求:
-
一是自主,指自己做决定;
-
二是人际支持;
-
三是能力感。
其中自主最为重要。没有了自主这个要素,即使可以按照父母希望的那样通过钢琴十级,孩子也终究会止步。而一旦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展示了兴趣,愿意探索的时候,家长要不断地引导他建立自信。
赵昱鲲老师分享了一个他和孩子学习数学的例子。起因是他的儿子突然想学奥数,因为觉得班里其他的孩子可以用巧妙的解法解数学题,酷极了。上奥数班和赵老师的教育理念想违背,但是孩子想上奥数班的动机是好的,于是他通过适当的引导,教给孩子正确的思考方式来解题,同时和孩子一起挑战下一个难度的题,像打游戏一样,一关一关的闯,让孩子让学会奥数的原理与结题的逻辑,并体会到乐趣,产生成就感。
有了乐趣和成就感,内在的动机就会慢慢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做到的是有耐心和有信心。耐心是指要给孩子时间慢慢的探索兴趣。孩子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可以有很多的兴趣,家长需要观察孩子的特长,而不是为他设定兴趣,如果只为他选定了一两项,很可能孩子的兴趣不在里面,而给他充分的时间后,总会发现孩子具有某一方面的长处。
信心是指家长要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长项和爱好,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必须成为学业上的辅导专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帮助孩子发展自主动机,让孩子在某一方面实现精进,就是具备了竞争力。事实上,孩子总会遗传父母的很多特长,所以他对父母擅长的领域会更可能感兴趣,也更可能取得快速进步。
在孩子体现出兴趣的领域,家长要做的是帮他们坚持。因为孩子总是见一样爱一样,有时候很难判断他是真感兴趣还是一时兴起。孩子的另一个特点是,遇到困难就想放弃。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是,如果因为兴趣开始了某项任务,家长可以帮他锁定这项任务,无论好坏都需要坚持做完,之后再来评估。
最常见的就是各类兴趣班,孩子总是什么都喜欢,用这个方法要求孩子完成一个阶段的课程,然后决定是否要继续,可以帮助把一些真正的兴趣筛选出来。在锁定任务期间,面对孩子的畏难怎么办?仅靠讲道理没有用,此时家长需要帮孩子解决问题。比如在弹钢琴的过程中,孩子想打退堂鼓,但是当有家长陪他一起的时候,可能就会起劲很多。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设定一个小目标,两个人一起去努力实现。(更多生动案例,请戳家长社区学校“小月面对面”赵昱鲲『如何成为TA自己』直播)
说到底,教养孩子是个微妙的系统,不能强加兴趣给他,也不能放任自流。同样,面对孩子真正产生兴趣的地方,不给他支持,未免可惜。这需要避免各种极端,比如有些家长坚信不应过早接触写字和数学。但是如果孩子对文字或是数字产生了兴趣,让他去学,并不会阻碍其他方面的发展。
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在孩子有兴趣的领域帮助他坚持,并帮助解决问题。
修补自身的问题,
处理与父母以及另一半的关系
育儿先育己。心理咨询师在做心里咨询前需要为自己找一个督导,先解决自己心理上的问题。做父母也应该拿心理咨询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抚养孩子之前,需要理顺自己的问题。
比如,赵昱鲲发现自己为孩子选择的兴趣班全部都是体育类型,这个选择和他小时候体育不好有关,是他把当年的遗憾投射到抚养孩子的过程当中。同样,有些人和原生家庭中有未处理好的问题,最终也会以某种方式投射到现在的生活中。处理的好,养育的过程也是正视自己的过程,甚至可以修复以前的关系问题。
所以我们在抚养孩子之前,先看看有没有把自己的问题理顺,不要把自己和父母之间的缺憾,投射到自己与孩子的过程中。
捋顺夫妻关系,重视爸爸的力量。打开门,让爸爸进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的心态会更焦虑一些,也因此产生了“妈妈守门员效应”(Maternal Gatekeeping)这个概念。守着孩子的门,不让爸爸碰,因为总觉得爸爸笨手笨脚,还不如自己做更省心。怎么样让爸爸更多参与到育儿当中,需要妈妈打开门让爸爸进去,好爸爸需要训练。
脑科学发现,两个年纪一样、经历差不多的成年男人,一个刚刚生小孩,一个没生小孩,两个人对于婴儿的笑声的反应是一样的,而有孩子的父亲的大脑对于婴儿的哭声有更敏锐的反应。这说明父亲在孩子刚出生一个月就已经被训练出了不同。同时,爸爸的粗犷、重视身体上的互动、重视逻辑等等特点在养育中可能更为需要。对于孩子来说,来自父母的影响都有,发展得才会更好。
自主教养 = 爱 + 价值观 +兴趣
自主教养希望孩子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价值观、随着自己的动机去成长。
自主教养需要教会孩子如何自己做选择,我们作为父母需要把握自由和管教之间的度。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是不一样的。越大的孩子越给自主,越小的孩子需要一些限制。父母需要根据自己小孩的年龄段的育儿科学,了解小孩每个阶段的发展特质,并在每一个阶段把握那个阶段的度。
更多自主教养的内容可参考书单:嘉宾赵昱鲲老师的新书 《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
自主教养
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
赵昱鲲 / 著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9
家长社区对赵昱鲲老师直播的评论分享
01
晚上听了赵昱鲲老师的分享,太赞了!焦虑的来源、孩子自主的培养、与父母关系,夫妻关系又穿插着例子,干货满满,真的受益匪浅!
— 美丽心情@内心成长群
02
今天家长社区邀请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负责人赵昱鲲老师做客”小月面对面”,赵老师以”自主育儿”的理念为基础,结合积极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和大家分享如何在家庭教育汇总,帮助孩子成为TA自己。
赵老师说得很接地气,又幽默风趣,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妈妈如何让爸爸更加积极参与那段,说到妈妈有时抱怨爸爸没有参与到过程中,其实可能是妈妈没有让他参与到过程中。并提出建议,打开门,让爸爸进去,容忍爸爸,让爸爸的粗狂、体力型的互动、逻辑性的互动相结合,原则上抓大放小。感谢赵老师和小月老师今天精彩的分享。
— 邓梅飞@内心成长群
03
刚看完本周《小月面对面》,感慨良多。非常感谢赵老师和小月老师的精彩讨论。
感触之一是关于“度”的把握。这个的确挺难的,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知道她并非不喜欢,也知道她能力足够,但是如何面对练习过程中的倦怠期对我是一个蛮大的考验。还需要更耐心更有技巧。
感触之二是跟父母的相处之道。我跟父母属于关系一直很好的,因为我父母从小对我也是放松型的。但是哪怕如此,当初因为孩子睡觉的训练上我也跟妈妈闹了很大的矛盾,原因就是因为我搬出书中理论跟她争辩。其实过后也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赵老师说的抓大放小的确重要,以后会更多提醒自己。 不焦虑的父母才能快乐的养孩子,加油!
— snow@一土小作业
– END –
推荐阅读
了解一土学校的建校历程、教学理念、招生介绍,请点击菜单。
如果您想分享自己对教育的见解和心得,
请给邮箱 tougao@etuschool.org 投稿。
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