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扩大,原来山青水绿的农村环境正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在人与环境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提高环保意识,首先得从幼儿入手。在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及时对其进行环保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的真正意义,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幼儿环保教育应该渗入幼儿生活的细枝末节,帮助他们无形中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对幼儿的环保教育要充分利用幼儿园自身的资源环境及各种教学手段;发挥家庭、社会环境的整合教育力量;挖掘文学作品的潜力;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实践活动等,从而在行动中强化环保意识。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环保教育;区域教学;环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5-0055-02
\[作者简介\]叶勤梅(1981�D),女,本科,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麒麟中心幼儿园教师,幼儿园二级。
幼儿园是环境保护启蒙教育的重要阵地,《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相关内容和要求:让幼儿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它们,使其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面对天然的绿色环境,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往往会产生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觉,以致破坏环境的现象屡见不鲜。成人淡漠的环保意识也给幼儿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因此,在农村幼儿园进行环保教育势在必行。
那么,农村幼儿的环保教育从何入手呢?《纲要》在科学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农村幼儿园的区位特点有利于幼儿更密切地亲近大自然,认识环境与人的关系。因此,农村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
一、亲近自然,增强幼儿对环境的情感认同
自觉的保护行为来自对环境价值的认可,环境的价值又是多元化的。帮助幼儿从不同角度感知这些价值,从情感上接受这些价值并不断积累这种情感,是树立环保意识的基础之所在。
对于围墙之外的田野,幼儿充满好奇,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它。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他们去观察大自然。春天,去感受万物复苏,认识春小麦和田垄上的小野花;夏天,到蝉声鸣叫的池边柳树下,欣赏池塘里美丽妖娆的荷花;秋天,带他们到田垄上去感受微风吹过的稻香;冬天,走进蔬菜大棚,了解反季节蔬果的成长。在探索观察中,幼儿感受着大自然,被其美丽与神奇所吸引,不断收获着情感经验。
教师更可以把握教育契机,巧妙地利用大自然提供的机会,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不断丰富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例如,雨后,教师带幼儿去菜地里看小青菜的生长情况,却发现蚯蚓在地上蠕动,幼儿很好奇:蚯蚓怎么跑到这儿来了?它的家在哪里呀?它躺在地上不怕被雨淋吗?教师拿来小铲刀,和他们一起浅浅地挖开了土层,寻找蚯蚓的踪迹,得到了更多的发现。教师借机组织幼儿讨论蚯蚓的作用,最终让他们明白:蚯蚓生活在土里,土就是它们的粮食,它们在土里活动,可以松动土壤,而它们的排泄物是花草的养料,利于花草的生长。神奇的蚯蚓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幼儿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可爱。
二、观察探究,帮助幼儿发现环境要素间的依存关系
当前的幼儿园里,普遍设有自然角。农村幼儿园自然角的物种相对于城市更为丰富,区域更大,更能吸引幼儿观察探究自然界里的动植物,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在植物区,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植物从播种到成长的全过程,感受植物在生长中的变化;在动物区,幼儿将家中养的兔子、小鸡、小鸭、小鱼等带到幼儿园中,每天定时喂养这些小动物,观察他们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在实验区,幼儿可以开展各种小实验,去验证自己的设想,解答自己的疑惑。如“种子发芽”的实验,就是将黄豆种分别放在密闭的空盒子里、有土的盒子和有水的盒子里,观察三种情况下种子生长的过程。最终引导他们发现水、土壤、阳光和空气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三、丰富体验,为幼儿建立环境是非观
行动来自认识。对于知识和经验都还很匮乏的幼儿来说,要树立环保意识,需要教师主动开发专题教育课程,科学设计专题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较为丰富的环境教育感性体验。
(一)通过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懂得环保的意义
幼儿园的环保教育最忌以简单说教的形式进行。而应该遵循幼儿年龄特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调动幼儿的情绪体验,以幼儿主动的经验建构来代替外界的灌输。如以下科学综合活动“‘小白’怎么了”的案例:
在这次活动中,主要运用幼儿饲养兔子的生活经验、相关的故事、视频、图片、游戏等,让他们从中理解环保的意义。首先,笔者出示一幅“小白”伤心逃跑的图片,请幼儿猜测在它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接着逐步出示很脏的兔笼图片,让幼儿找出“小白”出逃的真正原因,即小动物喜欢干净的环境。现场实验,准备两个兔笼,一个脏的和一个干净的,找来两只兔子,把一只灰兔子放到有许多脏叶子的兔笼里,把另一只白兔子放在一个很干净的兔笼里,在两个兔笼里放上干净的胡萝卜。实验进行时,“小白”在两个兔笼中闻闻,自在地吃着胡萝卜,而“小灰”在脏兔笼中转来转去,然后轻轻地把胡萝卜叼起来,缩到笼中唯一一个没有脏叶子的角落里吃了起来……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最大的收获就是,原来不仅人喜欢舒适干净的环境,小动物们也喜欢。
(二)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树立环保意识
根据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设计环保教育活动,更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农村,开展环保教育的契机也很多,如在“3?12”植树节,可以开展亲子种植活动,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边种植树木,一边学习绿化环境的重要作用;在“3?22”世界水日,让幼儿画一画“我身边的小河”,由家长说说这条河发生的变化,帮助幼儿了解我们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幼儿的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示范引导,让幼儿知道怎么做
行动是对认识最好的强化。对于初步树立了环保意识的幼儿来说,简单易行的环保行动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巩固和深入。农村幼儿园在日常工作与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实践。
(一)借助环境布置告诉幼儿节约也是一种环保行为
可以用干麦秸做手工粘贴画装饰幼儿园走廊,用枯芝麻杆做成漂亮的孔雀来装饰美工室,将稻草编成“草鞋”“草帽”“草人”放在展厅供人欣赏等。
(二)巧用废弃物,让幼儿知道废物再利用的道理
可以发动幼儿收集麦秸、芝麻杆、空心萝卜等材料,用来制作手工;发动幼儿收集家中的各种包装盒和废旧衣物,送给教师制作教具。这样能使幼儿感受成为环保小卫士其实很容易。
(三)参与制作环保提示牌,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使命感
把附近乡村“小河干枯”的图片做成“请节约用水”的标记牌,放在水龙头旁;拍下路边胡乱堆积的垃圾,做成“请不要乱扔垃圾”标记牌放在垃圾桶旁。
当然,对幼儿的环保教育,并不是单凭幼儿园一方的教育力量就行的,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幼儿环保教育的体系,按照“纵向深化,横向发展”的原则将幼儿环保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徐朝晖.谈生态教育与学生的成长\[J\].上海教育科研,2006(11):19.
\[2\]樊坤.浅谈环保教育中的环境创设\[J\].南京教育科学研究,2006(3):11.
\[3\]王慧.幼儿绿色环保教育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9(11):10.
\[4\]李慧敏,蔡玉叶.环保教育要从幼儿抓起\[J\].教育导刊, 2002(12):20.
\[5\]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Z]. 第一版.北京:教育部出版社,2001.
\[6\]沈美萍,马柳新.从理念到行为�D�D《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Z].第一版.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130.
\[7\]叶宏.利用各种资源,培养环保意识\[J\].幼儿教育,2003(6):6.
\[8\]朱瑶.德国幼儿园的环保教育\[J\].幼儿教育,2003(10):35.
【农村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四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