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名4岁男孩复活赛赢得奖杯的小视频走红,不少网友称被他萌哭了。
原来,幼儿园举办平衡车比赛,小家伙在小组赛的时候和别人发生了碰撞,失去了小组第一的竞争资格。好在,最后的复活赛中,他成功夺冠了。
在领奖台上,小家伙紧紧地抱着奖杯哭了,并且一再强调:“大奖杯只能是我的。”
这让一旁的爸爸哭笑不得,网友们也纷纷表示既好笑又心疼。
似乎不少孩子,都有只能赢不能输的通病。输了就撒泼打滚乱发脾气的孩子,也是一抓一大把。
事实上,喜欢赢是孩子的天性,无可厚非。但孩子输不起的心态,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却是来源于父母。
父母对待输赢的态度,影响着孩子
小区里有个孩子,特别喜欢争强好胜。
即便是小孩子们之间特别普通的游戏,他也是卯足了劲,必须要赢。要是输了,他就会胡搅蛮缠,说这个不算数。
有一次,孩子们在一起打乒乓球。这孩子连输了几次,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了,正要发作,站在一旁的孩子爸爸却先恼了,上来直接踹了他几脚:“好好打,看你打的什么臭球?”
孩子受了批评自然不依不饶,边哭边说这局不算,重来。
几次三番,小区里再也没有孩子愿意跟他玩了。原因就是:他太输不起了。
是孩子输不起吗?不是的。从孩子爸的举动来看,孩子输不起,其实根源在于他的父母输不起。
父母将输赢看得高于一切,孩子也只好不择手段地想要赢。
“你是最棒的,一定能成功”、“你今天必须要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这样的话,我们听来并不陌生。可是,你能想象当这些话从孩子嘴里说出来,又是怎样的情景吗?
在亲子综艺节目《考不好没关系》中,爸爸们被要求参加「小学考试」,孩子们则在一旁紧张地观考。
上面那些话,就是对爸爸们寄以厚望的孩子说的,他们想要赢得比赛的急切心情,呼之欲出。
不过,爸爸们却是状况频出,连简单的古诗文和常识题都会掉链子。
在抢答环节中,一位爸爸答错了,惨遭淘汰。他的女儿一时难以接受这个结果,瞬间泪崩。而另一个女孩,因为没能帮爸爸抢到答题机会,自责得大哭,以至于她的爸爸想要提前退赛。
孩子们对赢的强烈渴望,和对输的恐惧,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得到。
想要赢,并没有错,毕竟三四岁的孩子就已经有胜负心了。
可是,这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如果不能教会孩子用平常心来看待输赢,那对未来的影响和伤害是非常深远的。
输不起是摧毁孩子信念的助推手
许多孩子从小就被灌输“只能赢不能输、事事要争当第一”的概念,还会被父母有意无意地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
事实能如他们所愿吗?
不一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遇到挫折的时候,90%以上的人会选择攻击、退化、压抑、固执和退却。
当孩子被一定不能输的理念所支配时,就没法理性地看待挫折和失败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调节负面情绪。
今年,浙江一个高考生,就因为自己考得太差,而好友的成绩都非常优秀,心理极度不平衡,便偷偷篡改了好友的高考志愿。
所幸,好友发现得早,省招办及时为他们恢复了志愿,而警方也对这名篡改他人志愿的考生作了拘留10天的处理。
仅仅是因为输不起的心理作祟,就将自己送进了拘留所,这个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当我输了别人也休想赢的思想占据上风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妥妥的输家了。
不过,与不能平心静气面对输来说,因为输不起而引发的自卑和没有安全感,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看过一段视频,小男孩王畅总是习惯自我否定,说:“这个我肯定不会、我肯定赢不了、我一点都不厉害……”
在和爸爸进行赛车比赛的时候,爸爸在第一个弯道就轻松领先了。这下,王畅不干了,一边哭闹,一边径直从车上走了下来,怎么也不肯再上车继续比赛。
当大人问他是完成比赛重要,还是比别人快重要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比别人快更重要。”在他看来,分数和别人对他的评价,才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他觉得,自己如果失败了,就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和表扬。
布鲁尔·卡特曾说: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
有的父母在不经意间给孩子施压,鼓励孩子拿第一。
可这种心理暗示,不仅会给孩子压力,还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只有表现得非常优秀,才能得到父母的爱。一旦失败,便会变得自卑又敏感,得不偿失。
该如何教孩子面对输赢?
那么,面对那些输不起的孩子,父母该如何正确引导呢?
1、父母自己调整好心态,不执着于名次和输赢
前不久,一则“儿子考98分妈妈抑郁”的话题被顶上了热搜。
这位妈妈是一所重点小学的老师,她对自己5岁儿子的要求永远是100分。所以,面对孩子的「不争气」,认为自己教育很失败的她,抑郁了。
事实上,父母太执着于名次和输赢,除了让孩子心理压力更大之外,于事无补。
看过一则很暖心的教育短片:
在饭桌上,兄弟俩分别汇报自己的考试成绩。其中一个孩子得意地跟妈妈细数自己每门的分数,可另一个孩子,却忐忑地将只考了60分的试卷藏在桌子下,不敢拿出来。
当妈妈看到那份60分的试卷时,很生气。可是,她突然想起孩子每天晚上刻苦用功的背影,立马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微笑着对孩子说了一句:“做得很好。”
得到妈妈肯定的孩子,不敢置信地直起了身子,连眼睛都散发出光芒。
可见,希望孩子能够输得起,父母首先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孩子赢了,就大肆奖励;孩子输了就惩罚冷落。
要让孩子知道,无论输赢,我们都会一直爱着他。父母的爱,才是孩子能够所向披靡最好的武器。
2、引导孩子注重过程
好友的女儿从小就学习乒乓球,年年都会代表学校去参赛,并且获得过许多奖牌。
可是,在一次省级比赛中,孩子发挥失常输了比赛。离场后,她抱着妈妈哭得稀里哗啦:“我太没用了,我输了。”
好友知道女儿为了这场比赛付出了许多,心疼得要命说:“能来参加省级比赛,在妈妈心里你已经很棒了!”
她告诉孩子:“喜欢乒乓球,并且为之努力和付出了,这个过程本来就是美好的,没必要为最后的结果纠结。”
孩子虽然很难过,但她很快调整好了情绪,继续迎接后面的比赛。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注重过程、弱化结果的思维模式,不仅能给孩子更多的鼓舞和自信,也能指引他们不畏挫折继续向前。
3、鼓励孩子重新爬起来
教育家Rita Pierson在TED演讲时曾分享过一个小故事:她让孩子们做了一份20道题的试卷,结果有一个孩子错了18道题。她便在卷子上写了一个+2,并且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
孩子拿到试卷的时候有些疑惑:“老师,我不是不及格吗?为什么你还要给我笑脸?”
Rita Pierson说:“我们一会儿会复习这些题目,复习完之后你能做得更好吗?”
孩子开心地大声回答:“当然!”
引导孩子从哪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在反思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这才是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要注重的。
作家刘震云曾说:生活本没有输赢,但如果你一旦有了胜负心,那便是输家。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从失败的地方爬起来。
我们总是抱怨孩子输不起,殊不知,父母才是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
凡事太娇惯,会让孩子认不清自己的真实实力;
凡事只追求输赢,则会让孩子感到焦虑和自卑,即便是赢得了第一,也可能会输掉孩子的人生和快乐。
放平心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帮他们树立自信,才能让孩子真正赢得人生!
《高级职业园长证》、《保育员证》、《普通话证》、《育婴师证》等幼教证书正在报名中!
温馨提醒:在全国范围使用,是上岗及用人单位录用人员、晋升国家人事职称的重要依据。请认准正规单位,确保网上查询!
报考优师教研18610206462 董老师
![4岁男孩幼儿园赢了比赛崩溃大哭,比输更可怕的是这个……-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长按识别上方客服微信报名
《高级职业园长证》、《保育员证》、《普通话证》、《育婴师证》等幼教证书正在报名中!
温馨提醒:在全国范围使用,是上岗及用人单位录用人员、晋升国家人事职称的重要依据。请认准正规单位,确保网上查询!
报考优师教研18610206462 董老师
长按识别上方客服微信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