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行为干预,融入日常生活
0~6岁是儿童眼睛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6岁前的视觉发育情况决定了儿童一生的视觉质量。在眼球和视觉发育的过程中,儿童常会遇到内在或外来的干扰,影响视力正常发育,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视力损害。因此,一定要呵护好儿童的眼睛,做到儿童眼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把幼儿园作为近视防控“第一道关口”,让每一位儿童都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预防近视需要从宝宝就开始吗?
近视预防应该从小开始。家长要有从小就给宝宝一个健康的视觉环境的意识,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用眼习惯的理念。
新生儿视力发育需要良好的环境亮度,白天要保证室内光线明亮,夜间睡眠时应关灯。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要多带儿童到户外玩耍,到医院建立眼健康档案,监测视力发育和远视储备量的变化,及时发现近视征兆并进行干预或矫正。
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此时双眼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称之为“远视储备量”。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
正视后若眼球继续增长,则出现近视。远视储备量不足指裸眼视力正常、散瞳验光后屈光状态虽未达到近视标准但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龄段生理值范围。
3岁前生理屈光度为+3.00D, 4?5岁生理屈光度为+1.50D?+2.00D, 6?7岁生理屈光度为 +1.00D?+1.50D。如4?5岁的儿童生理屈光度为150?200度远视,则有150?200度的远视储备量,如果此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屈光度只有50度远视,意味着其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
近视不光对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影响,高度近视还可引起眼底视网膜病变,严重的可导致视网膜脱离而致盲。
因此,家长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用眼环境,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尽可能延缓近视的发生和进展。
近视的先兆有哪些?
1.凑近
看东西离得很近,看电视不自觉往前走,往往提示孩子视力变差。
2.眯眼
长期眯眼会导致眼部肌肉疲劳,近视度数加深得更快。
3.揉眼
近视的孩子因看东西模糊,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可能提示孩子视力下降。近视的孩子会经常揉眼睛,造成慢性结膜炎及角膜损伤。
4.眨眼
眼睛不舒服,孩子会频繁眨眼睛。
5.歪头或斜眼
排除斜视后,近视的孩子喜欢歪头或斜眼看东西,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散射光,从而看得清楚一些。
6.皱眉
皱眉可以造成眼睑及眼外肌的变化,改变眼球形态,从而看得清楚一些。
7.经常拉扯眼角
这样能减少光线的散射,并压平角膜,改变屈光力,让轻度近视视力暂时提高。但长期拉扯眼角,会造成散光。
早期预防近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促进眼内多巴胺释放,从而抑制眼轴变长,预防和控制近视过早发生。所以儿童应坚持户外运动。3~6岁儿童应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以上,尽可能“目”浴阳光。
创造良好的光环境
为幼儿提供明亮不刺眼的用眼环境, 不在昏暗光线下看绘本和屏幕。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每天电子产品控制在1小时内。且每次不超过25分钟。
良好坐姿习惯很重要
牢记坐姿顺口溜。不平卧、不趴着、不歪头、不斜眼。
利于眼睛的3大膳食营养素
花青素:抗氧化、过滤蓝光。
叶黄素:抗氧化、缓解眼疲劳。
β-胡萝卜素:防干眼症、夜盲症。
把握儿童视力检查最佳时间
一周岁:
无论有没有视力问题,都建议父母(特别是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的情况)带孩子进行一次屈光筛查,了解是否存在严重屈光不正(散光、近视、远视)。
四周岁:
建议父母带孩子做全面视力及屈光检查,彻底了解孩子的眼睛健康情况。配合度较高的儿童可以提早至3周岁检查。
接下来每3年定期去做眼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