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ODA1MTk0Mw==&mid=2247523748&idx=1&sn=1afca203b15ed6dba22f2a3f2c7f8706
点击蓝字,关注学前之道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经常会出现视线盲区,无法注意全部幼儿,导致意外情况发生。其实,这与幼师一日生活环节的站位密切相关。在不同环节中,教师要掌握正确的站位,避免些错误站位,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最大程度地看到每个孩子。
早晨,家长和幼儿入园,老师们应以饱满、热情的状态去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但有的老师对来园环节无所谓,有的带早饭坐教室吃,有的在教室里收拾东西,孩子自己进来找老师。
幼儿园每天的“一餐两点”,所有孩子都在一起吃饭,带班老师和保育员通力合作,无缝衔接。但有的老师把就餐环节当成“茶话会”,不顾孩子吃饭,老师和保育员在一旁聊天。
在就餐环节,老师站位上要注意:
带班老师随时走动,观察不同幼儿的吃饭情况。对个别幼儿,老师可能还需要坐下喂饭。
保育员应站立为每位幼儿盛饭,并随时为个别幼儿添加饭菜。如遇老师陪餐情况,另一位搭班老师要在教室里观察幼儿吃饭情况。
上厕所、洗手是幼儿在幼儿园常做的事情。但有的老师坐在椅子上玩手机,让孩子自己去盥洗;保育员在操作间忙着清洗毛巾。
在盟洗环节,老师站位上要注意:
保育员要站在卫生间里,以防止滑倒、卫生间嬉戏、或请求帮助的情况。主班老师要站在教室内,或是教室与洗手池连接处,避免视野盲区,以保证既能看到教室内幼儿,又能注意洗手幼儿。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游戏,各个区域都有孩子的声影。但有的老师把区域活动当成休息时间,喝水、看会手机,坐下休息下,看着幼儿就好。
在区域活动,老师站位上要注意:
老师可以随身带纸笔,随时走动,观察并记录幼儿活动。老师可以作为参与者介入,但要注意时间,以防忽视其他区域的幼儿活动。
孩子们坐在一起,和老师学本领,老师时而坐着、蹲着、站着。但有的老师会不注意,展示图片时直接背对幼儿,或是为使用电脑,与幼儿之间的站距很远。
在教学活动,老师站位上要注意:
坐着时,老师应端坐,略微侧身朝向幼儿;为增进互动,老师与幼儿之间距离不能过远;在幼儿回应时,老师可以半蹲在幼儿身边倾听,当幼儿尝试时,老师要来回走动,观察各个幼儿活动。
每天中午,孩子都有固定的午睡时间,睡觉中,有的孩子会踢被子,有的会蒙头睡,还有的偷偷玩游戏。但有的老师趁孩子午睡,以为没事了,在旁边和老师聊天,或是直接躺幼儿床上休息。
在午睡环节,老师站位上要注意:
老师要随时走动,观察每个孩子的睡觉情况,纠正幼儿的不良睡姿;对个别幼儿,老师可能需要坐在床边陪幼儿,但仍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幼儿排队常会发生推搡,尤其是上下楼梯时,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发生意外事故。但有的老师完全忘记后面小朋友,两人站在前面拉着小朋友往下走,但这样极易发生幼儿推搡或摔倒等意外。
在排队环节,老师站位上要注意:
一位老师站在队伍前面,拉着孩子的手,另一位老师站在队伍中间或后面,以保证后面队伍跟上,并保证安全。如遇上下楼梯,走在前面的老师要注意靠边走。
在户外,场地大,孩子到处奔跑、游戏,这也是老师要特别注意的环节。但有的老师碰到其他班老师,就直接和人聊起来。有的老师怕晒,还站到阴凉处,就远远看着孩子们游戏。
在户外活动,老师站位上要注意:
老师要眼里有班里小孩,随时观察孩子活动,并用语言或行为提醒个别幼儿。保育员要站在休息区,提醒孩子喝水,留意一旁休息的幼儿。收纳材料时,老师和保育员都要站在一旁,以避免材料过重而发生碰撞。
即将放学时,教师要提醒孩子上厕所,整理衣物,并带好个人物品。但有的老师想着总算要结束了,让孩子们坐好了,两位老师就等在门口,等着家长赶紧来。
在离园环节,老师站位上要注意:
一位老师应站在门口,等待家长的到来,另一位老师端坐在位子或是站立,当门口老师叫名字时,提醒孩子去门口。
一日生活中老师的标准站位的核心:作为幼师,一名专业的幼教工作者,我们在站位上要眼里有幼儿,眼睛跟随幼儿的行为。这样不仅能保证幼儿的安全,更能增进师幼互动哦。
原文来自:优师教研
更多“专家论道、直播资讯、写作技巧、幼小衔接”等内容
请关注我们共建幼教学习社区
●刘占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引领学前教育踏上质量提升的新征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