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TMxMDcyNQ==&mid=2247492222&idx=1&sn=3cf7a36ac083cd2a8d90fbecb247bf61
钱雨: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正是一年中冷的时候。虽然是美国南部地区,气温也是忽高忽低。一群野鸭从北方飞来这里,它们慵懒地停留,在湖边栖息。有人往湖里撒面包屑时,它们就大大咧咧地迎上前来,毫无异乡客的不自在。它们甚至在湖边下蛋,把蛋产在湿地中央的沼泽里。几周后,随着气温持续下降——一股寒流袭击了全美——野鸭不见了踪迹。我想,它们一定在某个晴朗的日子里继续南下,去寻找温暖的阳光。但——等一下,在冰冷的湖面上,我看见几只落单的野鸭。一、二、三、四!居然有四只大傻鸭,还停留在这寒风凛冽、树木凋零的湖边。我带着孩子们来给它们喂食,并猜测它们为什么掉队。
它们从冰冷的湖水中游过来啄食面包。就在这时,大鸭子的身后突然出现了小小的身影,两只比手掌略大一些的小鸭。一只是灰色的,有白色的羽毛,另一只头顶上有绿油油的羽冠,活泼地打着水。原来,这是两个野鸭家庭,它们分别迎来了各自的家庭新成员:一只可爱的小鸭宝宝。
鸭宝宝还小,翅膀无力承受长途飞行的艰辛。于是,鸭爸爸和鸭妈妈心甘情愿地和同伴告别,留在寒冷的湖畔陪伴孩子,耐心地等它们羽翼丰满。刺骨的风刮过湖畔,卷起一片落叶飘落水面。我觉得内心又酸又甜,感动又惭愧。我以为,陪伴孩子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其实这不过是所有动物代代相传的本能,是父母为了保护脆弱的孩子,义无反顾的决定。
我有3个孩子。回首亲子陪伴路,我失去了很多个人发展的机会。那个曾在学生舞台上光辉耀眼的青春少女,一座座奖杯落满尘土;昔日鲜衣怒马的女子,今日沦为白发丛生的老母亲。12年前,我作为中国公派赴哈佛大学联合培养的一批教育学博士,带着海归的光环和中美导师的期许,却把生儿育女、陪伴孩子看作人生重要的事业。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我只是尽力完成一个母亲的义务,应当问心无愧。可午夜梦回,我时常纠结于自己的失落,高度焦虑,不断质疑自己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当我和孩子在一起时,生活就好像变成了热带雨林之旅。每天都有五彩斑斓的花盛开,每天都有椰子从树上“嘭——”的一声落下来,砸在我的脚旁,有时砸得我晕头转向。每天都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每天都有喜怒哀乐。每一个晴朗的夜晚,月亮在不同的树梢冉冉升起,提醒我这一天是多么与众不同。12年来,我疲累不堪,又似乎获得了新生。这些年的亲子陪伴,是孩子成长的旅程,更是我作为一个知识女性丢失自我又重新发现自我的旅程。
《中国青年报》曾转载一位家长的“自述”:“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这位家长用满纸的惶恐写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怀着满腔热情把这样一个小小的孩子送到了学校,我期望学校能比我做得更好,让这么一个小小的孩子沿着她特有的生命轨迹长大,长高。再过一个6年,我会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她以为,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可惜,这些怀有远大抱负的父母却不断地失望。
我为当前的教育质量和孩子的明天而忧心。我深信中国教育界有许多好老师,但更多的是令人失望的教育现状、令人疲惫的亲子陪伴。作为一个儿童教育研究者,我一边从事儿童教育理论研究,一边试图影响我的学生和家长,劝说他们尽量成为一个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好老师、好家长,关注教育中的细节——有些细节必须重视,有些细节必须放手。
我铆足了劲把自己家打造成一个童年的热带雨林,全心全意守望儿女的童年,只求他们在受到更多负面或消极影响之前,掌握辨别是非的能力,用自己独立、自信的人格,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女儿心童3岁时,我拿起笔开始记录亲子陪伴的苦与乐。12年过去了,心童进入加拿大的高中学习,大儿子笑笑已经小学毕业,小儿子雨果也结束了幼儿园生活。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好孩子。当然,什么是中国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值得写另外一本书继续探讨。
12年的陪伴,有困惑、有彷徨、有眼泪,但我没有放弃,每一天都在努力。英国著名的纪录片《人生七年》的导演迈克尔·艾普特说:56岁时,对于那些将精力投入家庭的人来说,收获很多。所以,多陪陪孩子吧,关注教育的细微之处,建立尊重、回应和弹性的亲子关系。
教育孩子,越早越好。好的时机就在当下,紧要的细节就是用心。亲子陪伴是童年的陪伴,守望童年的时候,我们大人也在重获新生。
钱雨
华东师范大学田家炳书院
2021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