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标题 bcdef
焦虑往往是因为未来不可知,如果知道事情发展的过程,焦虑的心情就会有些缓解。
孩子更是如此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刚刚上班时的心情。
紧张不安又有一些新奇,不知道一天都在做什么,害怕自己会犯错,不认识周围的人。
我们上班第一天的经历,就是孩子来到一个新环境的经历。不同的是,我们上班之前已经有过多次类似的经历,小学、中学、大学,每次都是一种新的经历。而幼儿园是这些经历中的第一次,孩子们第一次离开家进入陌生环境,开始跟不熟悉的人磨合,难度自然大一些。我们作为成人尚且需要那么久才能适应,何况才两三岁的孩子。
孩子对环境的适应也跟成人适应上班单位的过程相似。从完全不知的紧张情绪,逐渐过渡到有点紧张,慢慢放松下来,最后越来越自如,这是一个过程。
时间,是这个过程的良药。也是这个过程无法跨越的部分。家长说什么做什么,对孩子的适应会有帮助,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也就是说,家长的行为会让孩子适应的过程变长、或者变短,但是,并不是造成适应时间长短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孩子的性格。
孩子是怎样一步一步适应幼儿园呢?
首先是抗拒。关于抗拒,我们应该有一个新的理解。
抗拒,往往是接受现实的第一步。
例如,有时我们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孩子也会出现表现出强烈的抗拒——对孩子来说,芝麻大的小事可能也是噩耗,比如玩兴正浓妈妈说要睡觉了,特别喜欢一个玩具妈妈说不能买。这时孩子就会大哭。
很多孩子这时并不是想通过哭闹改变什么,而是抗拒这个噩耗。
很多家长误解了这个信号,选择跟孩子讲道理,或者开始批评孩子。
这样的处理都有些太着急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等孩子发泄一会儿情绪,或者抱着孩子帮他平静下来就可以。
不要讲道理,因为大多数孩子是懂道理的;不要一再地解释他不能做的理由,因为多数情况下孩子知道原因;更不要急于批评孩子,因为他没打算通过哭闹改变什么,只是在表达情绪。
孩子在初入园时的哭闹也与此类似。未知的环境,不熟悉的人,这些都会让孩子有些紧张。他们通过哭闹发泄自己的紧张情绪,表达抗拒。这是他们适应的开始。
这种发自内心的抗拒有些孩子会持续一两天,有些孩子会持续一两周。他们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都用来期盼放学回家,不能专心游戏,也不能加入到集体活动中。一些家长这时就开始着急:为什么他总是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换个角度想想就理解了。我们升入一所新的学校,也要过段时间才能找到好朋友吧。给孩子时间,他们自己都能解决。
逐渐地孩子开始有点接受上幼儿园这件事儿了。他们哭闹一会儿后,虽然还是不肯加入游戏中,但是已经开始用好奇的眼神打量周围环境,打量其他小朋友都在做什么了。老师和家长这时都要给他们观察判断的时间,而不要急于让他们开始加入游戏。
大多数孩子经过一两周后,对班级老师和一日生活安排都有了熟悉。这时虽然早上分开的时候还是会哭闹,但当父母离开后不久,他们就可以平复情绪,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且在一天的绝大多数时间情绪正常,活动参与度很高。这对于老师来说,就是已经适应幼儿园了,早上的哭闹只是表达一下情绪,并不是真的不能接受上幼儿园这件事儿,
请输入标题 bcdef
这个时间也往往是家长最没信心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期。因为从家长角度,孩子已经哭好久了。
家长开始各方面找原因。也有些家长开始动摇,孩子稍有不舒服就请假。甚至还有家长这时带孩子出去度假。
在我看来,这实在太遗憾了。因为一旦中止这个过程,又要重新开始。而重新开始可能反应更剧烈。老师最害怕的是长假归来,一些孩子的反应比第一次入园还激烈。所以希望家长在这个时间一定坚持一下。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大多数孩子越来越喜欢上幼儿园要到小班下学期,中班。因为这时他们越来越需要同伴交往,他们觉得在幼儿园有好朋友,有好玩的事情,比一个人在家里玩有意思多了。这时他们才会真的喜欢上幼儿园,甚至是每天必来幼儿园不可。
但即使在这个时间,有些孩子在早上和父母分别的时候还要洒几滴眼泪,表示一下不希望和父母分开。
所以要知道,孩子适应幼儿园的标准不是哭或者不哭。而是他们是否能真的融入活动。
孩子入园不适应的表现很多
有的孩子哭闹。有的孩子不仅哭闹,还有很有意思的表现:
很多孩子会坚持不放下书包,大概是觉得背着书包就没有真的入园。上课背着,吃饭背着,甚至游戏的时候也背着,睡觉还要抱在怀里。
还有的孩子不肯进入教室,喜欢在户外溜达。
有的孩子不肯换上室内鞋或者衣服,
还有的孩子不肯用学校的碗盘。
这么多年,我见识了几百个孩子的入园适应过程,没有见过一模一样的入园适应过程。
孩子成长中,家长经常有类似的担心:如果现在这样的话,将来怎么办啊。比如:如果现在坐不住的话,上学之后怎么办呢?
实际情况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这自然会解决。在这里也提醒家长,不要因为这样的担心而跟孩子“作对”,因为很多这样的行为即使不干涉,过了这个阶段自然也就好了,为什么要花很大的力气跟孩子作斗争呢。
很多孩子刚入园的时候,不但入学时哭闹,放学回家情绪也不太好。家长觉得他们“不太讲理”,有点小事情就发脾气。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可能是幼儿园比在家生活耗费的精力。孩子每天有稳定的运动时间,要花心思观察周围的人、事、物,这些耗费了大量精力,放学时已经有些累了,就容易闹情绪。随着孩子体力越来越好,越来越适应这里的生活,他们就没有那么容易感到疲惫。
还有一些孩子,因为个性的因素,在外人面前自动自觉地表现的特别遵守规则,特别安静乖巧,以掩盖内心的紧张情绪。但是放学后面对家长,他们就会把这种紧张情绪发泄出来。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放下紧张情绪,变得放松起来,就不会“幼儿园一个样,回家一个样”,这时也就不需要回家发泄情绪了。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随着时间推移,孩子的情绪会好起来。
如果孩子回家乱发脾气怎么办呢?其实没有太多好方法。无论什么原因出现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解决的原则简单说来就是:“态度温和,行为坚持”。就是说,不能让步的事情不让步,这就是行为坚持。但无论怎样,态度都可以很温和,不要跟孩子大喊大叫发脾气。
介绍孩子入园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是希望家长掌握这些情况,掌握这个过程,能够更淡定地面对孩子入园的过程。
总结一下,孩子入园,家长要以不变应万变,行为的原则就是态度温和,行为坚持。可以给孩子带入睡安抚物,或者留有家庭痕迹的物品,当他们在幼儿园想家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安慰自己。放学后孩子闹情绪,安抚情绪就可以。
招生信息
2013年9月1日——2014年8月31日出生年龄段
现小班年龄段
2014年9月1日——2015年8月31日出生年龄段
2018年秋季小班
2015年9月1日——2016年8月31日出生年龄段
2018年秋季托班
正在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