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我带着3岁的女儿来到丈夫工作的比利时烈日市。在比利时,孩子入托、上学都是免费的,我很容易地就给女儿找了一所幼儿园。 幼儿园设立在莫兹河环绕的一个公园内。公园里有如茵的草地,有栅栏,有暗红色的木屋,有秋千架,有蓊蓊郁郁的松果树,还有不时探头缩脑的野兔子……这里简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女儿刚入托不久,我就接到园长给家长的通知,要求家长给孩子准备好书包、靴子、手纸、手帕,说要去观景,时间是从早上8点到下午3点。准备好东西后,我又匆匆忙忙地教女儿“喝水”、“解手”等基本用语的法语读音。第二天一早,幼儿园的大轿车来了,我送女儿上了车。下午去接她时,女儿说她在山上打滚了,老师也打滚了,玩得非常开心。女儿漂亮的靴子上沾着泥巴。末了,她小声说:“妈妈,我尿裤子了。”原来,她忘了这句法语该怎么说。
这之后,此类活动很多,去农场认识牛、鸡、羊,冬天上山去滑雪、打雪仗……朋友的孩子上大班,夏天时,全班孩子去观海,在海边住3天,其间要求家长不许打电话。每次远行,孩子们都是欢天喜地的。
走进幼儿园,幼儿园里布置得像一个家:一席地毯,是老师和孩子们坐着唱歌、讲故事的地方;中间的小桌、小椅圈成半圆形,没有规规矩矩上课的景象,也完全看不到一字一句的讲授。记得女儿入托那天,老师要求自备一盒画笔和一件画水彩画时穿的罩衣。每天早上,孩子一进教室,老师便递一张画纸过来,任孩子们去涂抹。学期结束时,所有的作业被老师放在一个自制的大纸袋里交给家长。翻开女儿的作业,我看到的全是儿童世界里生动的图画。一类是辨色,如一棵苹果树,让孩子在树干、树叶、苹果上涂上不同的色彩。一类是观图,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刺猬和兔子藏猫猫,刺猬卷成一个球,混在树下的果实中,急得兔子大叫:“你在哪儿?”整个故事共6张图,让孩子按故事的发展顺序贴起来。还有一类是学习认识事物的,如3张图分别表示晴天、雨天、雪天,幼儿要会把太阳、云、雪、人分贴在相应的图上。其他的还有撕纸、手工粘贴作品、水墨画……孩子们每天都要动手做些手工,教室门口放了一筐小剪刀,孩子们可随意取用。女儿挺喜欢动手的,这下便一发不可收了:一回家,她便趴在地板上自己画、自己涂、自己剪,忙得不亦乐乎。因此,家里的门框上贴满了她的署名“大作”。渐渐地,女儿的手工劳动水平提高了很多,她能准确地说出不同景物的形状、颜色、某些性质,惊人之语常常使我们忍俊不禁。
在幼儿园,我还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幼儿园里设置小学一、二年级。朋友的孩子该上小学了,我问他喜不喜欢上小学,小男孩儿说:“阿姨,我就到对面的房子里上小学。”也就是说,大班的孩子升到一年级,仍在幼儿园这个熟悉的环境里成长,仍和原来的小朋友在一个班级学习。这样一来,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便从幼儿园过渡到了小学,不会产生陌生和恐惧感。我们常常会看到,下午课外活动时,小学的大孩子们跑到幼儿园的教室里和小弟弟、小妹妹一起嬉戏,玩得非常开心,也很融洽。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远足也好,涂鸦也好,玩乐也好,孩子们的心智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启蒙。从这点上来说,比利时幼儿园的老师们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活泼、温馨、自由的教育气氛,这也许比教育本身更重要。
【比利时的幼儿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