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进入小学,学生会参与到越来越多的书写活动中。
而手的精细动作能力,手与手腕、肘关节的配合及稳定性,手眼协调能力等,都是影响写字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幼小衔接教育中会关注幼儿的“前书写”活动,
将大量的书写准备隐含在各类游戏和生活活动中。
——摘自《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实践经验》
显然,科学区域活动中的科学记录,
包含着幼儿对符号、文字等书面表达的感受认知,
也包含对信息进行有组织、有条理的表达等经验。
它与幼儿的“前书写”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
是幼儿“前书写”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游动的牙签
为什么小小的牙签放到水里就会游动起来?
是什么让水的张力发生了变化?
让我们来看看《童心玩科学》中的科学小实验——游动的牙签。
看看在这样一个科学区域活动中,
如何指导孩子进行科学记录。
一、活动标签
1. 主题核心经验
认知与能力:特性
2. 科学知识与内容
水(张力、流动)
3. 科学方法与能力
观察、比较、猜测、验证、记录表征
二、材料
1. 一盆清水、牙签、肥皂、方糖、海绵、木块、沙包、纸巾球。
2. 记录表。
(点击图片即可观看大图)
以上记录表为缩略版,
如需详细版请发邮件至3229420890@qq.com。
(注明园所)
三、玩法
玩法一
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肥皂/海绵/木块/沙包/纸巾球)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观察牙签是否会向该物品移动。
3. 记录实验及观察结果(记录表一)。
玩法二
1. 和同伴分别挑选一样物品同时放入水盆,两者保持一定的距离。
2. 将牙签放在两者的中间,观察牙签会向哪个物品移动。
3. 记录实验及观察结果(记录表二)。
四、观察要点
1. 幼儿能否发现吸水性强的物品更易于让牙签向其移动,肥皂会让牙签远离。
2. 幼儿能否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五、提示
1. 本活动蕴含着许多与水相关的科学原理:牙签轻轻漂浮在水面上,微小的力就能让它移动;方糖放入水中会缓慢吸收一些水分,形成很小的水流;肥皂放入水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这些力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让牙签游动起来的奇妙现象,吸引幼儿反复操作。
2. 本活动中,肥皂会推开牙签;方糖、沙包缓慢吸水,能拉近牙签;而海绵、木块、纸巾球由于吸水太快或太慢,不能让牙签游动。
3. 玩法二中,注意让幼儿同时把物品放入水中。
以上活动节选自《童心玩科学——基于主题核心经验的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教师指导手册》,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定价:65.00元/册,共3册,合计195.00元。
此版本余量无多,预购从速。
新版升级中,敬请期待。
“童心玩科学”是由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幼教教研员蔡志刚老师带领两届中心组及中心组成员所在幼儿园的教师,历经四年持续研究和实践的成果。
小编留言板
如何引导孩子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科学记录?
对此你有什么想问主编的吗?
如有关于科学记录的疑问,可在后台给我们留言或发送邮件至3229420890@qq.com。我们会将问题汇总给主编,并给予解答。
园所批量预订新版有大幅优惠,请致电021-62822656咨询。
(因办公地即将搬迁,此电话可能停用。具体请留意公众号通知。)
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下方蓝字链接: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