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总结丨不得不说的幼儿评价
一个学期过去了,
孩子有哪些成长与发展?
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
作为教师的我们,
又发现了孩子的哪些小”秘密“?
面对孩子的这些表现,
我们该如何进行观察、分析与探究?
如何评价孩子的这些表现?
请看来自一线教师关于幼儿发展评价的“提问”
第一问丨教师收集幼儿的什么信息?应如何分析?
我在收集信息时或是呈现个体幼儿的阶段性成长,或是捕捉某一个活动的瞬时片段, 选材尽量均衡、丰满,确保所涉及的信息内容涵盖面广,有内容、有冲突、有亮点地结合指标做重点分析,同时尽量将分析诊断与反思调整相结合。
观察是建立在基于证据的系列故事之上,这需要前期详尽、周密的设计,可以包括:起因(背景)、过程(实录)、评价(源于指标的分析)及下一步的措施(支持)等。这些要素背后隐含着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记录方式精简,描述对象丰满、立体,分析详略得当,有侧重点。
第二问丨如何全方位地观察和收集幼儿的真实表现?
通过这一阶段的观察实践,我更深入地了解到观察不只是用眼睛去看,更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因此,在观察幼儿行为表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评价指标内容有目的地与幼儿进行交流。
尤其是在低结构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捕捉到幼儿相应的行为表现后,适当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可了解和掌握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以便更准确地评价幼儿的发展。
因此,融入课程的幼儿发展评价,无论是基于课程的自然情景评价,还是与课程耦合的创设情景评价,特别是在融入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评价,都需要教师全方位地观察并收集幼儿的信息,从而提高对幼儿评价的真实性。
第三问丨记录幼儿之后如何有针对性地分析?
记录下幼儿的片段后,我会根据幼儿的表现,借助评价指标去判断其发展水平。最初,我会尽可能把所有能够套上的指标都罗列下来,但慢慢地我发现对于幼儿的分析应当有所侧重。
首先,我会根据记录的场景和幼儿的表现有筛选地进行罗列和分析。如,几个幼儿在一起游戏或运动,我会侧重于自我与社会性、语言与交流领域的分析;一个幼儿在运动、喝水或如厕,我会侧重于健康与体能或习惯与自理领域的分析;当幼儿进行个别化学习的时候,我则会根据活动内容针对语言与交流、探究与认知、美感与表现等领域展开分析。
其次,我也会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如某幼儿交往能力较弱,我就会着重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有针对性地分析,才能提出适宜、适当的支持,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四问丨评价后如何有效地支持?
支持策略就如同医生开的处方药,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我会考虑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如,主动出击,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在分享时多给予幼儿展示自己的机会等。
当然,教师对幼儿的支持不是一次性的,我会在之后的一段时间继续观察,或间隔一段时间再次观察。然后根据幼儿新的发展水平提出进一步的支持策略,如调整游戏伙伴选择的方式、活动的材料和内容等。
总之,在不断观察和评价的过程中,我对幼儿的了解更为深入了,分析更为透彻了,更重要的是对幼儿的评价不再只是结果的呈现,而是能够体现幼儿发展的过程。
小贴士 更多来自一线教师的提问与回答,请参看《发现童心的秘密:幼儿发展评价的实践》,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详情请致电021-62839610垂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