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幼儿园空间设计公司设计总监,从事幼儿园空间设计8年。曾于《景观设计》合作发表“列车过后的景象—纽约高架线公园”、《早期教育(教师版)》合作发表“幼儿园中的景观设计“。至今已经设计超过300所幼儿园。
在我写下这些文字之前,我点开了今天早上在口田保育园记录下的一段视频,镜头里,保育园的老师们为孩子们表演着一段传统舞蹈,镜头外,我的眼泪一直要往眼眶外跑。山下园长身背大鼓,敲打着,带着老师们走上场地(沙地中央),老师们高声唱着,舞蹈着,孩子们高声跟着唱着,喊着。老师们同孩子们一样晒的黝黑结实,敲击着他们自己做的小鼓,响亮有力。
口田保育园与我们去年访问的高阳好伙伴保育园一样,都是由石川幸枝老师创建。经刘老师介绍,我们大概了解到石川幸枝老师在十八岁毕业后一直当幼儿园老师,后来在广岛找到一个条件非常有限的小楼,开始办保育园,那时候没有资金,没有好的场地,非常艰难的起步。不管怎样的条件,石川幸枝老师一直没有停止思考在保育中怎样给零岁的孩子好的教育,保障他们健康的发展。
在这里可以接受出生43天的孩子。0岁保育师生比是1:3,1-2岁班一个老师就可以带6个孩子,到3岁时一个老师需要带20个孩子。孩子们在2岁左右需要习得基本的自我照料,(刘老师强调这也是做为人类发展的共性,只有这些共性得到很好的发展,才能谈及个性)能够为接下来的生活做准备,这样到3岁以后,即便一个老师照顾二三十个孩子也不会慌忙。
这里的房间里(这里没有我们常见的活动室)都挂着孩子们的画,大幅的纸张,孩子们画的线条无拘无束。山下园长说孩子们的表达(比如画画)对他们自己很重要,也是一种记录,这些画会被收好,在孩子们毕业时送给家长。
同样,阅读也非常重要,最近一个班上在读有关河童的绘本,于是我们看到墙上挂着好大一副孩子们的绘画,关于河童的。这里孩子们从0岁就开始阅读绘本,每天基本要看四五本,山下园长说孩子们通过阅读绘本产生同伴之间的共鸣非常重要。
下午,我们驱车到达一片农田中,顺着农田走上坡,是让我非常好奇的细波森林认定儿童园,这里既有保育性质的孩子们也有幼稚园的孩子(具体关于日本保育园、幼稚园及认定幼儿园的区别可见经略教育研究院公众号)。难波原实园长特别安排我们席地坐在建筑中一处木平台上。眼前大树、山坡、农田已经让老师们迫不及待想去拍个仔细。在允许我们拍照前,园长用心的告诉我们,20年前,这里只是一些枯萎的松树,是后来被改造成现在这些自然的模样。在改造中,考虑种哪些树木,怎么种,能为孩子们带来什么等,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而我们常想在数月就造出最后完成的景观,甚至想一夜就能看到结果。
这里园所的建筑是难波园长亲自设计的,(园长原是早稻田大学建筑设计专业的)他带领我们参观的第一个地方,是从木平台往下走的一处宽敞的走廊,面向稻田。他解释道:按照规范,这里的活动空间应该和上面一样平的,但是,这里天然就是下沉的地势,他特别利用了原有地形条件设计了可以让孩子们由上往下看到下面自然的风景,且不显得刻意。打开窗户,整片的风景就自然成了园里的风景,不但是看到的,还有听到的、闻到的……各种感受。转身进入孩子们的活动室里面也有两个高度,孩子们可以在不同高度的空间感受这些。不论上面还是下沉空间,孩子们都能自如的进出室内外。
不但是内外空间,难波园长强调,过渡空间对孩子也很重要,所以设计中有很多的檐廊、平台、台阶,给孩子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空间。(这里的建筑依托山体而建,非常多的地形处理,包括各种各样有趣的台阶)
在领着我们观看户外空间的时候,对地形,园长特别解释了,这里山体像手指一般,由高往低,建筑便坐落在“手指”缝隙中,现在看到的几处平地也是填土建造出的,所以就不难理解这里高高低低的户外环境了。刘老师帮我们翻译这“高高低低”背后不是噱头,而是比起一马平川的场地,高低起伏的地形有利于孩子们练习身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也是孩子们主动与环境互动而自然成长重要的部分:好的环境可以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主体性,而不是被动教育。
提到安全这个永恒的疑惑,难波园长说,在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入园时就会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这里的环境和游戏,一起熟悉不同的空间,不但是开园,就是平时,家长也随时都能来园里玩。同样,园里环境的创建不是园长一个人的事,也不只是老师的事,还有家长。
更多专业分享请关注“三槐堂幼儿园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