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儿戏国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2ODI5NjQ2MA==&mid=2247486405&idx=1&sn=fba9ceaa930e2c9bbd6c46e76132c6a5
做妈之后,你是否会时常陷入对自己对怀疑中?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总觉得应该做得更好,但又迷茫,要怎么做?
果仁妈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梳理了妈妈们常见的拧巴,并一一分析,给出对策。希望可以缓解妈妈们的焦虑,同时帮助妈妈们自我充盈,在育儿的道路上更自如。
??????
育儿,是一件对家庭和个人时间精力金钱消耗很大的事情,也是个科学长期的过程。一旦掌握了必要的方法,陪伴着孩子按部就班地去做,虽然投入巨大,反而是轻松的。
相比之下,大部分时候你会发现,梳理好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去面对真实的自己,从而知己知彼,这个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努力。
这就是教书容易,育人难呐。
??2018年新年摄于冰岛蓝湖
在我接触过的读者案例中,我挑选了几个典型、重复性高的错误,来梳理一下当妈妈的这些拧巴。
可能这些道理,你已经懂了,但是能真正做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这一小部分人,正在不断地突破自己,做到在孩子成长路上最正确的事情。
今天先写,第一步,向内看到自己,也帮助孩子看到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就更没有办法做自己了。
也许你会说,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啊,要家庭和睦,有功名成就,要财富自由,要孩子上名校找到金饭碗,一辈子开心健康。
可我说的不是这些「外在的自己」。
是一些你根本没有意识到,或者根本没有思考过「内在的自己」。
没有思考过这些,人会时时刻刻觉得困惑和拧巴,为家庭和孩子做出让你错误的选择,人生永远无法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在现实生活中,有别人家的孩子,在社交媒体上,有被隐藏很深但吸人眼球的商业利益,更不用说国情和教育体制而逼迫之下的大环境了,中国追逐奥数刷题考高分,西方国家偏好体育艺术特长出成绩……
如果给孩子做出的很多决定不是基于理性思考,缺乏对自己的认知,缺乏育儿目标,就会被信息捆绑情绪,这种情况,最容易产生的负面情绪就是「焦虑」。
焦虑是亲子关系中的一个大障碍,那病因是什么呢?不了解自己?缺乏目标?
除此之外,在我看来,更大、更关键的点在于,恐惧。
恐惧面对现实,恐惧面对自己,恐惧结果,患得患失。这四点我一个一个分析:
恐惧
这就是一步错,步步错,每一步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恐惧,本能地躲开了。
-
程度较轻的:给孩子能力范围内所有的精力、金钱、时间、资源,但是依然生怕错过了什么;
-
程度中等的:给到孩子最好,降低生活质量、不敢旅游休闲、不敢换工作,懊恼忽略了自己和家庭的需求
-
程度较重的:付出的超出家庭能所承载的,超出自己精力时间能负担的,亲子关系恶略,家庭生态坏境遭到破坏,一切都是恶性循环
付出这么多,心里多多少少会带着期待,希望有一些回报。
但如果一开始就抱着期待回报的动机去给予,很多时候结果都不会如我们所愿的。
产出结果很难预测,你也不知道孩子最后是否能冲破阶层,还是维持自己的现有阶层,反而身心健康的损耗,亲子关系的消耗,家庭生态环境的内耗是自然的后果。
我爱你,你要按照我规划的方式往前走,却不允许你独立思考; 我爱你,给你我觉得你需要的东西,却不尊重你的选择; 我爱你,真心付出了那么多,可你却不懂回报。
这些道理大家应该都在别的地方看过了。
可难就难在,它们被隐藏在了恐惧和伪善之后,跳过了反思和内化,一直得不到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