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诚诚妈妈的问题和其它家长关于园区日常流程的问题不一样,他的问题是涉及到幼儿成长,关于这类问题通常有三种回复方向,
A类是给出这类问题的常见原因,我之前回复的关于在园吃不饱饭的问题就属于这类;
B类是通过和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找到孩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个性化的指导建议且进行追踪;
C类是“官方回复”:我认真地回复你了,但其实没什么实质内容,对问题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类似齐咪发的这种,当然,内容会更严谨。
作为一家专业、负责的高端园,我通常是将第一类和第二类结合。
很多家长都会有类似的问题,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回家不怎么爱说话,问什么也不说。
碰到这种问题首先要看孩子是不爱说,还是不会说不知道该怎么说,也就是先考虑孩子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有些家长说孩子没上幼儿园的小时小嘴儿叭叭的,可能说了,不可能是这种情况。很多孩子对于熟悉的、日常的内容能说的比较清楚,但对于不太熟悉的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有的干脆就不说了。具体的情况老师需要跟家长进行细节方面的沟通,判断有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然后要考虑孩子安全感和亲子关系方面的原因,这通常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孩子在幼儿园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这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安全感本来就不太好,在新环境中更弱了;可能是因为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比较弱;可能是家庭生活太过舒适,孩子无法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觉得“憋屈”、不喜欢;也可能是因为老师对孩子关照不周……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正常的反应应该是向最亲近的爸爸妈妈寻求安慰,跟爸爸妈妈哭诉或者表示不想上幼儿园,但因为亲子关系存在问题,在孩子的认知中,爸爸妈妈并不能给到他这种安慰,这可能是因为家长经常忽视孩子的情感情绪,甚至是打击嘲笑抵触孩子向爸爸妈妈表现出来的情感情绪,比如嘲笑孩子胆子小,表示孩子总黏着人很烦等等,孩子进受阻退无路,变得敏感谨慎寡言。
第二种,孩子在幼儿园一切正常,但因为跟爸爸妈妈处于对抗型亲子关系或者忽视型亲子关系,“不亲近”,什么事儿也就不喜欢跟爸爸妈妈说。
最后要考虑孩子是不是正处在叛逆期。所谓的叛逆期,是指第一反抗期,人成长的过程主要有两个反抗期,一个是在幼儿期,另一个就在青春期。第一反抗期通常在一岁半左右出现,三岁半左右过度完成。这是孩子的心智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可以理解为是成长过程的一个瓶颈期,平稳地突破之后,孩子的心智状态会上升一个大阶段。但由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第一反抗期的出现被推迟到三四岁、四五岁,甚至小学。
在叛逆期,很多孩子为了彰显自己的力量,故意跟家长对着干,你问我,我偏不说,或者干脆不搭理。
总之,出现这种问题,幼儿园只是一个触发点,在这个新的环境中反映出了一些以前被家长忽略的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在家庭,正确看待和应对,这会是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同时,这也是园区展示专业度的机会,就这么被月月同学给糊弄过去了,家长大概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方向没变,转换了话题:
14:51
城城爸爸:【@齐咪 最主要的是娃瘦了,刚上幼儿园才学着自己吃饭,娃每天下午回家后还是又饥又渴的。】
唉,我看了又摇头又叹息。
田总说抓大放小,这个事情上抓着管,家长也未必承认理解认同是自己的原因。反而觉得园方推诿,大家彼此质疑。既然没征求你看法,这个事情也不是一说就获赞无数的明显道理。就先由着他们吧。先做优先级重的事情吧。家园共育不是旦夕之功呀。
齐咪:【@张城瑞爸爸 咱孩子从刚入园到现在已经过步了很多,他之前每次都是拒绝老师和他接触的,每次喝水和吃饭都需要老师引导好久才能自主的进行,您也知道咱孩子是来幼儿园之后他才学着自己吃饭的,我们班有很多孩子都是上了幼儿园之后自己才学习独自进餐,老师就算是给孩子们喂着吃也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在这个过程里面需要我们双方共同来引导孩子,让孩子能够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说实话,我打心底同情这对家长。心里不满意,说又说不过。
齐咪的表述存在很大的问题,逻辑混乱,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每次喝水吃饭都要引导好久,是因为不想喝水吃饭,还是因为抵触老师?孩子虽然不会自己吃饭,但既然在家三年都能喂饱,那么在园区老师也可以喂饱,之所以不解决问题,是因为班里孩子都需要喂,老师工作量太大无法顾及,还是因为张城瑞拒绝老师和他接触不让老师喂饭、自己又不会吃,所以吃不饱?根本问题是孩子不会自己吃饭还是孩子抵触老师?共同引导?家长要是会引导孩子现在能有这些问题吗?
关于吃不饱饭,我之前有发过常见原因。但从齐咪和家长零星的描述中,张城瑞的情况要复杂一些,:孩子跟父母不亲近,对老师也是拒绝,自理能力和主动性都比较弱,吃不饱饿瘦了不是单一原因导致的,而且只是一个表现而已,根本原因找不到,还会有更多其它的表现。目前给到的信息太少,只能按照概率推测平时生活中可能受到爸爸妈妈的关心(侧重于精神上的情绪上的关心)比较少,没有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生活上大人包办严重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和主动性方面比较弱,可能很多事也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真实的情况需要跟家人进行沟通,收集更多的信息,才能进行判断。
家长估计很郁闷,没有回复,直到齐咪发了上周五的照片。
21:02
城城妈妈:【@齐咪 我看你照的娃们吃的份量少,就那么一点,难怪我娃上幼儿园这几天瘦了】
城城妈妈:【照片】
城城妈妈:【这个是早饭还是下午饭】
C总:【@城城妈妈 这是早点,每个孩子一片面包,一杯牛奶,两个鹌鹑蛋】
21:11
齐咪:【@城城妈妈 平常我们给孩子盛饭盛的都是适合孩子基本需求的,并鼓励孩子少盛多添,避免出现浪费的现象,您说的这张图是孩子们在吃早点的时候我拍的】
我相当见不得这种逻辑不通的话,感觉又要犯尬癌:如果盛的适合孩子基本需求,那孩子怎么还饿瘦了呢?如果盛的适合孩子基本需求,又哪儿来的少盛多添呢?盛饭到底是适合需求,还是少盛多添?这完全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原则。
少盛多添,避免浪费,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其实似是而非。
在试开园期间月月她们一度就是如此,我多次讲过,这是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分饭要根据孩子年龄段对营养的需求按份定量,一份是一个基本量,达不到这个量就难以保证营养的供给,孩子个子长得高体型大按比按份增加(通常按1/4,半份,3/4份,1份),饭量过小的孩子要通过引导和运动把饭量逐渐提上来,饭量过大的孩子需要逐渐减下来,吃的太多把胃撑大不利于健康,也会导致肥胖。
做企业不是居家过日子,讲的是标准化操作和管理而不是能省则省。
食堂合理比例的浪费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服装厂生产服装是按照人的尺码生产服装,不是按照布料的大小,怎么省怎么来。
同样幼儿园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让孩子少盛多添:
首先,多添打断了孩子吃饭的连续性,谁吃饭也不喜欢吃几口添一次吃几口添一次。在试开园时,短短十几分钟的正餐、只有几分钟的加餐,很多孩子添饭二三次,甚至还有四五次的,有的盛饭回来刚坐下就吃完了,又过去添,吃顿饭光顾着添了,一趟趟的也不利于消化。
第二,要多少添多少按需取餐是成人化的思维,有些孩子可能会一直添到吃饱,但也有很多孩子觉得麻烦,吃了几口也不是很饿了就不会添了,也有很多孩子看到已经有孩子吃完跑去玩了,自己盘子里的饭也没了,就不再添了,也跟着去玩了,其实那时的状态也是不饿但并没吃饱。
还有一些孩子会觉得添饭很好玩,把这当成了一种互动游戏,吃完再添吃完再添,即使已经饱了,为了能添饭还是勉强吃下,结果吃撑了。
第三,少盛多添让用餐记录失去了意义。没有标准就无法统计,他吃的多他吃的少,这个多和少是相对什么而言的,他添了两次,他添了三次,大家的基准量和每次添的量都不一样,记录不具备参考价值。
第四,标准量化用餐量,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保证所需营养应该的进食量,是孩子应该吃的,家长也交了餐费,不能觉得人家吃的少,为了节省直接就不给的少了。有些简餐,不够可以加,拉面可以加面,黄焖鸡米饭可以加饭,咖啡可以续费,但店家从没因为看谁长得瘦小估计吃的少担心浪费起份就给人减量呀。道理是一样的。你给了他,慢慢儿吃的也就多了,也就吃完了,你不给,让他自己添,他总也不会去添。
但显然,城城妈妈被唬住了,
城城妈妈:【哦,知道了,我娃吃的多点,麻烦你们看他吃完了不及时给添加,我娃在家自己吃饱了就不吃了,这一点很乖,吃饭从来不淘气,麻烦你多费心照顾。祝你们教师节快乐[微笑](表情)】
关于吃饭,还有家长表达了诉求:
婉婉妈妈:【@齐咪 老师,婉婉的个头偏高饭量大,麻烦您多费心,吃饭的时候多问她两句还要吗?……拜托老师多费心了[感谢][感谢][感谢][感谢](表情)】
婧婧妈妈:【婧婧在家饭量也还不错,不过就是吃的比较慢,磨叽的很,我也觉得学校的餐饭有点少,我鼓励她吃完再让老师添,可她说小朋友都吃完了,所以也请老师费心鼓励她添饭,并督促她稍微吃快点,不要边吃边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