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幼儿的身心康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孩子对于外界信息的区分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有限,难免会接触到一些不利于身心康发展的信息。所以,在幼儿教育中采用交往教学模式,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区分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 交往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099-01
交往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交往,也就是与外界进行各方面的接触。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通过对孩子的教育以及正确的引导,使孩子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在吸收大量正确有益的信息的同时构筑自身的知识体系与认知体系。这一模式能够有效地在幼儿教育中得到运用,是因为该模式与幼儿教育的特点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兼顾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通过交往模式与幼儿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但能够完善当前的幼儿教育体系,而且有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 交往教学模式概述
交往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当时主要是为了探讨师生关系。其提出者认为教育应是一种价值赋予、形成和创造的过程,主张把“解放”学生作为学习的最高目标。“解放”,就是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在适当的领域中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实现。通过这种模式的教育使学生不断地发展完善,并具备各种独立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它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教学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沟通交往的过程,交往的双方即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通过课堂和课后进行情感、认知、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多样化的人际关系网,并互相影响。在这样的关系下,师生之间会进行较为密切的交往并实现认知方面的互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将学习与交往穿插起来。
第二,改变传统教学的空间布局和时间结构。在交往教学模式下,为了更好地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为师生交往创造条件,课堂布置可以依据学生的爱好习惯进行摆放。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课堂布置可以多种多样,布置过程可以鼓励孩子们参加。这样既加强了孩子们对课堂的亲切感,又为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提供了便利。
二 交往教学模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
第一,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交往,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在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在这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吸收会更加深入,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这能拓宽知识面,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二,保障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在交往模式下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探讨,能够得到共同的进步和提高,而且会对同学产生一定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并懂得团体协作、互帮互助、互相激励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性格。
第三,保障幼儿心理康发展。当代幼儿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溺爱严重,使孩子养成骄纵、任性、过分依赖等不良习惯。同时,父母与幼儿间的沟通交流不足,造成当前很多幼儿性格孤僻、不愿或者害怕与人交往的扭曲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交往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探讨来解放、开拓自己的心灵。这样不但能够使教学更加的生动有趣,也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在提升幼儿各项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康发展。
三 交往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第一,提高幼儿教育中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让幼儿充分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角。思想意识的转变不但能够改变幼儿对教师的盲目依赖,也可以避免交往教学模式下课堂无序现象的出现。幼儿在课堂上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共同进步,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使他们的自主意识得到提高,也能使他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互相竞争、互相监督、互相激励的良好局面。
第二,提高幼儿探知和求知的精神。在交往教学模式下,可以将“研究”融入幼儿教学之中,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需要急着给出答案,而应传授给他们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求知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同时,要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发挥大家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既提高了交往能力,又加强了友谊,更养成了良好的求知习惯。
第三,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我们不能盲目压制幼儿的这种特性,而应加以引导。在交往教学模式下,幼儿教育工作者要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课堂上,可以开展益智类型的小活动,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对幼儿在课堂上的各种疑问,教师要鼓励大家共同参与解决,从而营造出一个充满欢乐气息和求知气息的良好课堂氛围。
四 结束语
交往式教学模式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幼儿园教育。它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及其成长特点,保障了幼儿身心的康发展,促进了幼儿的动手能力、独立自主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琦琴.幼儿园教育中交往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2(18)
〔责任编辑:李冰〕
【幼儿园交往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