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今天老师打我脸了。”
“妈妈,今天老师踢了我一脚。”
“妈妈,今天老师把我推下楼了。”
……
不少家长回到家
会收到孩子这样的告状。
每当这时
家长们都会格外敏感和紧张
但是
孩子说被打一定是真的吗?
孩子回家告状,说的都是真的吗?
真实的情况也许是
你的孩子“撒谎”了
孩子认知水平的限制
由于大脑还未发育完全
孩子的思维有一定局限
容易搞不清事实与愿望
错把想象当成已发生的事情
所以会出现扭曲事实的现象
比如错把讲道理当成老师打他
害怕受到批评
孩子成长在高控的家庭
家长经常对孩子的错误施以严惩
孩子知道说出真相会受惩罚
所以选择了撒谎逃避
为了获得赞扬
孩子渴望得到关注
如果长期处于不被关爱的环境
孩子会通过撒谎的方式
引起大人的关注
或获得大人的赞赏
模仿成人的行为
孩子的行为是在模仿中完成的
言而无信、经常撒谎的父母
孩子也会习得大人不良的行为方式
认真倾听,详细了解
当孩子和你告状,第一时间应该做的是,了解清楚整个事情的发生经过,这个时候要很具体的问,让孩子告诉你具体发生了什么,从而判断孩子告状的真假。
不要逼问:你做了没有?
不记得有多少次,在家长已经完全了解孩子在撒谎后还一直追问“你到底做了没有?”然而逼迫孩子承认自己说谎,并令他们感到内疚,不如只是简单地向他们展示如何解决问题。例如:这里有一块抹布,让我们一起把浴室弄干净吧。
保持积极的言辞
注意区别“撒谎的孩子是坏孩子“和”说实话是很重要的“之间的差别。当我们不失权威地,用积极的语言传递信息给孩子时,他们不会感到被责备了。相反,消积的言辞可以让孩子觉得被贴上了坏的标签,并导致他们以后隐藏自己不好的行为。
寻求开放的交流
不管是不是有理,“爱告状”可不是个好习惯。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主动交流和沟通,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价值观。你和孩子的关系是否是基于安全和信任的,甚至在孩子出现不当行为的时候?我真的希望我的孩子能觉得他们随时都可以对我毫无保留的敞开心扉,即使他们做错了什么。
帮孩子改正错误
你的孩子撒了谎,如果事情是可以解决的,那么帮他一起改正和弥补这个错误。例如让他去拿一块抹布,把她洒在桌上的水擦干。这是在向孩子展示,对于他们犯的错误,可以很容易的修复,而并不需要说谎。。
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从小养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学会解决问题,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不要总是包办代替,更不要助长他凡事依赖别人、搬弄是非的坏习惯。
孩子的“告状”家长要理性对待,及时与老师沟通,理智处理,千万不要一时之气就错怪了老师。
按个,留个言再走啦~让我们看到你的观点!
— 爱满天下 —
点击箭头下方的“”购买线上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