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 体现趣味性 ,情境中的数学游戏操作性的数学游戏,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游戏。
[关键词]浅谈;游戏;小班数学活动;运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由此可见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又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给幼儿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且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于游戏中,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 。
记得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打开的一扇巨大而明亮的窗子,源源不断的将有关周围世界的观念和概念的湍流,通过这窗子注入孩子的心田。游戏犹如火花,它点燃探索和求知的火焰。”如果我们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活动和运动之中,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在运动中学习。这样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以顺利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因此,游戏是幼儿数学教育独具特色的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下面就谈几点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心得。
一、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体现趣味性
小班幼儿多自我为中心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所以所提供的材料要形象、具体、直观 ,暗示性、游戏强 . 如钓鱼 , 就是利用游戏方法 , 寓数的概念于游戏中 ,让幼儿通过把钓起来的鱼放入相应的小水桶的过程来学习和理解数的一一对应 。所以说活动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区角活动的质量 。教师应善于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及幼儿的需要 。兴趣投放相应的材料 ,并且考虑材料的多样性 。安全性、开放性 , 有利于幼儿操作、思考与探索 ,让幼儿时时可以玩出新玩意来。 在材料的选择时还要注意所选材料的操作性、趣味性,努力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物或廉价的实物,因地制宜地将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当作数学材料。小冰棍、纽扣、吸管、瓶盖、积木、花片、图形卡、指偶等材料,只要干净、安全都可利用,这些幼儿熟悉和喜欢的操作材料提高了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增加了幼儿操作的持久性和创造性,大大满足了幼儿探索与创造的需要。如我们用树叶找妈妈这一活动,用彩色纸画成各种各样树的形状,并让幼儿找出相同形状的树妈妈,引导幼儿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各样的形状,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性。再如我们操作区“夹夹子”,我们提供了家庭用夹子(夹子的打开力度,适合小班的年龄),各式各样的纸裙子 ,上面写上 1 ―― 5 以内的数字,让幼儿根据数字夹上相应数量的夹子,这类操作活动既有匹配及科学知识的渗透,又训练了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它凸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生活性、趣味性、操作性等特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就要求教师将有意的教育渗透在无意的行为中,让孩子在与材料的操作获得愉悦的体验和成功的满足感。
二、情境中的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喜欢不起来,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在教学中,情境中的数学游戏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如:在上感受“1”和“许多”的数学课时,我就采用了分小鸡、分蛋、拾蛋的游戏。先请幼儿帮鸡妈妈分小鸡,跟小鸡做游戏,然后帮鸡妈妈分蛋,再到草地上一个一个地拾蛋。由许多小鸡到一只一只的小鸡,再由一个一个的蛋到许多蛋。在这个游戏中幼儿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充分理解了“1”和“许多”。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融入在游戏的愉快情绪中,没有了数学的机械、枯燥。孩子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数学活动。
三、操作性的数学游戏
对于小班幼儿数学组织教学尤为重要。如果数学课堂活动组织的不好,容易造成枯燥乏味现象,进而会使幼儿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作为向幼儿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播者,教育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是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在小班初期,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和教师正确的引导、恰当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良好的活动方式成正比的。
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游戏就是让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按游戏规则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这类教学游戏通过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小鸡捉小虫”的游戏,幼儿扮演鸡宝宝,跟随鸡妈妈学本领(捉小虫)从中可以学习“比较多少”、“比较大小”、“1和许多”、“点数4以内的数”等知识。在教学认识“上下、前后”时,我设计了“捉迷藏”、“逛公园”的游戏,让幼儿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其他小朋友或小动物,并能完整的讲出:“我在树上找到小鸟;小猫藏在桌子下;小狗在房子后面”等等。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方位词,认识“上下、前后”的具体含义,所代表的实际意义。还有“小羊过生日”、“小猫钓鱼”等游戏都是完成这些目标的有效方法。
四、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游戏
这一方法主要强调通过幼儿的感官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发展幼儿对数、形的感知能力。如:在认识圆形、三角形时,采用“玩变魔术”这个游戏。它是通过触摸感觉让幼儿感知几何图形。在整个游戏中,幼儿对于魔术箱中的东西充满了神秘感,也充满了向往。他们都想试一试、摸一摸魔术箱中的图形或实物。游戏规则要求孩子们必须说出图形或实物的特征。他们通过实验和老师的讲解,对于图形的特点理解的就很快。而“找朋友”的游戏是培养幼儿数数的能力的较好方法,幼儿在的节奏下的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停下幼儿就不能再动了,并且仔细听鼓声,有几下鼓声就和几个小朋友迅速组合在一起,幼儿对这种游戏十分的有兴趣,它即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还能使幼儿轻松愉快的掌握数学知识,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我们还可以用口头语言游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巩固。它对发展幼儿数子的抽象能力和思维敏捷性作用有较好的效果。如我自编了“你拍我拍大家拍”的,中有数数子、有方位词,幼儿有节奏的一边朗诵一边做动作。而且这种游戏在站队放学等家长、吃饭前、课间活动时都可以使用。起到了既强化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又避免了幼儿等待是的无趣。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也很高。
总之,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有效途径。幼儿就是在游戏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欢,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游戏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游戏的童趣、充满了想象的活力。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数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多种,课堂不是孩子学数学的唯一地方,只要我们老师用热情的心去思考,让幼儿在游戏中寻找答案,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兴致勃勃地走进五彩斑斓的数学王国。对于幼儿来说,当孩子们能在玩中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活动中时,他们就会感到学习活动是多么的有趣,让孩子们喜欢上幼儿园,让孩子们喜欢学习,这不就是我们的目的吗?在21世纪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给数学教学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让孩子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让数学教学“游戏化”。使每一个孩子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与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