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在幼儿园的日常行为和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同时为了教师更好地管理班级,所以幼儿园针对幼儿的日常环节和幼儿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而制定了班级常规。班级常规管理无论对维护班级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还是对孩子们的康发展,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浅述小班常规管理的策略:热情接待幼儿;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是生活常规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步骤;根据常规对幼儿进行行为指导,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可以把常规规则编成的形式来教育幼儿,加深幼儿的印象,深化巩固常规要求;发挥评比栏的作用;重视家园配合,同步推进常规教育。
关键词 幼儿园 小班 常规管理
常规可以帮助幼儿园更好地培养孩子在幼儿园的日常行为和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同时为了老师更好的管理班级,所以幼儿园对幼儿的日常环节和幼儿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而制定了班级常规。常规可以使得幼儿园的生活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而且又有秩序,能够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一日的活动,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采取的一种合理的方法。小班阶段是幼儿进入集体生活的开始,所以此时幼儿的心理状态还无法适应集体生活方式,生理上也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在思想上也没有明确的思考能力,所以这一时期是进行孩子教育的关键阶段。在管理小班工作中,通过学习常年管理小班教师的工作经验,获取一些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小班的常规管理工作做了一些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1热情接待幼儿
在一天开始的时候,如果能够保证幼儿入园时是积极的、有兴趣的状态,幼儿一天的活动将变得有意义,为一天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同时教师能热情地接待幼儿入园,也是增进师幼情感的良好途径。每天早上老师面带笑容地站在门口与幼儿互道“早上好”是“人人能为”的事,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老师采用“摸”、“看”、“蹲”三个方法接待幼儿。幼儿入院时要主动关心幼儿,用手轻轻的抚摸幼儿的头表示对幼儿的关心,这样幼儿才会对老师产生安全感,认为老师十分亲切;当孩子眼泪在眼眶打滚时,当孩子撅着小嘴不肯迈步进教室时,老师就用一个肯定、鼓励的眼神,让幼儿感受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消除幼儿对老师和幼儿园的抵触心理;老师和孩子讲话要蹲下身来,这样不会让幼儿对老师产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缩短老师与幼儿的心理距离,喜欢与老师交往,爱上幼儿园。
2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是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或者独生女,从小在家里娇生惯养,宠爱至极。平时父母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很多小朋友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帮自己做好,所以孩子的自我独立能力得不到锻炼,到了幼儿园孩子的生活习惯也是和家里一样,很难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所以,在幼儿如何管理幼儿的日常生活成为了老师较大的难题,这也是生活常规建立中需要多加注意的关键之处。比如小朋友在自己穿衣和吃饭问题上,就是幼儿园老师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需要幼儿园老师耐心地去教育小朋友如何穿衣,如何吃饭。对于一些依赖性极强的小朋友老师要一步一步的诱导,从最基本的步骤开始锻炼。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服务能力较差,特别是每天的大小便,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幼儿恐惧不安的情绪、孩子大小便姿势的差异、 穿着不当的衣裤等,班导老师采取措施是:(1)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增进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2)加强随机教育,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大小便姿势;(3)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科学地控制大小便次数;(4)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园同步教育。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幼儿各种自理能力。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的孩子在家娇生惯养,往往不遵守幼儿园的管理规定,不服从老师的管教,容易和其他的小朋友发生矛盾和争执。在刚入园的幼儿一时没有集体生活的概念,对于遵守集体生活的管理规定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意识。老师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引导,不可以急于向幼儿强制灌输硬性规定,老师的合理管理方法是决定幼儿康成长的关键之处。相信幼儿园刚刚迎来刚入园的小朋友时,最头疼的莫过于点名工作,因为小朋友还没有点名这一意识,所以导致老师无法正常进行点名工作,所以,需要使用非制度化的手段引导孩子接受一些纪律观念。
此外,还注意培养孩子的个人良好习惯,平时要学会多观察、多发言、热爱看书等,同时培养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正确的坐姿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今后中、大班及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最初步的基础。在培养幼儿的习惯的同时可以通过做游戏或者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培养,比如老师点名的过程中,可以把点名活动设计成一个游戏,通过让小朋友认口型来猜一猜老师喊到的名字是谁的,这样能够激发小朋友爱玩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其中,即完成了点名的活动,又让小朋友体会到做游戏的乐趣。
4灵活运用的形式,深化巩固常规要求
是幼儿学习知识的新的载体,以其朗朗上口,便于加强幼儿记忆的能力,所以现在幼儿园都以作为幼儿的主要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幼儿洗手的时候可(下转第42页)(上接第29页)以边洗手边唱,既能够教会小朋友洗手的步骤,又能激发小朋友洗手的兴趣,同时教育小朋友洗手后关水龙头,节约用水,一举三得。小朋友闹情绪的时候可以通过唱安慰小朋友的心情,同时还让小朋友和老师建立更深的感情,小朋友的抵触心理也就消除了。吃饭的时候通过带动小朋友吃法的乐趣,同时也能教育孩子节约粮食。
5发挥评比栏的作用
通过开设专栏带动小朋友学习的兴趣,比如开辟“宝宝学会了”专栏,把每个小朋友取得的成绩记录下来,激励小朋友不断努力。通过给小朋友发放小红花和小礼物来提高小朋友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能提高小朋友学习的自信心。比如老师会设计“登塔赛”评比栏,墙面上是用挂历纸折成的立体宝塔,把每个幼儿的照片放在运动的起点,然后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一层一层地登上宝塔,看谁先登上塔顶,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这种进步当中。对幼儿的常规遵守情况,还进行小礼物奖励,小奖品,小奖品是与幼儿一起收集娃哈哈果奶、喜之郎果冻等一些比较流行的果盒和漂亮可爱的小动物图案或各种水果图案等,在评比时,如将小猫咪奖给午睡好的幼儿,将小白兔奖给爱清洁的幼儿。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每天评一次,每周评一次或两周评一次,这种直观形象,幼儿一看就懂,很感兴趣,对于常规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过对孩子耐心的教学,发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孩子遵守纪律的意识不断提高,讲礼貌也成为习惯,小朋友之间也互帮互助,所以小朋友的成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6重视家园配合,同步推进常规教育
重视家园联系,达到家园同步,帮助家长能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常规教育。幼儿在幼儿园的良好习惯因为在家没有老师的监督和其他小朋友的对比,所以孩子容易放松,家长教育工作也不到位,所以孩子的个人习惯难以长久保持,教学效果起不到作用。因此做好家园配合教育工作是相当的重要。例如,对幼儿进行礼貌方面的常规教育,幼儿离园、到园、离家、到家的礼貌和礼仪,同时要求家长要有榜样意识,以身作则,如送幼儿入园时,要做到主动和教师打招呼,让孩子学说、学用礼貌用语。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们宣讲本班制定的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并把编写的《行为规范》印发给家长,让家长明白“规范”的内容,按“规范”的要求去教育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幼儿不断受到潜移默化,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效果,就能得以巩固。
通过上述分析,幼儿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十分的重要,平时管理工作也是十分艰巨的,需要老师拥有很大耐心和责任心,这也是对老师的管理能力和智慧的一种考验,老师渐渐引导孩子从小公主、小皇帝变成守规则,懂礼貌的小小文明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幼儿园的教育,1996.
[3] 曲云丹.班级常规管理该怎样管才利于幼儿发展[J].班主任,2008(4).
【幼儿园小班常规管理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