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浅谈幼儿园中教师的提问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提问是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是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提问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思考,还能促进师幼对话,使师幼一起发现问题,共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有意义的互动和交流,从而获得新知和发展。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还存在诸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对提问的认识不足、意识性不强;在教学中提问的盲目性、随意性大;提问质量低,缺乏目的性和启发性,对幼儿的提问缺少反馈和追问等。这些现象在新手教师以及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的数量多,频次高

  幼儿教师提问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提问总体数量多、频次高。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由主导变为主体,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最终会导致问题意识的丧失。

  可见,高密度的提问已经成为目前幼儿园活动组织中的重要特点,如此高的提问频率其实是程式化提问的表现,使得活动冗长累赘,也限制了幼儿思维活动的空间,剥夺了他们发现、体验的机会。

  二、问题的质量低,缺乏启发性

  现有的研究中发现,年轻教师习惯以“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方式发问,幼儿无需任何思考,就可以机械地用“对”“好”“是”等来附和。这样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无法对幼儿的思维构成挑战,无助于幼儿思维发展,反而容易流于形式。

  由此可见,在幼儿园教学中,“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的提问比较普遍,然而这又是严重影响幼儿思维发展的一个因素。幼儿教师应该对问题有更好的设计,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如此简单机械的问题水平上。

  三、提问缺乏目的性

  当教师的提问没有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时,提问的创造性思维就较少。而且创造性提问少,可能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对创造性思维的目标不明确,对幼儿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认识不够。一个目的明确的提问,需要考虑到教学目标,以及幼儿发展的目标,不是随意而为。

  研究发现,当教学目标不明确时,提问的内容也会模糊而不分明,难以表达确切的意思,常常在教学中重复提问几次幼儿也难以作答,大大挫伤幼儿自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提问缺乏目的性、偏离教学目的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有些问题虽能提起幼儿兴趣,但却无助活动内容的实施,也无法推进幼儿的发展。

  四、教师的回应方式机械

  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反馈方式多集中在几种方式上,缺乏多样性。在教师的应答方式中,简单肯定、表扬赞赏、习惯性重述是教师应答的三种主要方式,评价、诱导追问、鼓励质疑比较少,而且幼儿教师重述问题,尤其是习惯性重述问题的现象明显。上海静安区调查报告表明:目前对待学生回答的反应,停留在重复、重述、更正层次,缺乏追问、延伸以及层次的扩展,启发性提问太少。相对于问题数量,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论是语言上,还是表情上给予学生的评价反应则显得太少。仅有的一些反应主要是鼓励和判断,如“很好”“对”“不对”,语言相当简单。在学生不会回答问题的情况下,不同的教师对学生的鼓励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对其失望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康丹的研究中指出,教师对幼儿回答问题后的反馈方式单一,缺乏追问。主要表现在对于幼儿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的回答,教师往往采取不予反馈的方式,缺乏追问的意识和技能。当幼儿回答出来的答案出乎老师的意料的时候,有的教师往往回避或者否定幼儿的答案的方式。

  教学过程是师幼对话、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回答进行的评价,对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积极性和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直接的作用。教师及时适当的反馈会提升互动和学习的效果。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

【浅谈幼儿园中教师的提问】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浅谈幼儿园中教师的提问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