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至23日,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第16届年会在我校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给孩子最好的文学——儿童文学的创作?教学?研究”,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近60所院校的100多位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全国师范院校近年来在儿童文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创作中的经验。
周末,有幸听取了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的报告,思绪万千,受益匪浅。
一、热爱幼儿、理解幼儿是我们的责任
幼儿由于年龄偏小,它们的认知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但这并不是成人树立权威的理由。我们要认识到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征,成人思维方式与幼儿思维方式不一样,比如幼儿特别的关注细节、特别喜欢自由自在的游戏,我们就更要尊重它们的想法,去真正了解他们的世界,在适时给予评价和引导的基础上不过多地干涉他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
儿童正处于人生做梦的阶段,想象力极为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是最自然的、天马行空,甚至莫名其妙,但往往像是天上的云朵,瞬息万变,难以把握,而拥有童心的成年人能驾驭自己的想象力,热爱、理解幼儿,在潜移默化间帮助孩子保留天然的想象力。
我一直认为: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有着超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前提是懂孩子、热爱孩子、理解孩子。
二、儿童文学作品不只是作品,还有大智慧
朱自强老师在研讨报告中提到了三个绘本,印象深刻。
《我一直一直朝前走》,讲述的是小男孩接到奶奶打来的电话后,第一次独自出门,他要穿过树林去奶奶家,奶奶说:“要一直一直朝前走。”这句话,是故事的主线,小男孩所有的经历就在这“一直一直朝前走”的过程中发生,沿途中他看到了风景,也遇到了困难,然后他开始尝试、探索,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听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有的答案是:要有坚持不懈的品质、要不怕困难。其实有一个方面让人不易想到:在当代教育体制下,生活中会有类似于绘本中的奶奶一样给孩子设立目标,告诉孩子你要怎样。许多孩子一出生整个人生就被家长规划好,要考“985”“211”“双一流”大学,然后为了这个目标一直一直走。但是绘本中的小男孩并没有一直朝着直线方向向前走,他也在不断探路中改变行走的方向,这充分体现出了小男孩具有主动创造的珍贵品质,同时,你会发现“转个弯就有不一样的风景”。
最后,小男孩把一路收获的果子送给奶奶,把一路收获的美好赠送给奶奶,能启发幼儿对长辈、亲人的尊重、爱护与感恩。在绘本中有一处是可以看见奶奶的房子是栽种了许多鲜花的,可是在奶奶和孙子团聚之后一起用餐时,奶奶把孙子送给他的野花精心的用玻璃瓶装好并摆放在餐桌上,这能折射出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孝和奶奶对孙子劳动成果的尊重与珍惜,无形中却能给幼儿深刻的传统文化教育。
《好脏的哈利》,讲述的是一只叫“哈利”的长有黑点的白狗,不爱洗澡,当听见楼上有主人放水要给它洗澡的声音,它就把用来洗澡的刷子叼下楼埋在后院里,后来它就溜到外面去玩,回来时身上已经脏兮兮的了,哈利变成了一只有白点的黑狗,为了让主人认出它,哈利想了很多办法,可是都没有用。最后哈利从院子里刨出了刷子,请求家人为它洗澡,最后主人在哈利洗干净后终于认出了它。
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可能有的答案是:从此哈利变成了一只爱洗澡的小狗。不,故事还没有结束,绘本中还有一个画面,洗完澡的哈利安静的进入了梦乡,睡觉前还不忘把刷子藏在自己睡觉的垫子下边,看完这个绘本,我们总会以为绘本想传递给幼儿的知识是:要做个干净、爱洗澡的好孩子,但仔细品读一下绘本,如果说绘本要传递给孩子的要爱洗澡的信息,那为什么不直接结束故事留个哈利从此爱洗澡的圆满结局?反而最后一个画面是,哈利睡觉前偷偷把刷子藏在垫子下。这向我们传递的信息就是哈利还是不爱洗澡,把梳子藏起来是为了下次主人,再认不出它的时候就把刷子拿出来。
绘本想要传达给幼儿的另一层意思是:面对很多自己不愿意接受且不触及原则的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挥发挥自己聪明的小头脑。也有孩子“既有妥协,也有坚持”的意味在。
《好饿的小蛇》,讲的是一只饥饿的小蛇在树林里觅食的故事,小蛇先吃了很多水果,分别是苹果、香蕉、葡萄、菠萝、每吃一种水果,小蛇都会“啊呜—咕嘟”的一口咬下去,吃它还会说:“啊,真好吃”,当看到一棵结满苹果的苹果树时,它还是会“啊呜–咕嘟”一声吃下去,最后会发生什么呢?很多人会说:“小蛇应该在想,啊啊啊,我可能快没命了吧,这棵树这么大,出人意料的是,小蛇最后还是把这棵树吞了下去,依然说:“啊—真好吃”,在展现小蛇滑稽、贪吃的形象的同时,也留给了孩子圆满的结局,符合孩子的愿望。
三、多些童真,少些功利,留住童心并不难
韦苇老师在报告会结束后留下了两行赠言:“变成幼儿不容易,但我们要努力”。我想说的是,既已长大,那我们不妨多些童真,少些功利,留住童心或许并没有那么难。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家庭、工作、社会等各个方面,人生难免碰壁,难免失落,有童心的人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且知足常乐。
许多美好的东西由于它的单纯、不加修饰、不加造作,我们有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小孩子、小动物,总是忍不住想要靠近,事实上是因为他(它)们的单纯所产生的美和吸引力。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向孩子一样去追求快乐本身,而不是过多追求名利、地位等之外的东西,多一些幻想,少些功利,童心自然留在你我心中!
能变成幼儿不容易,但我们要努力。回忆起尼采哲学的“精神三变”,确实如此,以此共勉。
本期编辑:尹洁
文章来源:新芽工作室
投稿邮箱:134734615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