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9日
正向态度之 坚持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释 义
坚持是对目标持之以恒,意志坚强,不改变不动摇,不抛弃不放弃。坚持是意志力、毅力的表现。坚持是获得成功的必备品质之一。坚持的反面是轻易放弃和随意妥协。
图片出自|春天里幼儿园·武汉城市花园校区
重要意义
从名人故事看坚持
爱迪生发明灯泡失败了很多次,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1000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1000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经过2000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发明了灯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老师教他画鸡蛋,并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所以要画好鸡蛋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于是,达·芬奇坚持画了一个又一个鸡蛋,也从此用心研究素描,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画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心理学著名实验看坚持
西方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他们把一群4岁的孩子召集起来,让他们单独待在一个房间,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颗棉花糖。心理学家告诉这些孩子,如果谁能够忍住不吃这颗棉花糖,坚持等到15分钟之后再吃,就可以再额外得到一颗棉花糖。
有些孩子没有办法抵制住棉花糖的诱惑,没等到15分钟就直接把糖吃掉了,而另外一些孩子则坚持等到了15分钟,用意志力战胜了诱惑,得到了第2颗棉花糖。
研究者继续跟踪了这群小孩几十年,结果发现,那些4岁时能够坚持15分钟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好的工作和取得更大的成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研究显示:
儿童在1.5-2岁时已经出现坚持性萌芽;
3岁时坚持性发展的水平较低,坚持的时间较短;
4-5岁是孩子坚持性发展最为关键的年龄,孩子大脑皮质的抑制功能慢慢完善,兴奋与抑制过程渐渐趋于平衡,他们开始能比较稳定、平静、坚持地做事;
5-6岁是坚持性趋于稳定阶段,孩子的坚持性开始趋于稳定,孩子在幼儿园大班时坚持性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判他小学低年段的坚持性情况。
01
父母做事要能坚持
父母做事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做事的态度。如果父母平时做事就有始有终,孩子也会跟着学得有耐心,不轻易放弃。
父母积极正面的示范,会对孩子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妈妈坚持给家人做早餐,爸爸坚持跑步运动,父母坚持每天读书半小时,坚持早睡早起,坚持把一件事从开始到结束认认真真完成,每天坚持按时送孩子上幼儿园等。
严格要求孩子做事要有头有尾
父母要严格要求孩子从小养成坚持把一件事情有头有尾完成的好习惯。父母对孩子提要求的语气要温柔而坚定,让孩子知道任何一件事,只要决定去做,就要认真做完,不可以轻易放弃。
图片出自|春天里幼儿园·武汉城市花园校区
孩子自己选择的兴趣,如果他一开始很喜欢,父母就鼓励他务必要坚持,至少要坚持一段时间,比如:半年/一年。这有利于避免孩子养成浅尝辄止、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做事习惯。
帮助孩子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
父母要帮助孩子认识清楚:目标是什么?该做什么?怎样去做?要达到怎样的要求?同时,确定的这个目标是经过孩子的努力能够实现的,要与孩子的年龄、经验、能力水平相适应。
目标太低,孩子学不到新东西,没有学的兴趣;目标太高,孩子难以实现,即使有一定毅力的孩子也会放弃。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当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后,成功的喜悦会强化孩子的进取精神,激起他确定下一个小目标的热忱,从而养成坚持到底不断进取的习惯。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爸爸,他把孩子赢得世界冠军的最终目标,拆分成了一步步的小目标:先是打败所有男孩,再打败专业选手,然后赢得全国赛,最终进入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成为人生赢家。
在简单易行的小事上培养坚持
孩子的坚持品质要通过具体做事来培养,特别是从简单易行的小事开始,从小到大,从易到难。当孩子感受到做好一件又一件小事的喜悦,就会有兴趣挑战更大的任务。
父母可以培养孩子每天坚持去幼儿园上学,每周坚持剪指甲,坚持饭前便后洗手,坚持刷牙,不挑食,坚持餐后用毛巾擦嘴,坚持睡觉前整理好自己的衣物,并尽快入睡,坚持起床后自己穿衣,整理好服装,坚持每天睡觉前阅读10分钟等。
给予孩子关心、鼓励和指导
在孩子做事的过程中,父母要陪伴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给予关心、鼓励和指导。当孩子遇到问题和挫折时,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告诉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爸爸妈妈都支持他,并且陪伴着他一起共度难关。
比如,孩子搭积木,不能顺利完成,父母要留意孩子的速度与进度。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让他感受到支持,对他的任何一点进步立即给予鼓励,让他开心并信心十足地坚持完成任务,让他明白遇到困难时,只要自己坚持努力就可能会成功。
适度地“逼”孩子
父母适度地“逼”孩子,能够帮助孩子将梦想变成现实。当孩子面临困难,想退缩时,“逼”孩子一把,给予孩子坚持下去的力量,就可能有结果。
不过,父母要掌握好“度”,适度地“逼”孩子,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逼”要建立在适合孩子的天赋和优势的基础上,如果父母一味逼孩子朝着父母希望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孩子所适合和擅长的方面,势必会事与愿违。
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地坚持了,却不得不放弃时,父母要教导孩子:失败很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在做事的过程中已经全力以赴,就无怨无悔了。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