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不同的互动模式,影响事件的不同走向:谈谈育儿的复杂情景性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前两天收到一个同学留言,我觉得挺反映普遍情况的,我当时回复了,并且在饭团的《从心理解孩子》课程里让大家讨论。目前讨论正在热烈进行中。


那天晚上,从这个问题想到的,有很多,有一些话想说一说。

 

我先把这件问题复制一下。大家可以自己去想一想,你会有什么建议,或者你会怎么做。

 

回顾这个课程,感觉每次陈老师拿出来举例子的妈妈我都中招,虽然这几年也一直在学习,有改变,却不够。早上还在想,要问问陈老师,怎么样才能把这些学过的,学到的真正的用到生活中,因为每次听课的时候会豁然开朗,很多以前迷茫的、错误的观念被老师说出来特别能理解,也会深思反思!就比如说这一节课提到的: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真正的想解决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在解决自己的焦虑”!如果与孩子的相处中时刻思考这个问题,相信很多时候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冲突!

还想分享一下最近跟大宝的一次冲突:前段时间带两宝出去旅游坐火车,小宝在自己的位置上坐累了,(小宝跟朋友的孩子一起坐,大宝跟我一起坐),小宝跑到我这边想跟我玩,占了大宝半个位置,然后大宝就用意大语不礼貌的话叫小宝走开,我听到后用眼睛瞪着她,跟她说不可以说脏话,跟妹妹道歉。她没有道歉,我坚持让她先道歉,我朋友坐对面问我发生什么事了,我告诉她,然后她问大宝刚才说了什么,大宝说自己用意大利语说了“请让一下位置好吗”!当时我真的是感觉自己要吐血三升了,如果不是在火车上我估计我真的会动手了!我觉得自己不能接受这样明目张胆的谎言啊!语气很生气的责骂她了,她一直哭,但是就是不承认。好长一段时间我没有理她,等两个人心情都平复下来后讲道理给她听,她也道歉了!但是这个事情偶尔会让我有所焦虑,今天回顾这个课程的时候,抓大放小中老师提到的这些,我很惭愧感觉自己做的不够,但是在这个问题下(我觉得说谎是大问题,以前知道她说什么比较夸大,但是是第一次在我面前明着撒谎)我该怎么从整体上去改变孩子呢?事后我也回想,是不是当时她碍于面子(因为有我朋友跟孩子在旁边)才这样说,如果是这样我该理解她吗?(补充一下,姐姐8岁,妹妹6岁。)

 

我是这么看这件事情的。

 

在这件事情里,开始,姐姐顶多是,因为被妹妹占了位置,心里不高兴,然后不礼貌地叫妹妹走开。这是一个8岁孩子的反应。


后面的事情发展走向,是因为妈妈没有处理好,话赶话,逐步发展的。


妈妈后面这样处理,在她看来,是“正义”的,孩子说粗话,孩子撒谎,是不对的行为,要让她道歉,要让她知道,以后不再犯了。(妈妈讲道理的优先权驾驭在关心孩子的感受之前了。)

 

表面看,姐姐道歉了,但是,姐姐心里是怎么想的?以后再发生这种类似的事情,她知道怎么做吗?从她的角度来看,妹妹占了我的位置,我很不高兴,妈妈还要叫我道歉。以后再发生这种类似的事情,她该怎么做呢?她没有学到怎么去处理,妈妈也没教她呀。

 

我上面讲,这是一个8岁孩子的反应。孩子的这种人际间的反应,是通过生活中无数件事情建立起来的模式。这个孩子的第一反应是,用不礼貌的话叫妹妹走开。

有的孩子会有别的反应方式。大家可以想一想各种可能性,以及这些可能的反应是不是体现了这个家庭一贯的模式?比方说,妈妈是怎么对待两个孩子的?妈妈是否接纳孩子的情绪和表达?等等,这个算是一个思考题,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

我也可以出一道题目:论家庭环境对孩子在人际互动中行为的影响。这个家庭的环境不仅仅包括父母,也包括同胞。不扯开了,一讲又要讲多了,这个在《从心理解孩子》第一章多次讲过。

 

我大概也知道为什么妈妈要这么做。很多父母都是这样的,眼里只能看到孩子不好的行为,并且认为,这些不好的行为一定要教育,不然,就怕以后她还会这么做。我以前写过,父母都有一种雪崩式的恐惧。


不同的互动模式,影响事件的不同走向:谈谈育儿的复杂情景性-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我也写过,需要用长期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发展,

看待孩子的发展要有一个长期的,动态的眼光 

不赘述。我就说这些事情其实我都写过。

 

因为妈妈不当的处理在先,一步步,这件事情就走向了不太容易处理的方向了。后面姐姐被“逼”得只好撒谎了。(在外人面前指责孩子,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啊。这个也不展开说了。同学们讨论了很多。)

 

我们能不能换一种做法?


如果换一种做法。当发生这种事情,妈妈第一反应是,去理解孩子,将心比心,这些事情都容易处理。

 

我的建议是这样的。我跟这个妈妈说:


源头是妹妹占了她的位置啊。你应该替妹妹跟姐姐道歉。或者,妹妹也已经6岁了,可以跟妹妹说,哎呀,你占了姐姐的位置,姐姐快没地方坐了。 

妈妈可以跟大宝说,不好意思,妹妹占了这么多位置,你都快没地方坐了。然后你和两个孩子积极想办法,怎么让三个人都坐得舒服,不就好了?

为什么要揪住大宝说脏话呀,非要她道歉呀?

我在第一章的课里就强调过,有时候,照顾孩子的感受要优先于讲道理。这些我上课的时候都已经一再强调。(也可以联系课程的第10章,重新认识和使用共情,不赘述)。

大宝不礼貌地讲话,是因为她当时被占了位置,心里不高兴才不礼貌的啊。(这里可以联系课程的第9章,孩子的情绪发展,孩子的情绪表达发展等等,不赘述。而且我刚才讲过,她怎么学习表达,学会怎么表达,这都是在这些小事中积累下来的。)

等你把位置都调整好了,三个人都满意了,你再跟大宝说,妈妈知道刚才因为妹妹把你的位置占了,你不高兴。以后不要这么粗鲁地说话,不能解决问题。以后咱们都这样,商量着解决问题。

 

如果这个妈妈能这样做的话,效果肯定不同了。

姐姐被理解了,她心里的不痛快就好了很多了,后面商量三个人怎么坐都能比较舒服啊,就容易进行下去了。关键是,姐姐发现,妈妈是通情达理的,并且,她也学到,事情可以这么处理,她以后不需要用粗鲁的话来做出反应了。

 

这里还可以讲一个点,同理心。我讲过父母的同理心(在课程里多次,多角度讲到),也讲过孩子的同理心培养(也是课程里在不同的主题里讲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公号文章也写过同理心,可以点以下链接。

父母的同理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三大原则

孩子的同理心,分享不仅仅是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这么简单 | 文章

 

如果这样的模式是一贯的模式,家里的气氛肯定是不错的,两个孩子之间不会经常因为这些事情吵架。但是,就像我上面说的,如果家里的模式一贯不是这样的,那么这样类似的事情会再发生。我这一次的建议也解决不了长期的模式。所以,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模式需要变成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呢?(插播一句,这里面也体现了成人的观念。比方说,我的第一反应是,姐姐的位置被妹妹占了,所以不高兴了,才引发了后面这一连串的事情,我的第一反应是去理解姐姐。父母观念的不同会影响父母的行为,从而影响孩子的行为。这个在课程里也反复提到,不赘述。)

 

当将心比心成为一贯模式以后,你放心好了,你不需要担心 —— 哦,如果我今天不指出来,不去批评她,这个孩子以后说粗鲁的话要成习惯了。大家都知道说粗鲁的话是不好的,姐姐也知道,不需要你批评。你只要接纳她,理解她的感受,把怎么表达,怎么解决的办法示范给她看,就好了。时间长了,她也就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了。

 

我在帮这个妈妈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什么技巧也不需要什么技巧,而是我一直在说的,理解孩子,将心比心。我的课程叫《从心理解孩子》,大家可以体会体会。

 

以上所有的,我都在上课的时候讲过了。理解孩子,不是凭空的,所以我要讲——不同的年龄段,孩子的情绪发展过程,孩子情绪表达的发展过程,情商的发展过程,同理心的发展过程,等等。共情,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要去踩“共情”的坑,我也专门讲了一个月。这些我全部讲过,而且是反复讲。


你知道了这些,还不够,这只是一个底。究竟怎么做?

最重要的是,必须去看到孩子,看到事情发展的整个过程。就是说,当你考虑怎么做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情景性。这就是为什么没有办法用几句话去学育儿,没有办法去复制别人的办法。所有的办法,都不能从情景里面剥离处理。从这个故事里,你可以清楚看到,一件事情,它的发展会因为每个人的行为和作用,有不同的发展走向。提问的妈妈这么做,最后事情的走向是姐姐不得不撒谎了;如果象我这么做,事情的走向就不一样了,根本到不了孩子撒谎那一步。

 

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写文章,越写越啰嗦,文章里套文章,一层一层解释,就是生怕被别人误解,也生怕被人生硬去套用。

 

关于育儿的复杂情景性,我举个微博上有人问出来的真实的问题。我的答案也在上面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搜这一条微博,评论也蛮好看的)。


不同的互动模式,影响事件的不同走向:谈谈育儿的复杂情景性-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很多人说,为什么学了,用不出来。其实要怎么用?必须要看到事情的前因后果。

孩子跌了扶不扶?没有统一的公式。怎么跌倒的,跌哪儿了,严重不严重,孩子多大,是不是必须知道前因后果?是不是要问问你自己做父母的情感和直觉?

姐姐被妹妹占了位置,说粗话,以至撒谎,怎么处理?是不是要看到孩子的感受,是不是要看到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是不是问问自己的情感,是不是要将心比心?


去解决这些事情,我认为,一点都不需要什么技巧。我一直说,不要老端着,不要老绷着一根“教育”孩子的筋。你们是一起生活呀,怎么做,有时候,把你自己代进孩子的鞋子里,你就知道怎么做了,一点儿都不难。

 

对了,老有人说,你写写两个孩子的文章吧。一个是,我已经做过一次专题讲座,2月饭团快聊现场互动课: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另一个,一个孩子,两个孩子,三个孩子,大道理都是一样的。理解孩子,将心比心,有什么区别?我所有的文章,都可以用来解决两个孩子的事情。所以我就不多写了,因为一篇文章肯定也写不完的。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陈忻儿童心理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不同的互动模式,影响事件的不同走向:谈谈育儿的复杂情景性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