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问我,幼小衔接应该做哪些准备。
有妈妈说,
自己一贯对孩子快乐教育,学前没有辅导任何认字和算术,结果上了小学跟不上,天天被老师差评,自己每晚都忍不住对孩子咆哮。
还有的妈妈说,
学前教认字和算术就行了嘛?太多学前教了小学内容的孩子,一年级上课没兴趣听课,不停的和别人说话反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这真是让人纠结的问题,教还是不教?
第一种情况,不教,有的孩子有可能跟不上,再加上来自老师和父母的压力,慢慢丧失学习兴趣。
第二种情况,不教,有的孩子可能不受影响,上课认真听讲,很快就能跟上。
第三种情况,提前教,有的孩子可能觉得自己会了,上课不听,反而没有学习的兴趣。
第四种情况,提前教,有的孩子觉得自己会了,自信心大增,同时受老师喜欢,进入良性循环。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不刻意教,孩子自己有兴趣,自己问,自己学,也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很多。
有的孩子有兴趣,路牌,商店招牌等上面的字,父母说了一遍就记住了,通过这样在正式入学前学了几百个汉字,这种情况是孩子自己要学,没有必要非拦着不让学。 有的孩子对汉字没有兴趣,却对数字很有感觉,不妨在生活中让孩子认识数与数的关系。
是否“零起点”入学就意味着父母对孩子完全放任自流,不加教导呢?退一步说,即使父母让孩子“知识零起点”入学,但是完全可以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让他们能够比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比如,在生活中加以引导和练习,能够料理自己的一些事情,绑鞋带,整理自己的书包等等;
比如,在亲子阅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不一定要认识字);
比如,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对世界万物有强烈的兴趣;
比如,在玩玩具的时候注意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将来适应学校和促进学业进步。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不希望孩子“零起点”入学,我们需要在非知识型方面让他们做好入学的准备。
要和孩子一起面向未来,和孩子一起解决困难。
如果父母最初选择不教,当入学之后,孩子一开始跟不上,在学校来自老师的压力大。回到家,父母应该给他们解压,并行之有效地帮助他们跟上,找到某一个擅长点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如果父母当初选择提前教,孩子上课没有兴趣,父母应该和老师去沟通。失去学习兴趣也可能是事先教的方式不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或者没有激起孩子自身的探究欲望,总之原因也有很多。父母后悔也没有用,这个时候应该和老师积极沟通,尽快原因,解决问题。
要知道,很多学习超前的孩子并没有失去学习兴趣,而是越学越想学,对什么都有兴趣。这些孩子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内部动机。所以,提前教并不等于孩子一定会失去兴趣。
总之,父母纠缠要不要上学前认字,数数,没有必要,因为各家各情况,各说各有理。父母应该解决的是自己的情绪问题,以及站得高,看得远,预见在不同的情况,怎么做能够积极地帮助孩子。
不管认不认字,识不识数,我敢说,有一件事情是必须做的,那就是培养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有了这些,孩子入学适应才会比较快。
P.S. 我的公众号终于可以留言啦!
p.p.s. 封面图来自googl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