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新思考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闫红娜,本科学历,幼教高级,天津市津南区第一幼儿园教师。曾获国家级绿色课堂大赛一等奖、天津市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奖、全国儿童英语风采展示天津选区优秀指导老师奖,天津市教改积极分子,天津市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天津市科学探究活动二等奖,被选为津南区“131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

  提起幼儿园美术活动,大家并不陌生,有的教师认为,现在的美术教学应该让孩子随意发挥,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因为美是没有界限的,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理解;有的教师认为应该有正规的美术训练来加强绘画技巧,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用美术的方法表现;还有的教师认为不教技能,孩子就会画得乱七八糟,既无法面对孩子的父母,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那么教师应如何把握呢?我们看一个小班孩子画房子的案例:教师示范了房子的画法,孩子很快画出来了,但是教师觉得画面还不够丰满,于是引导孩子添画了太阳、云朵、小花、小草。虽然画面布局合理,线条流畅,色彩丰富,但是这幅画面是存在于教师头脑中的,只是借孩子的画笔表现出来的,缺乏了幼儿思想和经验。同样是绘画房子,笔者在组织自己班内的小朋友进行绘画时,没有进行示范,而是在大量观察和经验丰富的基础上进行的,绘画过程中,教师没有过多地干涉与指导,孩子们的作品是五花八门的。其中一幅很特别,大家一看,就知道他画的是楼房,对一些罗列的像汽车一样的图案,孩子解释说:“老师,我们住的是高层楼房,爸爸每次都找不到车位,我想,让每层都有一个露台放自己家的车多方便哪!”教师又问:“汽车怎么停上去呢?”孩子说:“那还不容易,电动车都能坐电梯上下,我们造一个大点的电梯不就行了吗?”孩子的想法真是让我们成人为之感叹!这个孩子的作品虽然线条没有那么流畅,布局不是那么合理,但是,他在表达自己的亲身感受方面,极富创意和表现力。那么,在美术活动中是重技能还是重表现力呢?著名的大画家毕加索说过:“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其实,孩子才是天生的艺术家。那么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呢?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发兴趣,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美术发展的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宽松氛围,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美术环境,是培养幼儿的“兴趣“之源。在美工区,笔者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和兴趣,投放了相应的材料,尽可能保证孩子们能自由进行涂画,让幼儿互相交流、学习。由于没有压力,慢慢地,他们不再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而是习惯性地到美工区里去活动。对幼儿的作品,教师需要耐心地理解,真心地给孩子一个“你画得真棒”“你真是一个小画家”之类的鼓励和肯定。每当看到孩子们带着开心的笑容从身边走开时,笔者知道,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因为教师给了他们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对画画的兴趣。主题墙、墙壁、楼道是展示幼儿成果的大舞台,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渐渐地对活动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认同感,更重要的是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建立一种自信。

  二、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观察,丰富经验,积累表现素材

  幼儿园有六只孔雀,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去看,于是笔者抓住孩子的兴趣组织孩子进行写生活动。活动刚开始,会有一种担心,让大家看着孔雀来画,大家模仿的是同一个对象,画出来的孔雀会不会千篇一律呢?结果,孩子们有的画孔雀开屏的情景,有的画的是抢食吃的孔雀,还有的把孔雀的叫声想象成一场会。孔雀是一种实物,每个幼儿在表现它时,是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的,每一幅无声的作品都在表现着幼儿的个性,迸发出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幼儿绘画主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教师要经常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捕捉感兴趣的事物的形态。通过语言的描述,如讲故事、猜谜语、听、看展览、看录像、自制面具、做游戏等,在各种活动中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通过行动去体验,用现实的刺激促使幼儿的想象运动起来。幼儿经验越丰富,表象储存则越多,幼儿头脑中的形象也就越鲜明,内在的创造冲动就越容易产生。

  三、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的地方。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常出现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大班小朋友在欣赏了《麦田与柏树》之后,进行了动态画面的创作,内容丰富,想象独特。

  四、用欣赏的眼光、纯洁的心灵去感受幼儿作品

  幼儿在美术创造上往往表现得大胆和有活力,他们常常会画出成人意想不到的图像。他们会把生气人的脸涂成黑色,把人物五官倒置来表现人物的抬头动作,把要拿东西的手夸张地画得比身子还长。这就是幼儿自己思维创造的结果,教师不需要过多地干涉幼儿的思维创造,不用对或错来评价幼儿的想法。有一个小朋友的作品,画面很精彩,有各种小动物的有趣动态,还有一座小木屋,可是旁边出现了许多奇怪的线条,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询问,那个小朋友说:“这是小木屋里飘出来的香味,小动物们是被这个香味吸引来的。”这就是童真。然而,不正是童真孕育着创新意识的萌芽吗?

  我们经常要求孩子的创造画面要保持清洁和整洁,要求孩子的创造行为让成人可以理解并接受,甚至要求孩子放弃自己的创造来直接模仿成人的行为。其实,如果我们把孩子的需要放在心上,渐渐地你就能发现一个真相:当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画面美观、构图合理、色彩丰富的时候,美术技巧不仅没有帮助孩子更富有表现力和创造力,也没有使孩子更快乐。随之而来的,孩子慢慢地不再创造和幻想,不再积极自信。孩子的绘画并不考虑成人欣赏角度的构图和色彩,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表现能力,并且他们的表现技巧是在大量绘画表现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并非成人教出来的。

  (责任编辑 杨学刚)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新思考】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新思考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