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宗旨应该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第一、康第一的基础上讲教育。”国家在幼儿教育的内容、规程和管理方面,都制定了相关安全要求,并且将安全教育贯穿其中。中国国务院日前下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意见强调,幼儿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但是家长们对今天磕了,明天脸上又出现一道抓痕,甚至跟你玩一出失踪的惊险剧,还不得跟幼儿园急了。其实,要保证孩子在幼儿园的安全,不光是幼儿园老师的事。家长的教育、孩子的配合都很重要,就像一个三角架,牢牢地支撑起一把安全的大伞,才能保证孩子在幼儿园的康成长。
幼儿园应做好的3点安全具体做法,全面呵护孩子的安全。
1、园内处处有安全提示
幼儿园里的安全提示分两种,一种黄色的给孩子看,另一种蓝色的给老师看。黄色安全提示很简单,在容易出事的地方贴着,上面只有一个大大的字和一条红色斜线,表示禁止。坡道上、大厅里容易摔倒,安全提示为“禁跑”;秋千架上有“禁爬”标志;滑梯口“禁止往上爬”;室内大型游乐设施“禁止小朋友间拉扯”等。而给老师看的蓝色提示则要复杂一些。每个提示牌上都有提示内容,并有安全管理员的名字,只要出现问题,老师要马上找到这位安全管理员来解决。
2、外出游玩统一行动
孩子在幼儿园里集体出游,和家长带出去是完全不一样的。外出前,幼儿园要先跟家长确认孩子的康状况,是否适合外出。外出时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带不安全的食品。而且,还要一再强调,在外出时一定要跟着老师走,不能离开队伍,也不安排自由活动时间。
3、接送认卡不认人
现在的幼儿园,都应该有这样的制度。要是没有接送卡,或者接送卡上没有你的照片,你就是亲妈亲爸也别想接走他这张小小的接送卡里可有大学问。一面贴着孩子照片,另一面贴着几位接送人的照片。在接孩子时,老师要只认卡上的接送人,如果接孩子的人不是卡上的接送人,老师是绝对不能把孩子交给他的。而且,接送卡上不写孩子和家长的名字,就算是别人捡到卡片,也没法接走孩子。如果接送卡上的人都有事情接不了孩子,家长要给班主任打电话,告诉老师受委托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接孩子时,受委托人还要当着老师的面给家长打电话,进行第二次确认,并留下身份证复印件。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3-6岁的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在幼儿阶段烧烫伤、气管异物、交通事故、意外堕落是几种常见的意外伤害,这些意外伤害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同时也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影响。比如烧烫伤以5岁以下的幼儿居多,80%烧烫伤造成的影响是终身难以消除的。误服药物中毒及异物吸入多见于0-5岁幼儿。于是家长和教师为了避免幼儿受到这些伤害,往往对幼儿管头管脚、束缚幼儿的行为。在幼儿园里教师常常会提醒幼儿不要跑、不要闹。在家里家长也不许幼儿独自与小朋友玩,家用电器一律不许摸等。使孩子成为了捆住手脚的机器人。但也不能放任自由,为了安全,家长别做以下3件事:
1、“有人打你,你一定要打他,不然他就会老欺负你”。
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被欺负,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认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其实,这么小的孩子不存在谁欺负谁,他可能会因为喜欢你而推你一把、拍你一下。做父母的大可不必太计较。教孩子还手实际上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因为你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孩子,不知道他会不会更厉害地打你的孩子。所以,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也要从正面去引导孩子之间的争执
2、这么大的孩子,应该能自己回家了。
一个孩子在幼儿园放学时,因为没看见爷爷,自己跑回家去了。弄得幼儿园和家长虚惊一场。而他的理由是:“爸爸说我都上大班了,应该自己回家了!”可见,家长不经意的话语,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模式。
3、不能把孩子得病的事告诉幼儿园,不然孩子入不了园。
如果孩子有什么既往病史,一定要让老师知道。有的父母怕幼儿园不收孩子,刻意隐瞒孩子的病情,这是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孩子发生紧急情况,老师有可能因为不了解情况而无法很快做出正确判断,使孩子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另外,有的家长更换了电话、住址,也想不起来告诉老师。孩子病了或发生意外,老师联系不上家长,需要家长签字的时候找不着人。这种情况才真让人着急呢?
入园前,必须要叮嘱小孩的6件事:
就算幼儿园都已经想得很周到做得很到位,但小孩子不配合或一点儿安全常识都没有的话,仍然会存在安全隐患。 其实,“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家长和教师不仅有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同时要及时检查幼儿园的设备、设施,更重要的是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那么,在孩子入园之前,应该掌握哪些安全常识呢
1、幼儿园组织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有事告诉老师。
2、不要把小玩具或豆子等物品放进自己或小朋友的嘴里、鼻子里和耳朵里。
3、不爬树、爬墙、爬窗台、扒窗户。不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没有成人看护不从高处往下跑或从低处往上蹦。
4、推门时要推门边,不推玻璃,不要把手放在门缝中。
5、不吃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6、能说清楚自己的姓名、家长的姓名、家里电话、家庭住址。
这些事情要让孩子知道了理解,从小培养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对他们的成长是有着深远的意义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安全教育,我们发现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醒在逐渐减少,孩子之间的提醒在增加,幼儿学会了积极地防御。同时,我们也感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真正使幼儿形成自律,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幼儿园,为孩子撑好“安全”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