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岁的小小孩,只需要做好5件事:
好好运动
好好阅读
好好游戏
好好吃饭
好好休息
“
这5件事构成了孩子在托育中心的一天。今天,我们来聊聊知识性最强的阅读。
从开始举办开放日活动,到6月15日正式开园,吚呀学苑已经接待了上百个家庭来访。这些80后、90后的爸爸妈妈们,几乎都在踏上园区二楼的一瞬间,被巨大的阅读区吸引,随着一声“哇!好大的绘本馆”,身边的小小孩也回过神,蹬蹬蹬地朝着最近的书架小跑过去。
吚呀学苑的阅读区(严格来说并不是绘本馆,因为这里有绘本,有读物,还有百科书籍),从设计之初,就奔着西南区域独一无二的幼儿大书房去。
如今,也堂堂正正当得起“独一无二”这个形容词——它是西南区域所有托育、托幼机构中,规模最大的幼儿阅读区。即使放眼北上广,也很难在同类型机构中找到与之媲美的。
阅读区几乎占据园区二楼的大半空间,目前有藏书2000余册(不包括每间教室的阅览区藏书),并且根据婴幼儿读物上新市面的时间及时更新。书籍种类几乎涵盖孩子所有的兴趣点和成长需求——主题有:颜色、形状、动物、植物、百科知识……内容包含:故事绘本、认知手册、幼儿科普、语言启蒙……形式多种多样:布书、拉拉书、洞洞书、立体书、折叠书……不仅有中文书,英文书、双语图书同样也随手可取,孩子的各种学习需求都照顾到了。
那,为什么要打造这么大一个阅读区?入托的孩子们几乎都识不了几个字啊?
01
语言差距,从出生就开始了
如果你也听过大名鼎鼎的“3000万字差距”研究,大概就不会有如此发问了。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婴幼儿时期孩子语言刺激越多、接收到的语言信息越丰富,语言带给孩子大脑的刺激就越大。
这个研究提出,孩子出生后每秒钟能够产生700~1000条神经连接,带来的让人难以置信、错综复杂的大脑回路便是大脑的构造,影响孩子所有的大脑功能,包括记忆力、情感、动手能力,当然还有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能力将为孩子日后的社交、情商和认知能力的开发奠定基础。
在孩子3岁左右,接收到足够多语言刺激的孩子的词汇积累,和没有好好接收语言刺激的,中间的差距,就是3000万。
在这之后,前一类孩子的词汇增加会更多更快,并且,在之后的幼儿园,以及小学的语言认知测试中,也会达到更高标准。到小学三年级时,孩子之间会产生显著的“成绩差距”或“学术落差”(achievement gap)。
众多研究已经支持了这一论断,“3000万字的差距”会影响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执行力、批判性思维、情商、创造力和毅力等方面的发展,且儿童早期的语言环境能够预测其日后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
道理和我们常言的“3岁看到老”类似。也就是说,无论孩子识不识字,家长重视与否,差距确实从出生就开始了。
这又和阅读有什么关系?
02
阅读,是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
在幼儿的前阅读阶段,阅读这个行为,不等同于看文字。触摸、观察、听成人讲述,都是阅读。
阅读这个行为,带来的效果是大量的、丰富多样的高质量语言输入。
我们费心力打造的这一个大型阅读区,就是0-3岁孩子语言输入的大型原材料素材库。
吚呀学苑两大课程特色之一就是“博阅世界”。意味着在托的孩子们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和书籍互动。除了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的小组伴读活动,还有1对1的绘本带读、绘本游戏等。我们更希望这样的互动能延伸到家庭中去,所以后续会针对家长不定期开展的亲子阅读指导。
通过阅读的浸润,我们希望能够培养:
乐于表达的孩子
愿意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与他人交流。
勇于尝试的孩子
好奇好问,愿意尝试新的事物,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环境。
独立自主的孩子
愿意独立思考,并能够自主行动。
积极友善的孩子
愿意与他人交往,能够友善的相处,并能够积极的建立和维持与他人关系。
懂得关爱的孩子
表现出同理心、同情心和尊重。愿意通过行动使他人的生活和周围的世界发生积极的变化。
从吚呀学苑毕业的孩子们,能够通过阅读:
认识“我是谁”
了解“我们的世界”
尊重“我们与自然”
在实践中体会“共享地球”的真实含义
这是金苹果做了28年的事,如今由吚呀学苑接力完成,我们信心满满。
关于阅读,还有几个我们最近收到的家长困惑,分享给大家。
我家孩子就爱听老师讲故事,我一讲他就跑,怎么办嘛?
老师的诀窍其实很简单,做好一件事就行——坚持【3T原则】。
Tune in共情关注:
孩子关注什么,你就关注什么。如果ta对插图中的小车子感兴趣,你就把小车子展开讲就好。如果你在讲“这里有三只小牛,1、2、3”,而孩子指着书说“小牛,哞哞眸!”,就先放一放数数大计,和孩子一起哞哞眸吧……
Talk more充分交流:
对孩子的回应,千万不要只言片语就打发了。要知道,一个“话痨家长”的语言输入可是非常猛烈的。放轻松,话痨的准入门栏不高。如果孩子说了一个短句,你用2-4个短句回应,就是很充分的交流了!
Take turns轮流谈话:
在前面两个原则的基础上,轮流谈话是决定亲子阅读是否有效的关键。虽然,这个时候孩子说的话,可能是自创的词语,可能发音不完整,可能你要思考半天才理解得了,但一定要抓住孩子的信号,好好回应,再耐心等待ta的回应。“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家长与孩子的对话越多,孩子词汇量增长得会越快,孩子三岁后测试出来的智商会越高。”
具体到怎么讲每个故事,我们的老师也录制了很多带读音频,供家长们参考:
孩子不爱看书,真的,从来都不看书的。
开放日活动中,有一个孩子让我们觉得很可惜。Ta只有17月龄,父母特别忙碌,活动中途也一直在处理公事,孩子只有交给保姆阿姨带养。在和保姆阿姨沟通孩子情况的过程中,阿姨非常确定地告诉我们:“这个娃娃不爱看书,从来都不看书。”
园长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这个年龄的孩子没有不爱看书的。”于是,我们让老师带着ta读了一本《小兔子的尾巴》,我们在旁边观察到的孩子是这样:
√ 孩子可以伸手抓取图书,会把书放在嘴里啃咬或者挥摆。
√ 目光能够聚焦于书上的图画,搜索图片上自己熟悉的物体或细节,用手指着该物体表现出喜悦的表情。
√ 可以与成人进行共读活动,在听老师念书的过程中,会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如轻拍图书、帮助翻页、用手推开书或合上书、站起来并走开以终止成人的阅读行为等。
这些,都是明显对阅读很有兴趣的表现。但是,
√ 孩子阅读专注的时间非常短。短短几页的绘本,几乎每讲完一页,孩子就要起身跑开一次。
以上,其实都是孩子在通过自己的行为,清清楚楚地告诉成人:我想阅读,可我专注力不够,请帮帮我。
孩子不是不爱阅读,而是没有成人好好地引导他、带着他阅读,渐渐地表现出对书本内容不感兴趣、不够专注的行为。而不专注的后果,几乎会在孩子一上小学立马体现在课堂上。
好在,现在还算不晚,我们会通过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投放、1对1 带读、家访干预等方式,和孩子一起,重新拾起对阅读的热爱。
时候到了自然就会说话了,对吧?
一位妈妈向我们倾述:“总觉得孩子不太聪明的样子……”孩子刚2岁,怎么看出来的呢?妈妈回答,“我家孩子不爱说话,也不怎么回应别人的话。每次跟孩子说‘给妈妈拿一块白帕子’的时候,孩子都呆呆的没有反应……不过我也不担心,时候到了他自然就听懂了,自然就会说话了。”
孩子2.5岁左右进入语言爆发期,2、3岁,自然就会说话了,这是真的。即使孩子有个体差异,但或早或晚都会正常交流的。
但,这只是最基本的及格标准。相信没有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只在及格线上徘徊,我们要努力在做的,不仅仅是“会说话”的孩子,而是“会表达”的孩子。
说出什么样的话才算“会表达”的孩子?
能正确表达观点
能加入当时的情感(用上形容词、副词)
有反馈,听完别人的话后,有回应、甚至自己的观点
再回到上面那位妈妈的问题中。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妈妈的指令也不简单啊:
首先,他要理解你的问题,你究竟在说什么(一=?一块=?白=?帕子=?);
接着,他要顺着你的问题,从信息里找到对应点(给妈妈拿+一块+白色的+帕子);
然后,他得加入自己的想法、感受,从人生短短两年的经历里,搜索出和经历相关的内容(擦脸的帕子?还是擦脚的帕子?在哪里?长什么样子?);
最后,他得把所有想法归类一下,组织语言,找到合适的词给表达出来(给你帕子、妈妈你要什么样的帕子、妈妈我找不到白帕子……)。
这个复杂的解码过程在孩子的世界里就是个浩大工程,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语言信息,也就是原材料,可供解码,真的处理不了这么复杂的指令。
原材料从哪里来?
成人的语言输入 。
阅读的输入。
考虑到低龄孩子亲子阅读的特殊性(成人带着读),两种输入其实可以看做一件事儿。
所以,迎来孩子的语言爆发期、开口说话、好好表达,并不是一件静待花开的事儿。虽然我们也需要足够耐心,但更需要的是你我共同努力,主动介入、积极影响。
从前期开放日的接触,到开学的这段时间,我们接触到的家长对阅读的重视程度,老实说,真的很让人吃惊。或许,家长们同吚呀的教职工一样,自己本身就是阅读和亲子阅读的受益者。
拥有志同道合的教育伙伴是一件幸事,我们重视阅读,绝对不是只想孩子以后识字多一点、语文好一点、英语好一点、作文好一点。准确来说,是想孩子终身与书为伴,表达强一点,观点妙一点,见地深一点,思想厚一点,与书为伴,一辈子都好一点。
如果你也是幼儿家长,或者准家长,希望今天的文字,能对你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Thirty Million Words: Building a Child’s Brain》
Dana Suskind、Beth Suskind
《Meaningful Differences in the Everyday Experiences of Young AmericanChildren》
Betty Hart、Todd R. Risley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