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寒假结束了,.数学也终于开始了新学期的课程。看到如期而至的孩子们,张老师并没有立刻开始数学方面的教学,而是和孩子们拉起了家常,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放假大家都干嘛去了?
提起这个话题,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各自分享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有去滑雪的,有去海岛度假的,还有躲在家里看书的……套用一句网上看来的话:不是出去旅行,就是在家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听着孩子们的分享,感觉到的是他们都度过了一个快乐而充实的假期,更加让人欣喜的是他们的表达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虽不至于每个人都表达的条理分明,但每个人都算是言之有物。看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果然是让孩子快速成长的不二法门。
似乎每一次假期结束的第一堂课,张老师开始都是要进行假期生活的分享。仔细想来,这里面实在是大有文章。
经过了一个假期的沉淀,没有了每周一次动脑的机会,孩子的脑袋怕是慢慢的“生锈”了,这个时候上课,最大的挑战不是要教什么内容,而是如何重新让孩子们的脑袋运转起来。
张老师挑了一个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主题:分享假期生活。
孩子们只当是在跟大家分享,甚至是炫耀自己丰富的假期生活,但这也是个整理的过程:你假期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哪里好玩,哪里无趣……要想将这些东西说清楚,首先就要先整理好自己的逻辑,这就需要脑袋先转起来。
而一个同学的发言结束,势必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大家都度过了一个假期,总有些可以分享的东西。哪怕只是在家读书,几个同学也能在你读了几本我读了几本的问题上较较劲。
不知不觉间,张老师已经开始为接下来的脑力运动“热身”了。
分享经历也要动脑,虽然不论是强度上还是氛围上都无法与接下来的课程相提并论,但胜在形式活泼。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热身环节,可是如何做到既让经历丰富的孩子说的尽兴,又不至于影响相对经历单薄的孩子的情绪,这其中分寸的拿捏很是关键。
有时候我觉得.的数学课堂就是一个舞台,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次看着张老师仿佛插科打诨一般,让孩子和家长都忍俊不禁,其背后,是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才能如此挥洒自如。
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完成了从假期到学期的过度,散掉的专注力逐渐的集中了起来。不过接下来,.数学的新学期课程,才刚刚开始……
撰搞人小才冯老师
—————————————
〈.数学课〉
~不用纸、不用笔、不用记、不用背、没有考试·~
每一个基本的数学对象和数学概念
我们都借助于引进的
“全美数学教师学会”(NCTM)
专业数学教学法及十种学具操作
既是教具又是玩具的实物
带入我们的教学现场
【课程对象】
四~十二岁的孩子
【咨询预约专线】
冯老师 186-0027-8908
.素质教育未来馆
地点:北京朝阳区望京阜通东大街12号
宝能中心A座首层(新世界百货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