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 / 志 / 成 / 城 / 齐 / 心 / 抗 / 疫
幼儿园温馨提醒!
健康入秋
预防先行
2023年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小课堂
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是各种传染病高发季节,感染呼吸道疾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秋季腹泻的儿童明显增多。这些传染病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哪些人是易感人群,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这些传染性疾病呢?让我们2023年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小课堂一起了解一下吧!
0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手口足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病症: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3–7天左右,最长不超过两周。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有的孩子甚至持续出现高热。同时,会伴有皮疹,皮疹是有一定的特征性的,可以表现为手心、脚心、肛门周围的皮肤,甚至关节等等部位的红色皮疹、斑丘疹,甚至皮疹上面形成小的水泡,看孩子咽部的时候会发现在咽峡部也会看到红色的皮疹或者是水泡,这是普通的手足口病的特点。
易感人群:手足口病能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婴幼儿。
预防建议: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个人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家长平时还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02
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儿童传染病。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传播这是它的主要传播途径。
病症: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主要症状是皮肤及黏膜上分批出现小红丘疹、疱疹而后结痂,脱痂后大都不留疤痕。
易感人群:水痘在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可能感染,没有年龄的限制,水痘的易感人群一般情况下以婴幼儿和儿童时期的人群为主,一些免疫力比较低的成年人也是易感人群。
预防建议: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共用毛巾。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接种水痘疫苗。
03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由接触或飞沫传染。
病症: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是2–4周,主要症状是发热,两侧或一侧腮腺肿大、疼痛。
易感人群:多发生于儿童。
预防建议:房间开窗通风很重要。早期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且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上学。接触过腮腺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3周 。
04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播途径: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
病症: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1~2周)。
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
预防建议:平时多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口腔卫生,少去人多的地方,要勤洗手,在公共场所尽量戴口罩避免与患病幼儿接触。
05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病症:诺如病毒潜伏期比较短,一般在24–48小时,最短10小时左右,最长可达72小时左右。常见症状有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等胃肠炎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与成人。
预防建议:房间开窗通风很重要。早期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且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上学。接触过腮腺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3周。
06
急性血性结膜炎
红眼病:急性血性结膜炎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
传播途径: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接触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如毛巾、钱币、脸盆、键盘、钥匙或门把手等,均有可能被传染。
病症:急性血性结膜炎共同的临床表现为突发结膜充血,烧灼感、痒、分泌物多,一般视力不受影响,检查发现眼睑红肿,睑结膜充血、乳头滤泡增生,球结膜周边性充血,有时水肿及结膜下出血,结膜囊内有分泌物,要确定病源需作分泌物涂片进行细菌和细胞学检查。
易感人群:从几个月的婴儿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是它们的目标,常常是一人得病,全家中招。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红眼病,特别是夏秋季(6~10月),要注意防范。
预防建议: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饭前和方便后。还要勤剪指甲;不要直接用手来揉眼睛,当你眼睑里有脏东西时或者眼角堆积了很多眼屎可以用干净的手帕或纱布来擦拭。当眼睛有更多分泌物时,用盐水冲洗眼睛。先用无菌棉签擦拭眼睑边缘的分泌物,然后再冲洗。冲洗水的温度应接近室温;要教会孩子保护眼睛,让眼睛充分休息。
07
流感
流感:流感又称为流行性感冒,它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播性疾病。
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传播这是它的主要传播途径。病症: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有的甚至几小时。主要就是突发高热,在高热的同时可以有明显肌肉酸痛、头痛等等症状。
易感人群:流感易感人群包括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
预防建议: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
家长配合
1.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不得已带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假日活动时,应注意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2.在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3.如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红斑、皮疹、胃肠道不适等疑似症状的,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并遵医嘱决定是否来校,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接受检查和治疗,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
4.孩子有身体不适不能上学,请您及时和老师电话沟通,给孩子请假。如确诊为传染性疾病时,要第一时间告知班主任老师,以便学校采取相应的措施。
5.当您自身出现以上不适时,请尽量安排家里其他人接送孩子,有事情可通过电话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6.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接种相应疫苗预防水痘、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
?END?
今 日 福 利
《幼儿园秋季保健资源包》
▽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回复关键词“秋季保健”
转发分享,再领取!
↓↓↓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由小燕老师整理,如有侵权请添加上方二维码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