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哭型
第一天开始上幼儿园,没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他们觉得十分害怕、不安全,所以从爸爸妈妈离开幼儿园那一刻起,就开始不停地哭,这样的情景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有余。
老师做法: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首先转移小朋友的注意力,给他玩一些玩具,告诉他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告诉他爸爸妈妈来接他的具体时间。
其次,多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增强他的安全感。组织活动时,给予更多的关注。
给家长的建议:
2~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家长要理解孩子这种反应,孩子白天在幼儿园哭得太多,晚上回到家一定要让他多喝水补充体力,保证孩子孩子早睡早起,睡足9~10个小时。
又哭又闹型
这种小朋友又哭又闹,还把幼儿园的玩具扔得乱七八糟,吃饭的时候故意把饭弄在衣服和桌子上,打人、在地上打滚,时不时地开门就要往外跑。
老师做法:
这类小朋友性格比较外向,个别孩子脾气会比较暴躁,他们喜欢把不高兴发泄在外界环境上面。老师们应该主要以讲道理为主,让小朋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注意多给他爱的关怀。
适当地对他的进步进行一些奖励,像语言上的表扬和物质上的好吃的等。
给家长的建议:
家长平时在家里,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为孩子设定一些简单的规则。
另外音乐是抚平小朋友心灵的方法,在家里可以放些轻松欢快的歌曲给孩子听,比如:《我爱我的家》《小小人爱上学》等,可以缓解孩子一些暴躁的情绪。
几天后才哭型
小朋友在幼儿园看到很多家里没有的东西,立刻产生了兴趣,前几天玩得很高兴,不哭不闹,但是过了几天,当他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知道自己每天都是重复时,就会厌烦,并开始用大哭表示自己的不满。
老师做法:
这类小朋友怀有对新环境的向往心态,他们性格大多活泼开朗,喜欢刺激的事物。
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我们会多介绍在幼儿园他还不知道的事物,比如我们会带他去别的班级看看,告诉他哥哥姐姐们都在做什么。小朋友看到新鲜的事物就会很快忘记刚才发生的事情。
给家长的建议:
如果宝宝对幼儿园生活没兴趣了,想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家长可以在最初一段时间,让孩子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如:手绢、小公仔、水壶)到幼儿园,起一个间接情感寄托的作用,在孩子接受陌生的环境和老师伙伴初期起到熟悉、温暖的情感安慰作用。
心里默默流泪型
和家长交流的时候,有些家长说孩子在家还算开朗,什么都说,什么都乐意做。但是在幼儿园里却不说话,就一个人安静的坐在角落里。
老师做法:
这类小朋友表面看上去没有哭,但是心里心里却在默默地流泪。
老师们要做的就是多和他聊天玩耍建立感情,让他消除恐惧感,慢慢熟悉幼儿园生活,从心底尽快信任老师,让孩子感觉老师是可以随时给予他帮助的朋友。
给家长的建议:
在老师试图打开孩子心扉的同时,家长可以每天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多跟老师交流,让孩子看到这样亲切的场面,帮助老师和孩子尽快建立起感情。
受人影响型
有的小朋友本来在玩玩具,但看到身边有小朋友在哭,不一会儿,他也会眼泪汪汪,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这也正是所谓的“羊群效应”。
老师做法:
这类小朋友容易受人影响,碰到这样的情景,我们会带他们出去走走,去操场上玩耍,把他和爱哭的小朋友分开一会儿,等他们心情平静一点儿后,再慢慢告诉他们:幼儿园是美好的地方,他们可以在幼儿园获得好多新鲜有趣的东西,那些哭的小朋友,只是一时的不适应。
给家长的建议:
幼儿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小白兔、大灰狼、小花猫形象。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容易被吸引的形象引导孩子喜欢幼儿园。
文章来自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