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绘本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常见的一种载体,它是幼儿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形式之一,对幼儿认知、情感、语言、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
幼儿通常通过视觉阅读绘本中的图画来理解故事中传达的意义,但绘本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二系统的阅读机制,想让他们独立看懂绘本内容是很难的,真正理解并读懂绘本还需要教育者的合理引导。
幼儿在绘本阅读时的问题现状
观察片面:幼儿在阅读绘本是往往以自己喜欢的色彩、图画作为阅读对象,会被自己感兴趣的局部画面和细节所吸引,而忽略了绘本故事的完整性。
理解断层:幼儿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和敏锐的洞察能力,在阅读观察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问题,但由于认知经验少,经常不知道如何运用或解读绘本中的信息,造成在故事情节的重要部分出现理解断层。
策略匮乏: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从首页开始泛泛而读,缺少自主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导致对内容理解停留在表面,囫囵吞枣。
教师在绘本教学时的问题现状
绘本的选择:部分教师在进行绘本选择时,从自身经验出发,仅仅考虑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却没有考虑到幼儿的情感、社会发展等方面。
绘本的理解:部分教师在拿到绘本之后,仅仅粗略看下内容,导致自身对绘本内容认识不足,教学计划制定上也相对浅显,不能挖掘出更深度的意义。
绘本教学的方式:部分教师拿起绘本直接开讲,忽略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也忽略了幼儿关注点。(例幼儿更容易被画面吸引,而教师则文字为主,先入为主地直奔关键信息。)
提升绘本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①绘本精选
教师在选择绘本的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多维解读,深挖内涵并抓准核心。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符合幼儿年龄、学习特点,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能“一见钟情”的绘本。
例如小班绘本《石头巴巴》,当孩子们看到绘本中的小树苗时,就会产生“小小有什么变化吗?她长到巴巴哪里了?”“小小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巴巴又觉得自己很矮很小了呢?”等一系列问题,这时他们思维活跃,会从自己以后的经验出发进行讨论,也有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面发生的故事。
-绘本完整版教学和活动设计
可以扫描文末二维码-
让幼儿对故事情节充满探讨和猜测,具有延伸空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理解力,同时发展幼儿的思维,比如幼儿会开始观察绘本画面,关注画面细节,进一步思考和感知绘本中不变的物体量(如巴巴)和不断变化的物体量(如小小)。
②聚焦设计
绘本教学过程中,除了能通过画面刺激幼儿的视觉神经,让幼儿通过画面感知,还可以通过游戏的互动引起幼儿的共情,让幼儿感同身受,多维度多角度地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例如在绘本《那样的饼干》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准备不同形状的模具和超轻黏土,让幼儿动手制作大小、颜色不同的饼干,还可以引导幼儿分享自己或他人制作好的饼干,描述其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来源:小班绘本《那样的饼干》
-绘本完整版教学和活动设计
可以扫描文末二维码-
③有效的提问与互动
这也是幼儿对绘本内容理解的关键:幼儿在操作时,教师应该掌握“提问”的策略,包括启发式的提问和指向性的提问,要考虑出道是否契合幼儿的认知与理解。教师需注意观察、记录那些有创意的做法,若发现幼儿有困难可给予指导。分享时,可鼓励幼儿大胆描述,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制作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当然,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反复斟酌,不能随意设置和提出问题。
例如《那样的饼干》教学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绘本画面的细节:
“圈圈的饼干店门前有小动物排队买饼干吗?圈圈是什么表情?你觉得他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
“为什么小动物又喜欢买圈圈的饼干了?他的饼干有什么变化?”
“圈圈给好朋友分饼干时,他发现了什么?哪些小动物觉得饼干太大了?”
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可以通过层层递进,让问题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进阶思考也就是通过问题引导幼儿发现不能一眼看到的直观信息让幼儿逐渐发现隐藏的信息,在思考的过程中会联系绘本前后情节,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思考。
教师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幼儿的特性和发展水平,满足每位幼儿不同的学习需要,同时也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积累知识经验,促进幼儿思维的开放性和活跃性。
要想充分发挥儿童绘本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就要求幼儿教师在组织和开展绘本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优化教育过程和方法。
对绘本进行合理选用,并结合绘本内容规划更加适宜的教学活动和语言引导方案,从而促进幼儿思维以及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
如果您想要了解和体验
更多大中小班绘本
以及拓展活动等教学活动设计
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免费申请全园试用的机会
扫码后填写报名表
开通后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
参考文献:
[1]张琼珊.幼儿绘本教学策略再思考.福建教育2016(16).
[2]陈媛.探讨绘本教学策略,让幼儿读懂绘本.汉字文化.2023(08).
猜您还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