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见儿童
我们记录儿童
我们试图透过现象
探寻教育的本质
看见儿童世界的风景
……
教育笔记是教师对过去一段时间教育教学工作、儿童观察的总结和体会,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常用手段,是对儿童仔细观察、对比学习、深度思悟、思想交互的过程,对于传递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文字表达谁都会,然而教师在观察记录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全方面地观察、倾听、思考。
本期内容通过一篇教育笔记,分享老师们的“看见”与“思考”。
/// 01 ///
我的作品
也要在“c”位
每次孩子们拼插完新的作品,都会自然的将作品放到展示区域,随着作品的增加,窗台上、玩具柜上、钢琴上都成了他们的作品展示台。楼道的位置最佳,小朋友来来往往都能看的到,经常可以听到“哇塞”的赞美,遇到围观的小朋友多了,也能看到小作者兴致勃勃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孩子们都想把作品摆在窗台上,今天,几个孩子还因为这个事发生了争执,一直不太爱表达的李佳禹也找到我说:“老师,我的作品也要在C位。”
面对此时的情景,我没有立刻给他们“平公道”,而是问题交给了孩子们讨论,刘靖晗说:“窗台上只能摆放今天的新作品!”骁骁说:“每个人只能保留一个作品,其他的全部拆掉!”苏素说:“长的一样的只留一个,其他全部都拆掉”!面对孩子们的想法,我想:“怎么能做到公平,每个人的作品都有展示的机会,又能保证作品新颖不重样呢?”我马上向孩子追问。又经过了一轮的讨论,孩子们形成了统一的意见,窗台上每种造型只放一个,其他放到玩具柜上,谁创造出新的造型就可以放到窗台上。
/// 02 ///
创作之风
趁势而来
展示台风波后,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孩子们创造新作品的兴致越来越高,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放到窗台上展示,他们纷纷开动脑筋,设计出了很多新的作品造型,创作之风应运而生。每天齐豫承、董董、隋嘉琪几乎扎根在了拼插区,每天都在鼓捣着他们的作品,时不时还很神秘的“交头接耳”,出于好奇,我走过去问:“你们在拼插什么呀?”孩子们略带神秘的说:“暂时保密,等插好了你就知道了。”
原来他们有一个小秘密,他们是想给大家一个惊喜吗?我想,孩子们内心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当孩子暂时不愿意表达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时间,耐心地等待。于是我决定静静地等待,并默默地关注他们的工程进展。
/// 03 ///
小秘密中
有个大期待
几天的时间,几个孩子都会进入拼插区摆弄他们的作品,对于没有完成的部分,他们也会征求老师的同意在区域游戏结束后不拆掉,把他们保存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一个周五的早上,随着一声“哇”的喊声,所有人的目光投向了拼插区,他们的作品完成了!一个太空空间站呈现在了大家面前,看到他们的作品,孩子们兴奋不已,我也为他们的成功感到欣喜,我拿起iPad,将这一瞬间记录下来,发给了他们的家长,把这一刻孩子的喜悦和家长一起分享。中午的时候,齐豫承、董董、隋嘉琪的妈妈回信儿了:“三个孩子的爸爸是发小,又一起考进了航天大学,现在又都从事着航天相关的工作,周末的时候三个家庭约在了一起,几个爸爸谈论了一些关于航天的话题,没想到在一旁玩儿的孩子听到了,还悄悄的行动来了。
看到妈妈们的信息,引起我的思考,坚持完成一件作品,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很容易,但是可以看出,他们是有计划的完成这一件事情,而且他们也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计划。他们的这份坚持真的让我很惊讶,同时我也庆幸自己给了他们时间和空间,耐心的等待他们完成作品。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只要在自由的氛围中,充分的信任里,孩子们就能自主的游戏,就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呼吸和成长。
??
心中有目标
眼里有儿童
支持有策略
作为老师要随时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虽然是一件日常生活中偶发的小事,但是同样引起了老师的足够重视,老师能将发现、随想和感受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反思。
老师以观察者、陪伴者、支持者的身份给孩子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记录整个事件中孩子的状态、过程、结果,包括观察、倾听、亲身感受、动手操作、实际体验、猜想思考、判断推理、合作沟通等。
写教育笔记是教师在旁观者的角度了解儿童如何发展的过程,只有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真正成为细致的观察者、敏锐的倾听者、深入的思考者、勇敢的批判者、问题的提出者、教育的悟道者,才能在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诊断、自我调整中实现深度学习和专业和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