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学校计划“PCK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教学在数学领域中的综合运用”项目
大兴七幼现场观摩活动
北京教育学院第二期“协同创新学校计划”——PCK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教学在数学领域中的综合运用项目,自启动以来受到了园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2021年6月25日,指导专家来到了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学校计划“PCK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教学在数学领域中的综合运用”项目大兴七幼现场观摩活动现场,对数学领域教育活动指导。
项目指导专家: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协同创新项目责任专家杨秀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协同创新项目负责人解婷;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前教育学院学前系系主任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访问学者、协同创新项目责任专家,我园的特约指导专家闻莉博士;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幼儿园园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大兴区名师工作室导师、大兴区幼儿园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第四组组长,赵旭莹园长。参加活动的成员还有:河北保定贫困县幼儿园张春矩工作室的园长和老师们、大兴区幼儿园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第四组成员,以及大兴七幼协同创新项目组成员、,以及在云端和我们共同学习协同创新项目园的园长和老师们。
活动开始前,由大兴七幼赵园长结合协同创新项目组的学习、研究过程,教师的发展与收获进行了小结,同时对项目组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期望。
本次教学活动设计以“集合与分类”模块为主,依次从小、中、大班进行活动展示。项目组成员结合“集合与分类”模块核心经验、幼儿发展需要与兴趣,以生活实际问题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将书中的核心经验走向了实践,帮助幼儿在感知、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掌握数学领域核心经验。
活动从日常生活导入,创设“帮助小鱼找家”的游戏情景,激发幼儿探索兴趣。使幼儿通过观察小鱼的外观、鱼缸的特征,找出相同属性,将其进行匹配和分类。帮助幼儿理解“集合”与“分类”的意义。
基于“手脑并用”,自主操作满足幼儿游戏需求。幼儿人手一套操作卡,根据小鱼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征进行分类,为其找到合适的“家”。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对于物体的集合与分类有了一定的理解。
教师创设了“收活动区”的情景,并提出问题:“美工区的笔放的太乱了,我们怎样将他们收拾整齐呢?”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通过细致的观察,提出将笔按照颜色、粗细、长短、名称、用途等特征进行一维分类;而后,教师进行了追问:“怎样分才能让小朋友拿笔的时候更方便呢?”根据这一问题,幼儿经过思考,在一维分类的基础上又根据笔的不同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层级分类。活动环节层次递进,游戏难度逐步提升,幼儿在游戏中能够积参与、努力思考,专注操作, 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理解了层级分类的意义。
活动以绘本故事《木娃的博物馆》导入,先请幼儿通过观察故事情景图片,说出“我们可以怎样帮助木娃把捡到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幼儿结合已有经验,通过观察进行初步分类表述。而后,教师结合故事内容再次抛出问题:“木娃将物体按照名称进行分类整理,可是这样太占地方,于是他决定把物体分成两类,我们可以怎么分?”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对物体以二分法的方式进行再次分类。最后,教师以绘本故事为线索,创设“木娃给动物朋友找家”的情景,引导幼儿将不同动物按照其不同生活习性分到海底和陆地的不同的房子中。在这一环节,幼儿发现:有的动物住在陆地上,有的动物住在海底,有的动物既可以住在陆地也可以住在海底。教师结合幼儿的发现进行经验总结,引导幼儿在关注外部特征的同时,进一步加以思考,了解事物间内部属性特征,了解了“交集”的含义。
姐妹园的教师代表从优势和建议两个方面出发进行研讨。首先,肯定了今天三位授课教师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准备上,无论是从教学设计还是活动材料都能准备充分;另外,三节教学活动都能够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创设适合的情景,更好的帮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核心经验。最后,姐妹园的老师们也针对活动为我们提出了宝贵意见,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语还可以在简洁、精准等等。
大兴区幼儿园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第四组成员交流建议
三位教师的活动设计都以情景为线索,各个环节联系紧密,并且三节活动都能紧紧围绕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活动环节层层深入、层层递进;另外,幼儿的操作材料也非常充分,让幼儿在操作中边游戏边学习,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兴趣以及学习的专注度,从而帮助幼儿能够更好的学习,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
赵磊园长首先肯定了三位教师的教学活动。而后,她从幼儿在活动中体现出的分类方式和表述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幼儿在分类时有自己想法与分类标准,这些标准可能与成人意识中的标准不完全相符合,但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依据,体现了幼儿想象力与思维的发展,这是非常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解婷老师针对三位教师的展示课进行针对性点评。解老师表示三位老师准备的操作材料丰富,活动循序渐进,帮助幼儿达成目标。接着,解婷老师围绕“不同年龄班的教学活动中,体现数学核心经验的方式”这一问题为我们进行了分析与讲解。在集合与分类模块,小班应以引导幼儿“发现事物间明显特征”为重点,进行活动探究;中班应在发现明显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发现事物间的相同与不同;大班则要在小、中班的能力基础之上,增加难度,在关注外部特征的同时,尝试挖掘事物间的内部联系与特征。与此同时,还要关注幼儿对于分类标准的表达与描述能力。这样更能体现出我们对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关注,更能体现出不同年龄幼儿对于核心经验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闻莉老师针对三位教师的展示课进行点评,闻老师肯定了三节展示课,通过活动能够看出: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对于活动目标把握的非常清晰;无论单节活动还是整体活动,目标设定有较强的递进性。除此之外,闻莉老师针对小班教学活动《小鱼找家》的操作材料上提出了宝贵建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征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进行匹配与分类活动时,常常更加关注事物的外部形象特征。在本节活动中,教师提供了黄色、黑色以及具有黄、黑花纹的三种小鱼。这样的材料可能造成特征不明显,是幼儿分类易于混淆的情况。此外,黄黑花纹的小鱼无形当中在两个集合中体现了“交集”的概念,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较难。因此,需要对材料进行调整。如:可将材料调整为不同颜色的、纯色的小鱼图片,更有利于幼儿进行匹配、分类活动。
杨秀治院长进行总结发言,杨院长从活动的整体性、专家指导的针对性、教师对于活动的反思等方面进行了点评。首先,杨院长肯定了我园三位指教老师的活动展示;另外,对于谢婷博士和闻莉博士对我们提出专业的理论指导,给予了高度肯定;最后,杨院长对于三位教师的活动反思方式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反思不只是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活动亮点与优势,双面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更有利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通过杨院长的鼓励与点评,提升了各位教师的自信,引领教师继续钻研数学核心经验。
今天通过教育活动现场展示、专家分析指导等形式,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在实际教育活动中的教学活动目标的设定、材料投放、教师的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对核心经验的支持,为我们对今后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展示指明了方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园教师将借力此次指导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数学领域核心经验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不断推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文字:崔晓晨
编审:刘洪波
总编:张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