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主要的精神活动之一。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孩子的眼神是清澈的,万物入目皆有情;孩子的想象是诗意的,山水草木皆有趣;孩子的小手是灵巧的,件件作品皆有味。
孩子的世界不能没有艺术,艺术滋养着孩子的心灵,孩子又通过艺术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儿童艺术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性,我们应该为儿童创设充满艺术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儿童对美的感受演化为自身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与表现。
本期,我们聚焦在儿童的艺术教育上,跟随李季湄教授一起从文化视角、幼儿视角、教育视角和艺术视角四个方面了解艺术教育的真正价值,学会引导儿童用美的眼光和标准对周围的事物做出思考与价值判断,以创造更为美丽的世界。
李季湄
01/
如果只是放任儿童的兴趣,
那就没有“生长”
杜威曾说:艺术表现是儿童的四大本能兴趣之一。全世界的婴幼儿不管在哪里,只要拿着笔,就会去尽情地涂鸦,这就是他们的游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用这种方式自由地表达、创造、想象,并且他们有自己表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近十多年来,整个幼教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尊重儿童的兴趣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儿童的兴趣为基础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在全社会都达成了共识,但现实中,儿童的艺术教育也出现了一些偏向。
在全国很多幼儿园看来:如果老师出面,给儿童说什么或做点儿什么都怕干涉了儿童的兴趣和自由。但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又应该促进儿童的发展。面对这个问题,实践中一直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尊重幼儿的兴趣固然很重要,正确对待幼儿的兴趣同样很重要。
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特别是怎样去发展幼儿的兴趣,即杜威所说的“把儿童的天性武装起来”,充分认识到“兴趣只是天赋的资源、能力的信号。如果只是放任儿童的兴趣,那就没有‘生长’”。学前教育不能放任儿童的兴趣,对儿童的兴趣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教育,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有时候到幼儿园去观摩会发现:这个学期的一些艺术活动是这样的,到下个学期再去看还是这样,基本上儿童的水平没有什么发展,反正就是让孩子开心地玩 让孩子天性释放。当然释放孩子的天性的确需要,但是不能盲目地释放。当前在这方面的偏向是需要注意的。
02/
艺术教育要带给孩子愉悦和满足
儿童是很纯洁的,艺术也是很纯洁的,艺术教育的指向并非要培养有成就的艺术家,而是带给孩子愉悦和满足,通过艺术的特性丰富他们现在和将来的生活。
由于商业大潮的冲击,社会急功近利的倾向影响,幼儿艺术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艺术的视角看来,怎么样让儿童的艺术教育不背离艺术的本质?怎么去保护孩子的纯洁性,怎么样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不因为名利而变得浮躁?怎么去保护孩子的直觉和创造力、保护儿童的天性,让他们忠实于自己的感觉不必去迎合成人的喜好或者模式?
现在各种各样的比赛、一些成人不完全正确的评价误导着幼儿艺术教育背离了艺术的本质,掉到了技巧功利的“坑”里。出现了重技巧轻素养,重眼前的成果轻可持续发展的不良倾向,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特别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幼儿园当然也有文化理解和传承的任务。党和国家把文化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特别把文化自信已经提高到了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高度。因此,这就需要幼教界站在这样的高度,从高阶思维上来认识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幼儿艺术教育承担着文化浸润、文化赓续的使命,特别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孩子能够去理解和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去感受和理解世界的优秀文化。
今天的幼儿将是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一代。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传承和发展如何在幼教当中去实践,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不过一说到文化传承,往往很容易把儿童当成一个“等待灌输的容器”。因此文化视角的幼儿艺术教育必须注意反对强制灌输,反对概念化、形式化的东西。
幼教怎样根据幼儿的特点、规律去进行文化浸润?这一点是我们今后在幼儿艺术教育当中特别需要注意的。现在幼儿园的艺术活动,很多就是结合到传统的节日活动,这对于幼儿是非常适合的,因为节日总是幼儿最喜欢的,传统的节日活动是幼儿园文化艺术活动很好的载体,怎么样能够通过这样一些传统的儿童艺术活动,能够让我们的孩子真的是有美好的文化体验,能够真正地从他们内心产生对这个节日的喜欢、愉悦、向往、接纳甚至自豪呢?
我曾在幼儿园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孩子最喜欢圣诞节,远远超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喜欢,这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圣诞节的色彩、音乐、形象、氛围等的确让孩子们喜欢,圣诞老人的可爱,它唤起的想象、期待、惊喜等元素,也是艺术很重要的东西,非常吸引孩子。由此,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让他们从小能够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节日当中也感到这样的愉快、温暖、向往,从而能够形成一种“精神印刻”呢?在孩子幼小的心里面播下文化的种子,所以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并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事情,非常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地认真思考、研究。
04/
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是核心
教育以育人为本,艺术教育也是“养正、储美、尚美”,点燃儿童的想象力,促进幼儿以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为核心的发展。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提倡“大艺术、大美育”,也就是说各种艺术形式,音乐、美术、戏剧表演等各方面综合,形成“大艺术课程”,同时也是跨领域的“大美育”,不仅仅艺术课程是美育,还有其他的很多领域都渗透着美育。
我们现在熟知的STEAM,其中的“A”,也就是ART,在艺术上怎么构建一个大的课程体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从素养导向去构建这种艺术教育课程的意识应该更强烈一些,特别是文化渗透、文化浸润,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
美国国家教育协会曾列出了培养人才需要的“4C核心素养”,即:communication(沟通交流),collaboration(合作协作),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reativity(创造创新),中国后来提出了“5C”,多了一个C——culture(文化),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许。
那我们怎么在幼儿园阶段构建艺术课程的这样一个体系以及实施素养导向呢?显然这需要深入研究幼儿精神发展的特点和心理机制,研究人生初期人文情怀培养的教育规律、方法和路径,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人文情怀应该怎么去理解?它的内涵具体是什么?幼教中的“度”又在哪里?这些都是今后非常大的研究课题。
布鲁纳曾在参观瑞吉欧时说过:“教育不仅是为儿童,也是为我们的国家和文化,同时把教育者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充分地表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的与时俱进的幼儿艺术教育,应是今天幼教工作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