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期
“读一本好书,犹如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读毕《家庭教育》,迟迟不愿合上书籍。思绪万千中,仿佛陈鹤琴老先生就坐在我的对面,正在向我娓娓道来,言辞之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眉目之间充盈着慈爱与温暖。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着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家庭教育》一书取材自其子一鸣、其女秀霞的家庭教育实践,结合儿童心理学原理与儿童成长规律进行归纳与总结,成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儿童教育传世经典。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是没有成效可言的。”
孩子虽然人小,却有一片自己的精神天空。我回想起女儿犯了错误遭到批评,就不停的哭,一边哭一边大声地喊“妈妈,你不要生气,不要生气!”无休无止,只会更加耗尽我的耐心,以为她只是想逃避批评,从未仔细询问过原因。后来偶然间聊天中,女儿才说出真正的想法,在她的认知里生气会让人变老,自己做错事情不怕被批评,但是她怕妈妈因此生气而变老。我心里非常不是滋味,这么多次都没有真正走进女儿的心里,在批评中加剧了她未知的恐惧。经过耐心的解释与教育,女儿这才安了心。
从这件事情中我深深认识到认知儿童心理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一书中为我们总结了儿童心理特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被赞许的年龄特征,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活”的教育。就好比,孩子喜爱游戏,就应多多创造条件并鼓励孩子参与,提供合适的玩伴、衣着以及各种“活”的、安全健康的、易于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玩具。“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我们的活教材”,在教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多多带孩子到户外去,而不是关在家里,怕孩子弄脏衣服、受伤、受累或受凉感冒,而是在确保孩子的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让孩子多去探索、多去感知。因为生活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能够陪伴孩子去感知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一起走过一段精彩纷呈的旅程,想来也是妙不可言的回忆。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曾几何时,幼小的孩子是一张纯洁的白纸,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后来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见,作为家长也慢慢体悟到“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深意所在,明白教育的方式只能是影响而不是强制,要以自身的行为赢得孩子的爱与尊重,润物细无声,在春风化雨的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去追求真善美。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在书中多次告诫家长,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幼儿期,孩子还小、对世界还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标杆。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模仿父母,从做人的品德,到做事的方式,时间长了就会内化成性格和习惯,伴随他一生。同时,陈鹤琴先生对家庭教育中的娇生惯养、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进行了批评与指责。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有损于孩子的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而后者则是对儿童身心的摧残并且束缚儿童的思想。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诚然父母给予孩子生命,但孩子并不因此成为父母的附属品,作为父母必须学会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精神,与其进行对等的心灵交流,而不是以父母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强压式、命令式管教,这样的教育是不长久的。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小孩子实在难养得很!”“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难教得很!”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中,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门更深的学问。
书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活教育”,“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总的方法论,“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与生活实践,社会现实紧密相联。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倡导“游戏式教育法”。他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应遵循这一规律,“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他向我们提倡鼓励孩子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取得直接经验,去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使孩子进步。自己动手即是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本质。
这些教育原则对于家庭教育来说依然适用。现在的家庭普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在幼儿时期,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知识的灌输,而是孩子丰富的物质探索与体验,通过自己的具象的探索内化为抽象的认知。感谢幼儿园真正将“活教育”践行到了实处,每天的区域活动中,孩子能通过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域,并在各个区域中做他们想做的事,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在与老师的交流中,老师也经常要求家长放开双手,能让孩子自己做的就让孩子自己做,使孩子能够在一个处于主动学习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儿童的操作活动即“做”正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途径。
《家庭教育》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实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共思考之,共践行之。我们应该感到庆幸,能与孩子结缘成为一家人,我们愿与孩子并肩站成树林,连心结成云海,携手成为灵魂挚友。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是珍贵的记忆,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希望更多的孩子在爱与尊重中,在发自内心的愿望驱动下,去追求美好的未来!在此也特别感谢秉持“活教育”理念的鼓楼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们,日往月来,静守流年,燃灯引路,润人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