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为提高教师的集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江苏省常熟市星湖幼儿园特开展了“一课三研”系列教研活动。
一研●
幼儿园内部研讨
陈老师执教:
小班语言《小圆形》
胡老师执教:
小班音乐《吹泡泡》
教研组研讨现场
前期,同教研组的教师们认真观摩了两位教师的集体教学试教现场。之后,对两位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进行了深度研讨。
蔡老师:陈老师的儿歌教学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活动中通过多媒体、图示卡等支架帮助幼儿有效记忆儿歌。但在创编儿歌环节,教师对个别幼儿的关注过多,忽略了大部分幼儿的学习,如果这个环节能再调整一下,这个活动在目标的达成上会更高。
陶老师:在教学儿歌环节,陈老师如果能更加注意层次性以及教师逐步退位的方法,可能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能被激发,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黄老师:胡老师的音乐活动“吹泡泡”,旋律活泼,幼儿非常喜欢。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图示卡、动作记忆法等途径帮助幼儿学习歌词,并能通过多种方式演唱和以游戏的形式带动幼儿巩固歌曲。建议在游戏这一环节,教师的游戏要求交代得更加清晰一点,因为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太过冗长复杂的要求,他们还不能很快理解。
二研●
结对园来指导
1.参观室内外环境。
2.观摩集体教学活动。
3.现场评析与指导。
园部特邀结对园——江苏省常熟市绿地幼儿园葛园长、吴主任来园,作关于教师集体活动教学的现场指导。两位教师来园后,参观了星幼的整体环境,并对星幼户外区域的打造以及班级环境的优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星幼文化建设的再设想打开了思路。之后,两位教师观摩了陈老师、胡老师的两个教学活动,并分别对两个活动作出了细致评析与优化建议:
1.两个活动的内容都很适合小班幼儿,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都得到了体现;
2.语言活动的组织相对成熟一些,特别是前半部分——儿歌的学习,幼儿学得很扎实,但仍需在教师的回应、创编环节的组织形式等细节上进行打磨与提高。
3.音乐活动,教师要在音乐感染力以及教学亲和力上下狠功,让小班幼儿在音乐学习中被教师所吸引,能全身心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这是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思考与磨练的。
三研●
园际间互学习
陈老师活动现场
胡老师活动现场
研讨活动现场
我园同江苏省常熟市白茆中心幼儿园相约来到江苏省常熟市新区幼儿园,开展了园际交流活动。本次交流活动的主题为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研讨。经过前两次不同形式的研讨与打磨,我园教师的两个集体教学活动,给两所幼儿园的教师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同时,我们也观摩了白茆幼儿园教师的三个活动现场。在研讨环节,教师们针对活动现场,对我园的两个集体活动又提出了一些再优化的建议。相信陈老师与胡老师在这一次园际交流活动中,又收获了教育教学方面的很多经验。而这些经验,会指引着他们进一步开展以后的教学探索。
陈老师:小班是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而儿歌具有篇幅小、内容简单易懂等优势,是小班幼儿最为喜爱的文学样式。在本次一课三研活动中,我以儿歌《小圆形》为题材,将游戏贯穿教学活动中,经过内部研讨、结对园专家指导、园际交流等活动实践,让我更加深入地意识到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注重趣味性和新奇性,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动静交替和学习形式多样化,更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次一课三研活动让我收获颇丰。
胡老师:音乐活动以其生动活泼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着幼儿的参与,发展着幼儿的个性能力。在本次一课三研活动中,我以歌曲《吹泡泡》为题材展开,是因为歌曲《吹泡泡》为充满童趣的歌曲,在欢快的音乐旋律中,与幼儿一起体验吹泡泡的快乐心情,更能体现歌曲所带来的趣味性。经过这次系列活动,我意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趣味教学,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课程游戏化精神,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写在最后
此次“一课三研”系列活动,是星幼今年九月份开园以来的第一个成系列的教研活动。在这次系列活动中,教师的教研钻研精神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在“听课怎么听”“评课如何评”的疑惑中,教师们勇于尝试,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结对园教师、园际交流教师们的互相研讨切磋中,教师们对教与研有了更深的感悟。
未来,星幼的教师们会在教研的道路上继续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不断探索、脚踏实地,实现自身素养的拔节生长。
策划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编辑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曹龙钰
供稿 | 江苏省常熟市星湖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