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儿有一只壁虎!
你们别动,不要踩到它了。
安安
怎么办?它要去哪儿?
它肯定是迷路了,要不然怎么会跑到操场上来了
水晶
宇宸
我们把它带到教室吧?
我去拿昆虫盒。
家明
“壁虎吃什么呀?”
它喜欢住在哪里呢?
怎么饲养它呢?
围绕着“小壁虎的家”,孩子们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柔贝
我想到了,可以放在收纳盒里。
洋洋
反对!收纳盒里太闷了,会把它闷死的。
学达
那我们可以打几个孔呀,在上面钻几个孔让它呼吸。
铭谦
收纳盒是白色的,光线太强了。小壁虎肯定不喜欢的。
芸萌
我们可以在收纳盒里铺满石头和泥土,它一直呆在石头下面不就好啦。
宇宸
可以把收纳盒放在纸箱里,这样他就不会跑出来。
姗姗老师
小壁虎为什么一直不肯吃东西呢?
柳叶
它是不是不喜欢这里呀,所以它就躲起来了。
洋洋
不肯吃东西是因为它不高兴吗?
赵一诺
他出来那么久,一定很想妈妈吧,我们不见妈妈,都会哭的。
安安
我们把它关在这里,一定很无聊吧。
翟悠然
那我们把它放走吧。
姗姗老师
放在哪里合适呢?
柳叶
就放在操场旁的小树下,我们是在那里发现的。
孩子们想对小壁虎说▼
老师我们还会再遇见小壁虎吗?好想它呀。
杨姗姗老师
会的,一定会的。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陈鹤琴
一、在“做”中探索,支持儿童深度学习
陈鹤琴的“活教育”主张“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因而我们要支持儿童在实践探究中进行深度学习。当他们在发现壁虎、观察壁虎、捕捉壁虎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壁虎灵活又敏捷的特点;在尝试饲养壁虎的过程中,围绕“为壁虎打造一个与自然环境相似的家”这一话题,展开了对壁虎生活环境的探索;在对小壁虎的饲养和观察中,发现小壁虎可能并不适合饲养在教室里,从而产生放生小壁虎的想法。儿童正是在实践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让学习更加深入。
二、有准备的探究,体现对生命的尊重
大自然界中所有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是生而平等的。当我们与孩子一起走进自然时,便开始了生命教育。如何利用大自然来进行一场生命教育,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当孩子们用尽了各种办法终于捉到小壁虎时,他们提议要带回教室饲养壁虎。我们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引导他们收集有关壁虎的图书、图片和视频等,多途径了解有关壁虎的知识,鼓励孩子们相互学习、相互合作,不断为小壁虎调整住的地方,到最后不得不放生小壁虎,我们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通过图画表达出来,让他们的情感表达有始有终。在这种真实体验情境中,让孩子懂得尊重自然、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真正意义。
三、充满爱的探究,理解生命教育的价值
小孩子都是喜欢饲养小动物的。
——陈鹤琴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发挥观察的作用,使儿童向活生生的事物学习,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必能勃然大作,然后予以正确的指导,儿童自然能获得真实的学问”。
——陈鹤琴
策划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编辑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姬小园
供稿 |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