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陈卓老师
撰文:心乔老师
现在每天都是六点之前自然醒,自嘲已经步入老年生活……刚才无意间翻看了一下学生的QQ空间,不知道是忘了还是觉得没关系,他们没有屏蔽我。当然,我也没有屏蔽他们,尽管我的QQ已经用了差不多20年,里面集满了我从高三到奔四的心路历程。
二十年,足以让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让一个婴儿变成栋梁之才……而我却自信自己一直初心未改。但是看到学生吐槽老师的烦人、琐碎,我突然有些担心:“我呢?他们怎么看待我?”是不是也觉得盯网课、要作业的我是个纠缠不清的烦人精?我不知道他们的吐槽中,是否也包含着对我的不满?我根据他们的吐槽,勾画出一幅幅网课“众生相”。
网课之所以难上,是因为成年人和孩子的认知偏差——
家长老师知道是疫情改变了上课和办公的模式,从定点到居家。
而孩子却觉得只要在家,就是在放假。家庭的氛围,会让人难以进入学习状态。
因此网课让家长和老师都陷入了一种无边的慌乱之中——我们太习惯于盯着孩子学习,一旦看不见、盯不住,就会紧张、失控、胡思乱想。而孩子呢?自觉的自不必说,而不自觉的那部分,借由网课的掩护,肆意的逃避家长和老师的“围堵”。
在敲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也顺便反思了一下——我的确有过穷追不舍的时候,不过只限于追一部分学生的作业和上课。当然,这部分人应该是天天被大部分学科老师追,所以自然是从一睁眼被追到睡觉前……周而复始。并且从3.8到3.26这接近三周时间,真的有人一次课都不上,一次作业都不交。还有人是课从来不上,作业抄了应付。
我是个讨厌碎嘴的人,同一句话说到第三遍我就会厌烦。天天人盯人,让我觉得压力特别大——这明明违背我的初心,可我又不能对学生不管不问。有家长说:“算了吧!差不多就得了。”有学生说:“老师,你别管那些人了,他们不会听的。”
是的,我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若我真的放弃了,被放弃的那部分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若干年后,又会如何说呢?是不是会在心里、在网上、在言谈之间吐槽甚至咒骂:“什么老师?一点儿也不负责任!要不是她当初不管我,我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这时候,还会不会有人站出来替我说句公道话:“才不是!老师当年管你那么多次的时候,是你根本不听啊!”
所以这是个“两难”的局面。之所以两难,主要是因为很多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有问题。举个例子:我上课过程中会发一些课堂作业,题目的答案都在书上或者我课程中发的录音、视频以及文字中间。只要认真的上课,不至于一点儿也不会回答。但是总有人以“不会”为名义,一个字不答,或者胡乱写一通上交应付。
你若找他们的家长反应情况,家长们基本上就是“一脸懵”(之所以加引号,大家自己体会)的回答:“他(她)上课啦!没回答问题,是因为不会。”看到没?家长自己都觉得“不管听没听,拿起手机就是上课”,“不会”二字是“免死金牌”。拜托,你若都会,还上什么学啊?不就是因为不会才要来学会的吗?试问,有着如此认知的家长,如何给孩子传递“终身学习”理念?
还有些学生,总是会漏交课堂作业。我每次都对课堂作业进行编号1/2/3……,就算因为什么原因漏了其中一个,难道不会发现吗?就算漏了,课堂未能提交,老师提醒以后不会补上吗?怎么“漏了就漏了”呢?更别说无故旷课——有事也好、睡过头也好,请假是最基本的礼貌,不是吗?
归根结底,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总逃不开“自觉和及时”这两点。我很希望我教的这些十四五岁的青春期学生们,能认真思考一下——“若我真的自觉且及时的完成了任务,还会被追过来、催过去吗?”如果一个自律的孩子,依旧有这种被追逐的紧迫感,那么我在这里向大家道歉,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做的不对。
不知不觉都快到网课时间了,我就此搁笔,我们下篇文章再聊。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以便及时获取更新。您也可以把我的文章发送到朋友圈,或者推送给您的亲人朋友,希望我的文章可以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