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佛系家长”眼中的“双减政策”。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朗读:陈卓

写在前面的话,由于身体原因,陈老师今天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她还是坚持录完了全文。我在此向陈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今天录音的结尾,还有一小段陈老师的个人录音彩蛋,欢迎大家点开录音收听,谢谢!

这个暑假应该是很多家长过的最累的一个暑假吧?七月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7月24日,国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二、再次卷土而来的国内疫情。


关于“双减”,我前面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换个角度思考——课外班,报不报?》,当初写它的时候,我是真没想到这个政策的力度会这么大。它完全不同于往日那种“打击校外补习、禁止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类似的小风波,而是一番足以掀翻上市公司的惊涛骇浪。


这么大的手笔,别说违规大机构,就连很多正在观望的小机构或个人,都被打的措手不及、狼狈不堪。本就如风中残烛一般的教培机构,奄奄一息中又迎来了更大的打击——本土疫情。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正在上暑期补习班或兴趣班的孩子们,瞬间按了暂停键,一下子赋闲在家。


我之前的文章里就说过,除去大部分“鸡娃”的家长,还有一部分家长给孩子报班上课,完全是出于“假期没人管,在家放散牛”的无奈之举。不论是哪一种,现在大家都陷入了相同的煎熬——“神兽”怎么办?


昨天又看到一个笑话:宁波市有一位家长在网上建议教育局立法禁止教师给自己子女补课,不然有失公平。

“佛系家长”眼中的“双减政策”。-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我觉得按这位家长的思维推理——医生不可以给自家人看病、厨师不许给自家人做饭……虽说这事看起来可笑之极,但是也反应了有一部分家长的焦虑已经快要蔓延出宇宙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自己教不了。以前自己教不了呢,至少还能花钱请人教。现在国家把花钱请人这条路都堵死了,就如同一群人需要过河,会游泳的游过去,不会游泳的花钱租个船坐船过去。结果现在国家把租船点给撤了,会游泳的照样还能游过去,不会游泳的只能干瞪眼,甚至想试图阻止别人游过去。当然了,不会游泳的人还可以学游泳,可是不会教孩子,却不是说学就能学会的。


其实我觉得家长大可不必这么紧张,原因有二:其一、目前教师总人数才1732万人,就算个个都有孩子,也是分布在各个年龄段、各个省市县区。可见教师子女在每年的考生中所占比例其实非常低。其二、教师所教学科各有专攻,做不到门门都能给自己孩子补课。就算老师有条件请同事帮忙给自家孩子补课,也可以参考第一条,反正这样的考生数量不足为惧。


前几天和朋友小聚,聊起“双减”,朋友说我:“你不受影响,你佛系。”我扑哧一笑问:“我咋就不受影响了?”朋友答:“你那么佛系,也不给孩子补课,受啥影响。”我承认相对来说我受到的影响确实小很多,但是也并非完全不受影响。很多人对“佛系”的理解有误,总觉得佛系就是“随遇而安、放任自流”对孩子学习不抓、成绩不问。


在这里我想再次重申一遍:“佛系家长”绝对不是养“学渣”专业户。我和我的父亲、叔叔以及我很多同学、朋友,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都是学习的受益者。我不会,更不可能允许我的孩子轻易放弃学业。所以我经常会查看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有哪里学的不好,我会先自己给他查漏补缺,如果我实在讲不好,也会考虑给孩子报班补课。我始终贯彻的是“补课”重在“补”,而不是提前“学”。现在“双减”政策一落地,同样也堵住了我给孩子查漏补缺的路。


距离我写完上一篇文章《这样做,能让你记得更牢!——深度解读脑科学之五》已有一周之久。这一周我一直在寻找科学提升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买书、找网上的文章、思维导图……现在不用我说,大家都意识到“双减”带来了一些无法抵抗,却必须面对的现状:比如孩子的学习更多的依赖在校时间,课堂效率显得极为重要;再比如孩子的课余时间明显增多,自觉性和自学能力的强弱会对孩子的成绩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等等。


其实学习能力是可以伴随着学习过程逐渐提升的,但是孩子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单凭学校的教育,很难做到让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都得到同步提升;所以同样的授课、作业,孩子掌握的知识量却不同,最终就表现出成绩的高低不同。以前这种不平衡可以通过额外的花钱补知识量,利用“加时战”拉平;而“双减”恰恰就是打击这种“知识加时战”,因为它确实加重了孩子的负担、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别的家长为给孩子报什么班而纠结的时候,我已经发现学习成绩好坏的根源其实在于“学习能力的强弱”。在别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报班而一掷千金的时候,我在思考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与知识量的增加相比能力的提升是很虚幻的,甚至是很缓慢的……能够这样“静待花开”的家长,必定是“佛系”的。所以说真正的“佛系”指的是家长的心态,而不是行为。


这段时间和三个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交流了一下,青春期孩子的共同特征都是——打又打不动、骂也不管用、说了更不听。与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孩子一样,他们存在着:“习得性无助和手机依赖。”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曾经解释过“玩物丧志”——我认为正确的顺序应该是“丧志玩物”(详见文章《我怎么就不自觉呢?——深度解读脑科学之二》)。孩子并非是因为“手机依赖”导致“习得性无助”,而是具有“习得性无助”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手机依赖”。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某种学习后,在面临不可控情境时形成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事情结果的不可控认知,继而导致放弃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不知道大家意识到没有?“习得性无助”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能力”和“任务”不匹配。我们一味的给孩子灌输知识,却没有考虑过孩子能否学会、运用这些知识。甚至简单的将孩子成绩不佳归因于——贪玩、不够努力、补习班不够多……


越是这样简单的归因,越是将孩子推入绝望的深渊……简单的否定,摧毁了孩子的意志,而意志却不能通过简单的表扬就重新变的坚强起来。我遇到的青春期问题孩子,家长们都是怂的不得了,各种讨好。这也是很多家长对“佛系”的第二个认知误区——我佛系不了!我忍不住不发脾气。


那么“佛系”=没脾气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要知道孩子并不是一出生就知道是非对错的,就连我们成人也做不到事事都正确,孩子更是个行走的“犯错机”。孩子犯了错误,该教育一定要教育,错误严重该批评必须批评。很多家长不断的纠结自己的态度:“温和吧,觉得做不到,而且感觉没啥用,效果不好。严厉吧,又觉得把孩子吓着好像也不对。”长此以往,几乎要精神分裂。


在训孩子的做法上除了“歇斯底里的吼叫和人身攻击”是我坚决反对的以外,对待错误家长的态度该严肃就必须要严肃。因为“歇斯底里的吼叫和对孩子人身攻击”不是教育,只是成人在利用自己的强大向弱小的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而对待错误严肃的态度,和对待教学严谨的态度是一致的。千万不要觉得“训孩子”是破功,因为真正重要的是你训话的内容而不是训话的语气和声音的大小。


正确指出孩子的错误,摆出科学证据说服孩子,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技术指导、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或者在孩子再次尝试的时候给予他们强有力的支持。才是遇到孩子犯错时家长需要做的。至于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语气是严肃一些还是和蔼一些,都是个人性格使然,也没必要过于追求某种绝对的态度。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更是要做到“以理服人”。我把青春期形容成“半是火焰,半是海”,这个时间段的孩子,有着成人不再具备的热情,也有着更深层次的追求。他们并非真的“叛逆”,而是需要家长、老师给他们更多的信任、更合理的建议以及更多的包容与爱。


“双减政策”的实施其实就是给所有在孩子学习道路上越走越歪的家长们下了一剂猛药。是继续往前,一条道走到黑;还是及时止损,摒弃错误的方法,重新找回科学正确之路?家长们,拼认知的时候到了。不要说取消校外补习以后有钱人都给孩子请一对一家教,没钱人的孩子就没机会上学。有钱人家的孩子本来也没和你的孩子在一起补习,他们也真的有“皇位要继承”;而在目前国家政策之下,是几乎所有的普通家庭孩子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此时此刻,我们家长要做的,能做的,有且只有“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这一条。但是家长个人能力有限,需要有人帮助。而我在《换个角度思考——课外班,报不报?》里也提到了,课外辅导机构想要在这场整治中存活下来,唯有把原有的“知识加时战”模式转变成“能力提升”模式,谁科学有效,谁就笑到最后。


由于篇幅关系,我就先写到这里,等我再自学一段时间孩子的课程,有了比较好的科学促进方案,我会再写出来和大家分享。本文为原创内容,如转载请注明。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并多多转发,谢谢!


戳蓝字可直达部分往期文章——

我一点也不想做个好家长》、《父母哪有什么坏心思呢?》、《心疼那个“油盐不进”的孩子》、《闭上眼,才能做好家长》、《有玩耍才有童年,有童年才有未来》、《不完美的好妈妈》、《向李焕英同志学习!》、《我要做伯乐!》、《必须快乐的童年》、《我们为什么见不得孩子闲?》《家长可不是老师的传声筒,更不是帮工》、《娃犯点错才能衬托出爹妈“睿智”啊!热锅上的青春期(三)》《热锅上的青春期(二)》《热锅上的青春期(一)》《天哪!听说中考录取率只有不到50%?》《换个角度思考——课外班,报不报?》《我要“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听我的”?》《孩子成绩就是家庭教育必须正视的坎儿》《人生没有鸡汤,只有科学——读《考试脑科学》有感》《记性不好的人就是笨吗?——深度解读脑科学之一》《我怎么就不自觉呢?——深度解读脑科学之二》《睡着了都能帮助加深记忆?——深度解读脑科学之三》《偏科居然是优点?——深度解读脑科学之四》《这样做,能让你记得更牢!——深度解读脑科学之五

咨询微信

“佛系家长”眼中的“双减政策”。-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家校合作育儿经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佛系家长”眼中的“双减政策”。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