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阶段,由于幼儿的身心特点,大部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完成主要依靠教师的语言指导来实现。老师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内容,或者以师幼在交谈中不知不觉地渗透新课内容,进而又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还可以通过猜谜语能够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理解新课内容,启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故事吸引
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如音乐活动中《粗心的小画家》的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叫‘丁丁’,他很喜欢画画,他画鸭子尖嘴巴,画只兔子圆耳朵,画匹大马没尾巴,你们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画家呢?对,今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千万不能马马虎虎。今天,我们来学习歌曲《粗心的小画家》。”
挂图提问
利用挂图,通过富有情趣的问题创设导入新课,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如音乐活动中的《摘星星》的导入语:“图中月儿是什么样的?月儿弯弯好像什么?谁想在这船上坐?坐在这船上想干什么呢?”
制造悬念
采用悬念式导入新课,可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追根问底的热情,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如主题活动中故事《茉莉花请医生》的导入语:“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故事,题目叫《茉莉花》。茉莉花为什么要请医生?请了几个医生?他们是怎样为茉莉花治病的?请小朋友认真听老师讲完故事就知道了。”
道具演示
借助实物、玩具、图片等道具演示的形式导入新课,直观形象,幼儿既感兴趣,又容易理解。如音乐活动中的歌曲《丢手绢》导入时可以说:“今天,老师带来一些东西,你们看是什么东西?”(出示手绢、示范游戏)并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叫《丢手绢》。”
交心交谈
幼师在交谈中不知不觉地渗透新课内容,进而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如儿歌《伞》的导入语:“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吗?喜欢雨伞吗?为什么?”让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喜欢雨伞,因为雨伞可以为我们挡雨,也非常漂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伞》。”
实验实践
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操作导入新课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又对幼儿理解、掌握新授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常识课《认识水》,教师提起水壶,往玻璃杯里倒水,然后提问:“你们看老师把什么倒在杯里?水有颜色吗?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你们看完就知道了。”
*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