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小鸟的天堂”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活动名称:小鸟的天堂

  重点领域:艺术

  适合年龄:大班

  设计背景:

  《云雀》原本是一首罗马尼亚民间乐曲,它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的云雀在蓝天上欢快鸣叫的情景,这首乐曲在中国也广为流传,因为笛子的音色轻灵,也常常被用来演奏《云雀》。聆听《云雀》,它欢快活泼,形象鲜明,应该很适合大班孩子的欣赏。赏析《云雀》,仿佛能看到云雀在空中忽上忽下、欢腾飞越的情景,与此同时,我的脑海里也闪现出《小鸟的天堂》的画面。

  《小鸟的天堂》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课程“玩水墨”中的一个国画活动,活动的设计借鉴了吴冠中水墨作品中特有的形式美、简洁美和节奏美,让幼儿用浓淡墨画树林,用彩色油画棒添画小鸟。画作色彩鲜艳、线条简单明快,同样表现了小鸟在树林里快乐嬉戏的场面。那么《云雀》能不能把《小鸟的天堂》整合进来,以收到1 1>2的效果呢?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幼儿教育需要高度的整合。幼儿教育应该充分协调多种资源的教育影响,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系统 ,使各种因素发挥整体的影响,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近百年来感知心理的研究也反复证明:感知活动不仅是一种听觉感知的活动,而且是一种多感知通道协同工作的感知活动。立足于整合观和多通道参与理论,我们完全可以在幼儿丝竹乐欣赏教学中,引导幼儿利用尽量多的感知通道来对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学习,激发幼儿对丝竹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素养和审美情趣。

  所以,我把《云雀》的欣赏活动也改名为《小鸟的天堂》,通过活动和绘画活动的渗透,通过欣赏表演活动和绘画活动的整合,让欣赏表演活动为绘画打基础作准备,让绘画活动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最终达到让幼儿感知、熟悉、理解并表现《云雀》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云雀”,感受乐曲表现的快乐小鸟形象,能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并尝试用绘画的方式给予展现。

  2.认识口笛,了解口笛的音色,感受丝竹乐丰富的表现手法。

  活动准备:

  笛子曲“云雀”、画有背景的画纸四张、笔和颜料。

  活动过程:

  一、第一遍倾听笛子曲“云雀”。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曲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听一听是谁来了?

  2)幼儿欣赏。

  3)提问:A.谁来了?

  B.你为什么觉得是小鸟来了? 听起来怎么样?

  C.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是什么乐器能演奏出像小鸟的)

  4)看图片了解口笛:

  a.你认识这种乐器吗?

  b.你觉得它和什么乐器比较像?哪里像?哪里不同?

  c.老师介绍口笛:是最小的笛子,音色比笛子还要高。

  d.师:口笛的声音是怎么样的?(细细高高)小鸟的声音呢?(也是细细高高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口笛来表演了吗?(引导幼儿说说口笛的音色与小鸟的匹配)

  二、倾听,模仿表演,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1)你好象听到小鸟在干什么?

  请幼儿大胆模仿小鸟的各种动作。(老师可重点指导几个动作如:飞翔、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等,为下面绘画作铺垫)

  2)学一学个别表演得好的小朋友。

  师:刚才某某小鸟飞得可开心了,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飞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我还看见某某小鸟和某某小鸟在一起,你们来表演一下好吗?我们找个好朋友一起学一学……

  三、进一步理解乐曲。

  1)教师小结:这首曲子叫“云雀”,是用江南丝竹里的口笛来演奏的。听了这首曲子啊,我们就好象看到了小鸟在蓝天上飞翔,在树林里,特别地开心。

  2)请幼儿听乐曲,模仿表演小鸟的各种姿态和动作。

  四、引导幼儿将小鸟欢快飞舞、嬉戏的形象画下来。

  1)师:快乐的小鸟们,你们刚才是在哪里跳舞的呀?

  2)师:对,树林、花园、草地都是小鸟喜欢的地方,是小鸟的天堂。瞧!这里也有小鸟喜欢的地方,我们一起去看看(带幼儿到底稿前,稍稍欣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画面)我们让小鸟们飞上去吧,让这里也成为小鸟的天堂吧。

  3)幼儿合作绘画小鸟,教师播放“云雀”,巡视指导。

  4) 展示幼儿作品,适当讲评。

  师:你的小鸟在哪里?它在干什么?你最喜欢哪只小鸟?为什么??

  五、再次欣赏。

  1.师:小鸟的天堂里真幸福啊!我也想去小鸟的天堂了,你们和我一起去吗?

  2.师:轻轻闭上眼睛,安静地听着,想象一下,我们变成了小鸟,在小鸟的天堂里快乐地游戏、生活。(幼儿安静欣赏)

  3.结束课时。

  活动评析:

  欣赏,我们应该在“赏”字上多动脑筋,达到赏乐、赏情而赏心悦目;整合教学,我们应该在“合”字上多下功夫,达到合理、合情、合和而天衣无缝。

  “云雀”与“小鸟的天堂”整合,首先是因为它们都是传统艺术的欣赏、感知、创作活动,丝竹乐“云雀”给予人们的艺术感受与想象和国画 “小鸟的天堂”给予人们的意境体验有很多相同之处,即鸟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自由的情感抒发,体验天堂之美,这是把它们整合在一起的最重要的原因。其次,“云雀”主要是一首“模声”乐曲,它主要表现了云雀快乐欢叫的形象,听之便有此强烈的感受,而其乐段、节奏、旋律对于孩子简直无从听起,所以感知与表现是活动的重点,认真的倾听(听觉)、语言的表述(语言觉)、动作的表演(运动觉)是我们常用的方式,但如果这个活动仅仅是这样显得分量不足,而绘画是幼儿的第二语言,也是很好的表达手段,之所以选择国画,因为它们都是传统艺术,国画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意境之美,和天籁之音“云雀”一拍即和。

  活动的前半部分通过欣赏、表演,帮助幼儿熟悉小鸟的各种姿态和丰富的活动,为之后的小鸟的绘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使幼儿“有所言”,而后半部分的绘画又是对乐曲的再现,加深了幼儿对乐曲的理解,赏与画相得益彰。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小鸟的天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小鸟的天堂”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