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他一直在反映父母的声音和信息。从根本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父母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会传递到孩子身上。所以教育的本质,不是“他我教育”,而是父母的自我学习和修行。
要给足孩子空气、阳光和养分
家长就是孩子的空气、阳光和养分。“空气”是良好的家庭氛围,“阳光”是父母正面积极的陪伴,“养分”就是父母的自我学习和修行。“欲栽大木柱长天”,需要每一位家长的努力,去做孩子柔和的空气、肥沃的土壤和温暖的阳光。
在孩子心中撒下“爱”的种子
父母要完全接纳孩子,把孩子当做上天赋予的礼物。学会向孩子表达爱,一句鼓励、一个拥抱、一个生活的仪式感,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真切的爱意。要不断给孩子示范什么是爱,父母之间、跟朋友、跟长辈相处的方式,是最好的榜样。还要给孩子创造环境体验爱,也可以借助绘本、影视等让孩子学习爱的能力。
父母不要有太多的“恐惧感”
父母都期待孩子拥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如何才能使他呈现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呢?那就是让他按照天性自然成长,不要让孩子背负太大的压力,承载父母太多的希望,不要一直害怕孩子这个做不好,那个做不到,你的恐惧越大,你眼中小孩的问题就越多。
父母要给孩子更宽广的视野
当孩子在有“规则”的自由环境里快乐成长才是最好的。让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撒欢,让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学会质疑和自己找答案……你就会慢慢知道,一个在规则中自由成长的孩子具备天地间最大的能量。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扮演“上帝”
父母常常认为自己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以自己的“知道”思维来控制孩子按照你的道路行走,把你认为好的或对的东西强加给孩子,那就等同于你在挟持孩子的生命自由。父母管得越少,孩子才会越来越发展出你生命中所没有的新的部分。
父母“好修养”培养孩子“好教养”
有教养的孩子背后站着有修养的父母,熊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不合格的家长。父母以身作则的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孩子长大成人后,品德是否高尚、处事是否得当,这一切的意义对孩子的人生而言,要远大于遗传智力的影响。
*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