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中,有“社交牛逼症”的孩子更受欢迎,更加容易适应生活,融入集体,有更好的人缘。这些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带一种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天赋,从不害怕与人交流。不管是陌生人还是亲人,他们都可以主动去拉近距离,自己不觉得尴尬,也让人感到舒服。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王诗龄和爸爸一起在村子里录节目,他们来到一位老爷爷老奶奶的家里,临走的时候,王诗龄依依不舍地看着老奶奶说,“你们在家好好的。”
这句话说出来让人感觉很温暖,这不仅仅是懂礼貌,还有一种关怀在其中,可以看出来,王诗龄一定是从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中看到这一点,然后学着去做的。
可见,孩子的社交能力,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我们总认为孩子会自然而然地交到朋友。其实孩子在结交朋友的初期,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非常需要你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帮助。
引导孩子学会和同伴相处
如果孩子和小朋友闹矛盾,你可以说:“怎么办呢?我也想不出好办法,你说怎么办好?”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一想。如果孩子一时想不到好办法,你可以说:“让我和你一起想想,你觉得这样做好不好?”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相信孩子最终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养孩子欣赏别人的风度
培养孩子与人为善的友好态度,不霸道、学习礼貌用语,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比如:在游戏的过程中,难免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或为了输赢闹得不愉快,此时应正确地引导孩子并告诉他们游戏一定有输赢,不仅要学会输得起,而且在别人赢时,自己要有君子风度,向对方表示祝贺。
为孩子创造交朋友的机会
交不到朋友就意味着参加活动的机会变少,失去许多个人发展的机会,导致儿童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的降低,精神上会产生不愉快的情感。
而容易被同伴接纳的孩子则相反,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会学到许多与人相处的方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每天都保持心情愉快,易形成积极向上、乐观、活泼、开朗的性格。所以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融入到团队中去。